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焦煤煉鋼法,工匠們的震驚!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西湖遇雨 本章:第215章 焦煤煉鋼法,工匠們的震驚!

    夏末的陽光透過雲層,斑駁地灑在冶鐵所外的空地上,朱雄英手持一塊焦黑的煤炭,在眾工匠和蔣瓛等人疑惑的目光中,他解釋道:“這是焦煤,也就是煤炭經過高溫幹餾後得到的產物,它的熱值比普通的煤炭要高很多,如果用它來作為熔爐的燃料,我有信心可以提高爐溫。”

    工匠們麵麵相覷,聖孫說的話他們前半句沒太聽懂,但是後半句聽懂了,不過他們從未聽說過煤炭燒完後還有這種用途,更別提實際應用了。

    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清楚,這位聖孫殿下是有些說法的,既然說了,那不妨信一信。

    實際上,焦煤是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一千度左右,經過幹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階段最終製成的,也就是所謂的高溫煉焦不過這個過程不複雜,正常使用煤炭也有可能形成當然了,如果大量製取,肯定要通過炭化室,從常溫到三百度是煤的幹燥脫氣,三百度到五百度是半焦形成,五百度到一千度就是焦煤形成了。

    朱雄英知道,要想讓這些工匠信服,光靠說是不夠的,必須付諸實踐,於是,他指示工匠們準備一個小型的爐子,打算親自試驗給他們看。

    工匠們搬來一個貌似煮飯鍋的小爐子,叫做“甑爐”,聽工匠說是用來煉白口鐵的,這種鐵通常都是用來做器具的次要部位。

    朱元璋把手中的奏章整理好,示意他繼續說。

    不過,這種小小實驗雖然能夠證明焦煤對於提高爐溫有幫助,但可能是由於爐子太小且鼓風不足的原因,所以鐵礦石隻融化成了鐵水,但並沒有融化成鋼水。

    這個過程相當漫長,以至於都到了下午才開始。

    朱雄英步履雖穩,但心中卻是波瀾起伏,今天去冶鐵所的行程讓他對大明的建設有了更多的想法。

    “皇爺爺,水泥和瀝青都是鋪路的好材料。”

    工匠們的震驚不僅僅是因為焦煤帶來的高溫,更因為它所帶來的可能性,他們都意識到有了這種燃燒能帶來更高溫度的能源,他們將能夠直接獲取鋼水。

    不要小看“直接獲取鋼水”這六個字的意義,對於重工業來說,這就是跨越式的進步,量產鐵和量產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這意味著將為大明未來的冶鐵業發展開辟新的道路,這是前所未有的。

    隨著爐溫的逐漸升高,工匠們的臉上開始露出震驚的表情,從來都沒有人想過,焦煤蘊含著的力量竟然會比煤炭強這多,焦煤使得煉鋼爐內的火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猛烈,爐火的顏色也變得更加深邃,仿佛蘊含著無窮的能量。

    朱元璋微微皺眉,顯然在認真思考這個提議:“這兩個廠子,能有何用處?”

    考古研究發現,早在公元前一千二百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文明就已經開始應用天然瀝青,在生產兵器和工具時用瀝青作為裝飾品,為雕刻物添加顏色,還用來給聖殿浴池和水箱做防水,而瀝青是可以從鬆油和焦油中獲取的,隻要稍加研究就能搞出來,隻不過一開始產量可能比較有限,畢竟大明在這方麵的資源還是不算特別得天獨厚。

    在工匠們的協助下,甑爐很快準備就緒,朱雄英親自將焦煤放入爐中,點燃火焰,隨著火焰的升騰,爐溫迅速上升,比平時使用普通煤炭時更加熾熱。

    朱雄英靜靜地等著,等著批完了奏章。

    “這焦煤太神了!”一位年輕的工匠激動地喊著。

    當然不是有人用手摸了,而是麵的鐵礦石,明顯融化的比平常煉白口鐵還要快。

    朱雄英趁熱打鐵,繼續說道:“如果能夠大量使用焦煤來煉鋼,那鋼材的質量和產量都將得到顯著提升。”

    朱雄英頓了一頓繼續說道:“而且,孫兒認為,這兩個廠子的建立還可以吸引更多的工匠和工人前來,朝廷建立製度進行管理,也算是給工業開個好頭。”

    “另外,廠子建好以後,先弄一批出來,這樣的話,也算是給大臣們打個樣。”

    工匠們紛紛點頭稱是,此時他們對朱雄英佩服得五體投地,雖然用焦煤代替煤炭隻是一個很小的改動,但效果卻是毋庸置疑的,他們這些人在冶鐵所摸爬滾打了這多年,也沒有發現焦煤的功效,如今聖孫可謂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當聽到使用焦煤能夠獲得鋼水的時候,朱元璋的眼眸中也閃過了一絲驚訝,朱元璋是帶過兵打過仗的,大明可是百戰艱辛才得以立國,因此朱元璋非常知兵更知道武器裝備對於軍隊的重要性,而無論是什武器裝備,基礎材料都是最重要的,鋼不僅能夠用來打造甲胄、製造刀槍,還能給火銃和火炮製造炮管,鋼這個基礎材料的獲取進步了,幾乎就代表著武器裝備的全方位進步。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皇明聖孫》,方便以後閱讀皇明聖孫第215章 焦煤煉鋼法,工匠們的震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皇明聖孫第215章 焦煤煉鋼法,工匠們的震驚!並對皇明聖孫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