第1024章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蒼穹戰狼 本章:第1024章

    唐朝時期可以說是道教展的一個巔峰時期。

    這有一定的因素是因為唐朝皇帝認為自己是道教創始人之一的李耳的後代。

    但是嚴格來說,唐朝的道教主要是由一個叫做寇謙之的著名道教人員所確立的北方道教體係——新天師道所展而來的。

    ……

    寇謙之名謙,字輔真[1],祖籍上穀昌平,後遷居馮翊萬年。少奉五鬥米道,後從成公興於嵩山修道。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與領袖,南北朝新天師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

    他稱太上老君授予其“天師”之位,又稱老子玄孫李普文下降授其《錄圖真經》,令其“去除三張偽法”。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謙之獻道書於太武帝,倡改革道教,去除三張偽法,製訂樂章,建立誦戒新法。次年,太武帝更親至道場受籙,並建新天師道道場。

    寇說謙之受道不久,成公興對寇謙之說:“先生如有意學道,當隨公興隱遁深山。”寇謙之欣然同意。於是,潔齋三天,便隨成公興離家修道去了。寇謙之先隨成公興到華山,采得仙藥,服後不饑;不久,師徒倆即前往嵩山,潛心修道。

    嵩山,居五嶽之中,故稱“中嶽”,屬古都洛陽京畿之地,在登封縣北,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六洞天。中嶽後被封神為“中天王”。中嶽有二山七十二峰,以太室山峻極峰、少室山五乳峰為最有名。自漢武帝封禪中嶽之後,中嶽成為仙人道士的修煉之地。

    西晉爵著名道士鮑靚曾登嵩山,入石室,得古《三皇文》,修煉成仙,所以,成公興、寇謙之踵隨前人,來到嵩山。他們選定太室山中石室住下修煉。成公興將全部修煉秘訣傳給寇謙之,寇謙之聰明好學,日益長進。

    成公興在嵩山傳授道法,不覺己到七個年頭,該是自己回歸天宮的時候了。臨別時,成公興再三囑咐寇謙之:“你潛心道教,誌向可嘉,但塵緣未了,七情六欲未斷,難赴仙路,不過,需加勤奮,將來可做帝王之師,亦為大器。”寇謙之聆聽師教,不敢有絲毫怠慢。成公興去後,寇謙之“守誌嵩嶽,精專不懈”,並開始招收弟子,講經施術,弘揚道教。

    寇謙之在嵩山修煉達三十年之久,一副道岸然的氣派,仙風飄然的神韻,他自知外形可以為國師,但內質上卻空泛無幾,要想更上一層,需在這方麵下功夫。於是,寇謙之決定要從道教本身動真格了。寇謙之經成公興點化,悟出了上述的道理,為此,他就製作了自己托天神,降授的暢想曲。

    北魏神瑞二年,寇謙之在嵩山少室石室托言太上老君在仙人玉女擁護,百靈導從之下,降臨嵩山,告訴謙之說:“往歲,嵩山山神上奏天曹,稱自從天師張道陵去後,地上修道的人無所師授。今有嵩山道士寇謙之立身直理,行合自然,堪處師位。吾故來授汝天師之位,賜《雲中音誦新科之誡》。汝宣吾新科,請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租未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專以禮度為,而加服食閉煉。”

    《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可以說是一本作為“老子論語”的典籍,所以又被稱之為《老君音誦誡經》,其部分內容如下:

    老君曰:煩道不至,至道不煩,按如修行,諸男女官見吾誦誠科律,心自開悟。可請會民同友,以吾誡律著按上作單章,表奏受誠,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籙生,初受誡律之時,向誡經八拜,正立經前,若師若友,執經作八胤樂,音誦受者,伏誦經意卷後訖,後八拜止。若不解音誦者,但直誦而已。其誡律以兩若相成之,常當恭謹,若展轉授同友及弟子,按法傳之,明慎奉行如律令。

    老君曰:道官、籙生,未使寫經,誠律脫誤,增損一字,有不得抄撮;寫誠三紙二紙,不說卷,使科律不具,災當及身。吾此科誡,自有典事之官,隨經誠監臨,明慎奉行如律令。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定秦曲》,方便以後閱讀定秦曲第1024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定秦曲第1024章並對定秦曲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