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京城茶樓雅舍間忽地流傳起一樁奇聞,竟與那才子之死的故事如出一轍,人人都在議論。
幾乎所有說書人都在醒木一拍後,拿錢辦事說話,“諸位可知,那池家大少爺是名動京城的才子,他夫人其實也是個深藏不露的才女?”
說著,說書人從袖中抽出一本藍布封皮的精致小冊子,又神秘說,“若想探知池家秘事,想必得從這本《青青閑話》入手。”
茶客們紛紛湊近,隻見冊子封麵上有用和書字體寫的“青青閑話”四個字。
但見那“青”字起筆如竹葉含露,收鋒處卻似燕尾掠水;“閑”字門框內一點朱砂,活像誰家小院門扉上褪了色的春聯。
說書人指尖輕撫書頁,“這本詞集可不簡單。楚笙先生親筆作序,說‘字字血淚凝霜雪,句句辛酸透紙背’;又說‘一粥一飯凝成韻,柴米油鹽著文章’。值得認真看,值得仔細讀啊!”
又說,“雪舟夫人更妙,每闕詞旁都配著水墨小像——畫的是……”
他賣了個關子,合上書,不講了。
臨窗一位青衣書生突然冷笑,“怕不是沽名釣譽!”
說書人卻不惱,隻搖頭晃腦念,“長夜跪盡骨血寒,從此人間無春暉。唉,好個從此人間無春暉!”
堂下有那等喜詩詞的儒生,聽得莫名心都碎了一半,上前一步問,“可否借與我一看?”
說書人揚聲道,“這本是我自己掏錢買來收藏的,公子若要看,也自己買一本吧。”
說完,就有人抬上一摞書擺在一旁。
怪不得這賣力,原來是賣書的!茶客們笑,卻不耽誤買。畢竟不貴,買來看看當個消遣。
說書人翻頁,念得更賣力了,“殘燈照影形骸瘦,一枕黃粱盡成灰。”
“九泉若遇舊時月,莫照人間未歸人。”
“跪碎階前三更月,餘生不敢拾清輝。”
“剜心飼得恩義盡,留副枯骨立黃昏。”
念著念著,書就賣光了。說書人那叫一個激動啊,他賣出去的每本書都有抽成呢。
就有點悔恨,為何隻拿了這點書,應該多進點。這念頭一起,他撒腿就往外去。
沒買到的人急,有人提醒,“外頭書店也有賣的,快去搶,再晚就沒了。”
“哪個書店?”
“哪個書店都有!快去快去!”
各書局書店門口排起了長龍,皆因池老太太去世的第八日,許多人都在傳,池家長媳霍氏出的那本《青青閑話》有世人想要的答案
有慕楚笙先生盛名而來的文人雅士,有癡迷雪舟夫人諧畫的閨閣千金,更有那些存心要與楚笙先生唱反調的酸儒。
他們原以為這必是離經叛道的新詩,摩拳擦掌要將其批得體無完膚。誰知翻開一看,竟是本中規中矩的傳統詞集,倒叫這些準備口誅筆伐的人一時語塞。
不管如何,《青青閑話》幾乎將整個京城一網打盡。識字的看詞兒,不識字的看畫。
雅的品詞意調性,俗的嚼詞中秘辛;文人墨客爭相點評,市井婦孺口耳相傳。
說書人得了新話本,繡娘們尋了新花樣,連那走街串巷的貨郎,都學會在叫賣時唱上兩句“從此人間無春暉,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