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曉卿十月上旬涉及偷稅漏稅、虛開發票,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在繳納逾兩百萬的罰款後,最後以違法犯罪行為輕微、免於起訴從看守所放出來,已經是三個月後了。
在此期間,新榮公司(NH)於十一月初正式組建,接管現代電子家電、消費電子類產品的海外運營權。
除了原有的歐洲區、北美區業務保持不變外,眾多投資人也是進一步明確了,新榮公司重點發展中國大陸市場以及重點發展數字手機銷售業務的“雙重點戰略”。
之前現代電子海外運營部門,僅在香港設立中國區辦事處,規格自然是遠遠不夠了。
這次除了將原中國區辦事處升格為一級中國區子公司,辦公地址從香港遷往秣陵外,林傑還將以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兼任中國區總裁,全麵負責中國內地及港澳台市場的開拓工作。
不管是代表芙蓉財團對新榮公司進行控股的奈田商事,還是以韓方人員為主的運營管理團隊,以及現代電子韓國本部,與藏身幕後的崔夢枕、崔永等人,其實都不願意輕易將相關的產品技術轉讓出去。
多方妥協的結果,就是奈田英男邀請現代電子韓國本部合作,共同在東京以及秣陵成立新的產品設計研發中心,專門為日本及中國市場設計全新的產品。
星視、星源以及宏亞,以及朱電子等企業,暫時還是定位於純粹的OEM製造商,爭取的結果就是次一級電子元器件,在確保品控的基礎上,由各家自行采購。
多方參與聯合組建的跡美科技集團,也於春節前夕正式簽署協議,並購現代電子旗下的液晶顯示業務。
考慮到“芯”“屏”技術快速迭代發展以及對資本需求體量巨大等特征,星視這次也沒敢暴露太大、不切實際的野心,最終對跡美科技出資兩億美元,持股20%。
如此體量的項目,涉及空前規模的項目遷建,還需要在國內成立全新的運營團隊、籌建全新的生產、研發部門,需要組建全新的高水平技術團隊,對並購過來的技術進行有效消化以及持續的迭代開發,需要有一個主體承擔起絕對的責任,而不是出資之後,大家都不管事,就等著坐享其成。
不管怎說,朱電子是目前承擔起這個主體責任的唯一選擇。
因此,隻要各方還在努力推進這個項目,蘇安建的地位就無人可以撼動——這不是隨隨便便派一個人就能做起來的。
朱電子內部為這個項目籌備了兩年,副總工程師陳璋民等一批人緊緊跟蹤著最新技術的發展,進行了初步的知識、技術儲備,對行業各方麵的情況較為熟悉,對需要引進的人才也有過交流。
而在與現代電子談判過程中,蘇安建、陳璋民等人也是與現代電子的液顯團隊有過多次深入而密切的交流。
如果不依托陳璋民等人組建真正的中方管理、技術團隊,將液顯業務並購過來後,項目的遷建、運營以及技術迭代開發,還繼續依賴原先的韓方團隊,最後會導致怎樣的災難後果,還需要想象嗎?
整件事能做成,最為核心的一點,就是多方投資人相信朱電子有成功組建新的中方團隊的可能;這也是星視不敢輕易搶奪主導權的關鍵。
不過,跡美科技的初始注資就高達十億美元,朱電子肯定沒有能力獨自承擔控股所需要的出資額度。
考慮到後續快速的迭代開發,所需要的出資規模更是驚人。
最後還是在省委副書記、省長劉格牽頭協調下,省國際信托投資集團、東洲市國際信托投資集團決定共同拿出來兩億美元參與出資,同時將表決權授予朱電子。
也就是說,不管大家怎明爭暗鬥,最終還是讓劉格出麵做這個好人。
這也進一步平息掉九月蕭韓之爭誘發的風波。
華瑞電子作為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雖然這次也參與出資,卻沒有辦法幹脆利落的,將表決權也交給朱電子。
不過,不管怎說,朱電子最終掌握45%的表決權,對跡美公司出資持股10%股份的華瑞電子,又是秣陵市屬國資控股企業,秣陵市委市政府以內部發文的形式,明確了秣陵市發展液晶產業以朱電子為主的基調,相當於明確了朱電子對跡美科技的絕對控股地位。
當然,朱電子在顯像管等元器件采購等事,也遵從市委的意願,盡可能向華瑞電子傾斜,鴻盈、星視也表示會盡可能采購華瑞電子生產的鎳氫電池,幫助華瑞電子渡過顯像管、鎳氫電池產能盲目擴張所導致的危機。
總之,一切看上去還是那樣的和氣。
崔夢枕、崔永父子的私人公司,也對跡美科技承擔了一億美元、10%的出資。
新合並後的宏亞科技出資五千萬美元,持股5%。
盈投控股旗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籌集一億美元,參與了出資。
不過,初步籌措十億美元,僅夠並購現代電子的液顯業務,並將現代電子的第四代薄膜液晶生產線遷建到秣陵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同步在秣陵成立大型液晶顯示技術研發中心也是必需的,這樣才能第一時間在現代電子轉讓的全套技術基礎上,與收購的韓國液顯研究部門共同推動迭代開發,盡可能縮短中方技術團隊消化、成長的時間。
全新的第五或第六代薄膜液晶生產線也要第一時間籌措起來。
這些都至少又需要新籌十億美元打底。
東洲這次組織東信集團與盈投控股參與跡美科技的出資,甚至將一部分表決權交了出去,唯一的條件就是朱電子主導下的跡美科技,兩年內必須完成第四代液晶線的遷建及投產,第三年必須立項啟動第五或第六代生產線的建設。
如果做不到這點,無論是進行新一輪大規模注資,亦或轉讓股權,隻要有出資方願意站出來接手承擔更大的責任,朱電子則需無條件將主導權讓出來。
誰都知道東信集團、盈投控股共同提出這樣的對賭條件,就是要為星源將來入局留下缺口,不過這個機會對星視等所有出資方都是平等的。
而液晶項目投資風險之大,這次參與出資的各方都有很深的了解。
倘若跡美科技將來發展出現問題,朱電子並不能扛起發展的大旗,是坐看跡美科技爛下去,還是希望有人站出來將擔子接過去,對出資各方並非多困難的選擇:
即便接過擔子的人,不討各方的喜歡。
雖然在範曉卿被關在看守所的這三個月,宋鈺隔三岔五過來探望送吃穿,但除了上次夜登門拜訪外,宋鈺再沒有機會見到蕭良,也沒有其他信息渠道。
就連她大伯宋德明,一時間也被同僚畏為災禍、避之不及。
因此範曉卿在看守所三個月,也不清楚外麵的形勢發展,更不清楚他這次會栽多少年才能出來。
最終檢察院對他免予起訴,從看守所放出來,範曉卿就像是重新活過來一般。
能有這個結果,範曉卿知道肯定是蕭良在背後出了大力的。
出來後心思惶恐,他沒有直接打電話道謝,覺得說什都有不足,就給蕭良發一條報平安的短信,蕭良也隻是回複說出來就好,之後也實在不知道該說什才好。
直到二月上旬程雷到省開會,拉上江啟良一起,將範曉卿、宋鈺小夫妻喊出來喝酒,範曉卿才知道是蕭良同意林傑代表星視出任新榮公司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星視同意筆記本製造業務合並進宏亞,才最終促使韓文鬆、韓曉明對他網開一麵:
除了按照常規程序對卿鈺軟件涉及的問題,從輕進行處理外,主要還是沒有隨便牽連到別人頭上。
程雷平時都在溱東縣,與蕭良接觸的機會也不是很多,但他現在主要負責溱東縣的招商工作,還是蕭長華在溱東縣的心腹嫡係,知道的肯定要比其他人詳細得多。
程雷也將涉及這段時間來跡美、新榮、宏亞的一些事情跟變化,說給範曉卿、宋鈺小夫妻知道。
“啊!”範曉卿被抓之前,還是相當程度上,在韓曉明這邊參與了一些機密事務的商討,很清楚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的位子,在新榮+星源、星視的產業布局有多重要。
簡單點說,新榮短時間內新增的產品需求,也是在現代電子韓國本部之外需要找OEM服務商代工生產的,很可能大部分都會在中國市場產生。
而且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設計研發、性能設定等等,地域特征明顯,中國區總裁,這是以後能決定星視、星源生死的關鍵職務,範曉卿都難以想象,蕭良會為了他,將這重要的籌碼交易出去。
“哈哈,這個位置是比較重要,但沒有你想象的那重要,”
程雷笑道,
“我問過蕭良,蕭良說這個位子他硬要跟星視爭,很可能就輪不到中國人來坐。再一個讓林傑代表星視去坐,對星源也形成不了威脅……”
“怎可能形成不了威脅?”
範曉卿疑惑問道,
“林傑這個人是挺公正的,能力也強,但不管怎樣,他隻要是人,就不可能沒有偏頗。而且隻要他能力夠強,能同時兼顧到星視與新榮的利益,甚至進一步促成星視與新榮有更多的共同利益點,星源都不能說他有錯吧?另外,因為林傑的關係,新榮公司中國區子公司的團隊,肯定也跟星視走得極密切,說不定還會被星視塞人進去。這種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怎可能會小?”
“開始我們也有種種顧忌,但這三四個月來的勢態發展,證明確實是我們想多了,這個位子確實沒有想象中來得重要。”程雷說道。
“怎可能?”範曉卿還是不解,問道。
“省市各方麵的關係,也進一步緩和下來了,”
程雷給範曉卿介紹起更深層次的一些情況,說道,
“跡美科技的成立,以及新榮在秣陵成立中國子公司及研發中心,與鴻盈科技、星視通訊電子、朱電子以及宏亞科技簽署一係列的OEM代工、產品技術聯合開發協議,在全國範圍內都是極具重量級的招商引資。新榮看似並沒有直接給江省帶來多少外匯投資,但為了承接新榮目前溢出的訂單,星視通訊電子以及宏亞科技明後年計劃新增的直接產能投資,就高達四億美元。這些工作最後看似還是在劉格省長、韓文鬆與鍾書記等人共同努力下促成了,即便當中發生很多事情,在巨大的成就麵前,也就變成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了。這也就是政治吧?私人恩怨有些顯得微不足道了。當然了,在省市各方麵都不得不重視的產業布局,星源,或者說鴻盈科技已經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蕭良在江省的地位也其實更加穩固了。至於為何說中國區總裁位子這時候不太重要了呢,最主要的還是鴻盈科技工業園一期,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僅用了七個月的工期,趕在春節前建成,並正式運轉起來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這快?”
範曉卿震驚道,
“廠房建設以及公用設施的配套還是其次,生產流程也都這快理順過來了嗎?怎可能啊,工業園一期完全達產,就要用到近兩萬名員工了吧?就算初步實現投產,產能爬坡前期要少一點,怎也要有六七千員工了吧?這短的時間,這多招聘過來的員工基本都是新手,甚至連基層管理以及技術人員都要從頭培養,這點時間能做到真正投產?”
“其實這大半年來,蕭良主要時間還是在東洲,”程雷說道,“明麵上,何宏泰、梁棠華等人都是星源係旗下的生產管理專家,但這幾年來,外界了解情況的,都被蕭良賺錢速度嚇著了,卻很容易忽視一點,蕭良他自己才是真正的生產管理大師。”
範曉卿有些悵然,想想又覺得程雷說得有道理。
他們這兩年將目光盯著星源的鋰電業務,蕭良他個人也窩在秣陵搞各種研究,確實很容易忽視一些事實:
宿雲生物當年搞人海戰術,嘉樂科技也搞人海戰術,是誰笑到最後,是怎笑到最後的?
而新鴻臣的合並,披露了一些南亭集團原先對外保密的經營數據,範曉卿在被抓進看守所之前就看到這些,很容易判斷南亭集團在飲料生產、銷售等方麵早已經建立了先進的管理體係。
而這一切都是蕭良打的底子,是在南亭集團走上正軌之後,蕭良才將心思轉移到蝸巢科技與星源時代的發展上。
程雷說道:“……我在溱東縣負責招商,又在開發區負責日常管理,有機會見識不同企業的生產現狀,也多次到獅山灣參觀考察。我可以肯定的說,鴻盈科技雖然前期都是借用星源的廠區發展,很多地方受到限製,不能更科學合理的進行布局,但目前總計八千名員工的現場管理水平,相比一般的台資、港資工廠,隻會更高,不會更低。據蕭良所說,鴻盈科技工業園一期,到年中就會逐步擴大到一萬兩千名以上,年底應該要做到一萬八千名員工滿員;而於此同時工業園二期工程也將於年底之前竣工,再度新增八千到一萬名左右的員工。”
範曉卿確實沒有機會走進星源的生產體係去觀察,難以想象鴻盈科技如何從無到有,在短短一年半多點的時間,完成員工總規模逾兩萬六千人的製造體係的塑造。
這要比單純的建造占地兩三千畝的廠房,複雜多了。
不過,程雷沒有必要騙他,他同時也意識到程雷為何會說新榮公司中國區副總裁這個位置,對星源來說不太重要了,問道:
“是不是說鴻盈科技遠超預期完成生產準備,而新榮公司今年就要大力開拓國內市場,新增的這些訂單,大部分已經被鴻盈科技吃了下來?這是林傑擔任中國區總裁都沒有辦法改變的?”
“目前看確實是如此,”
程雷說道,
“星視通訊電子下屬的手機工廠,即便在十一月上旬新榮公司正式組建之後,就第一時間決定開展大規模的員工招聘、培訓,但現有的生產流水線,可以挖掘的潛力有限,新增不了多少產能。而大規模擴建產能,哪怕星視是利用現有的廠房及公用配套措施,至少也需要八九個月的周期。這麵比較關鍵的,還是鴻盈科技產能建設投資太大、太快,使得印刷電路板及SMT貼裝等工序的生產裝備,今年以來的進口供應一直偏緊,日韓廠商的訂單都排不過來。”
程雷繼續介紹道,“……除了今年就已經著手重點開發中國市場外,新榮公司還決定以現代電子的數字手機作為發展核心,全球同步加強市場運營,初步設立了零一年全球含中國市場內,新增五百萬台手機銷量的運營計劃,以挽回過去兩年時間,因為陷入債務糾纏而導致的全球市場頹勢。現代電子韓國本部以其目前的情況,不可能再新增產能投資,新增的訂單基本上就都落到鴻盈科技的頭上。星視通訊電子挖掘現有的產能空間,最多隻能承接其中的五分之一——這還是各方盡可能平衡的結果。所以說,至少今年上半年新榮公司的訂單安排已經明確下來了,要變也要等到下半年……”
“當然,不僅是星視從新榮公司拿到的訂單偏小問題,星視還麵臨很多的頭痛問題,遠非林傑擔任新榮公司中國區總裁就能解決的,”
程雷說道,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鴻盈科技將手機OEM代工價格壓得太低了,星視通訊電子要接新榮公司的一部分訂單,服務價格被迫保持跟鴻盈一致,同時還不得不大幅降低給愛立信的代工價格。愛立信又不傻,對不對?蕭良當初剛收購鴻盈科技,宣傳要大舉進軍手機OEM,其代工能力並沒有得到驗證,在絕大多數人看來,純粹以低價粗魯野蠻的闖入OEM代工市場——行業內對此都極不看好,幾乎沒有哪家OEM服務商跟著降價。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等橫掃全球移運通訊終端市場的國際巨頭們,除了自身擁有極為龐大的產能規模(獨資加合資),即便因為市場急劇擴大,需求溢出,出於謹慎,最初也隻是將一小部分利潤空間極為有限、其他OEM服務商也不高興做的低端產品交給鴻盈做。通常情況下,諾基亞、愛立信等國際巨頭,輕易不會隨便更改給OEM服務商的現有訂單。也因此星視給愛立信的OEM代工,一直都享受較高的利潤。隻是前期準備工作不算,以蕭良收購和永電子控股權更名鴻盈科技為起始點,眼下距離鴻盈科技野蠻闖入手機OEM代工市場已經過去八個多月了。哪怕行業內一直都在盛傳鴻盈生產流水線出來的手機良品率比同行業平均水準低了一大截,是靠多出兩道質檢線以及不計虧損的高製造成本,才保證了交付,實際一直都是承受巨額虧損在運營。不過,諾基亞這些國際巨頭更信奉鴻盈科技實際交付的數據,而他們大半年來,確實享受到鴻盈物美價廉的OEM服務。因此,不管外部現在還如何質疑鴻盈科技的代工能力,但隨著鴻盈科技工業園一期建成,其單月手機OEM貼裝、組裝能力,目前已經提升到六十萬台,包括新榮公司的訂單在內,基本上已經被預訂一空了。事實上新榮公司市場才剛剛發力,訂單占比還很少,也就是說,就算鴻盈拿不到新榮公司的多數訂單,也影響不了什;也可以說新榮公司中國區總裁,蕭良真沒有看得多重。當然,這種情況對星視最大的麻煩是,哪怕愛立信與星視通訊電子早就簽有協議,這次也是強硬的要求星視通訊電子下調給他們的OEM服務價格。一是星視通訊電子沒有道理,給新榮跟愛立信兩種差異甚大的OEM服務價格。二是愛立信撕毀協議要付出的代價,要比將訂單轉交給鴻盈科技節約下來的成本還要低一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精彩內容!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