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蟄龍伏牛,飛星鬥罡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翰躍 本章:第三十九章 蟄龍伏牛,飛星鬥罡

    古語有雲: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服氣之人神清長壽,經年累月,直至不食,為長生不死。

    這氣代指人體元氣和地元氣,或淳厚,或至清,或常,或衍化,或性靈,服氣的訣竅稱作法門,後又名“內功”,先則稱“心法”,至於更上層的仙道法門,常飾之以“經”,有玄奧無窮,闡釋大道之意。

    內功之道,內煉元氣以行就功體,分作呼吸法和行脈法兩部分,對應地正是後境界第三、第四層次。

    其中,呼吸法提煉真息,主要是為了配合行脈法的運轉,一般大同異,任蘇平常打坐所用的“噓”法也是一部喚作《蟄龍伏牛心經》內功的一部分。蟄者,蟲也;龍者,善變化;伏牛,力大勢渾也,意如其名,這部功法以內氣渾厚、長於隱匿爆發為特點,在狼門數百年來收集的五六十本內功秘籍中,位居前五之列。

    可惜,一部功法的優劣基本全在行脈法,而想行脈運氣,非得成就周,使之循環往複,周流不息。

    這恰是任蘇眼下所做之事,丹田中,一縷乳白似快似慢探出頭,延伸到無窮遠的昏寂虛空,像一束月光垂落,溝通與地的界限,卻更具穿透力,直破入幽冥大地,仿佛一隻耗子般地四處鑽尋,又偏偏帶著絲溫熱。

    人體竅穴多如繁星,百脈之走,遍布周身,同樣繞不開各種竅穴,常言道:欲開脈,先定竅,便是此理。

    十二正經不同於奇經八脈,聯接髒腑內外,溝通上下,是運行氣血必經的道路,所以,這十二條經脈看似與奇經八脈一樣深藏於血肉之間,實際上,在習武者修習鍛體功法之際,或多或少都會鍛煉到,這導致隸屬於十二正經的諸多竅穴不是嚴格的蔽塞,而是半開半閉,自然,這開合的程度又與鍛體功法好壞有著密切關係。

    境界越高,任蘇心中感慨也越深,五大宗長盛不衰,高手輩出隻是表象,傳承深厚才是令人敬畏之處。

    簡而言之,正因為穴竅半開與運行氣血的特性,十二正經的衝關是順著一個個穴竅徐徐進行,不像奇經八脈,獨立於髒腑,別道奇行,即使衝開一個穴竅,又會瞬間被一脈相承的其餘穴竅中的濁氣侵染,再次閉合。

    丹田內氣輕震,線團也似,抽出一條微細而連綿的乳白光束,堅定不移地,熱耗子般在血肉中穿梭前行。

    四周昏暗,內視所見,僅有內氣散發的微光,任蘇穩守靈台,看著內氣團被抽絲剝繭,漸漸剩下不到原先三成大的不起眼一團,精神忽一振,前方隱約浮出一顆星子,明晦交替,閃爍不定,有著異樣靈機從中飄散。

    無疑,這就是任蘇要定住的第一個穴竅,或者準確來,是足陽明胃經中最靠近下丹田的大巨穴。

    (《抱樸子內篇·地真》,丹田在臍下二寸四分;大巨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二寸,距前正中線二寸。)

    任蘇擅劍,按理來,從手三陰經開始破關,更符合他的利益,這次優先選擇足三陽經,還是與秦昭留下的步法秘籍《飛星鬥罡》有關,這也是任蘇無可避免的難處,由於武學進展太過迅速,他對敵手段出奇缺乏:

    原先還有一套撼山步,現在內勁泯滅,便隻有兩套劍法——無招勝有招的心眼劍術,以及絕劍四式。

    起絕劍,四式感悟至今已有許久,任蘇一直在嚐試著推導第五式,可惜,由於要求過高,即使這躺回曲山的旅程後期走鄉野道,借著殺戮山間野獸有過一次頓悟,仍不過將將有了八九分把握,還未正式成形。終究,絕劍不比尋常,這套任蘇欲以之凝練劍意的劍法,他日若是其境界足夠,載於文字圖畫,完全有資格……

    成為“五大宗”中任何一宗的鎮宗武學!

    可惜,後來任蘇下界,雖有心傳承,奈何後人有眼不識,流傳下了另一套先劍法,卻使絕劍成為絕唱。

    閑話不提,且任蘇感應到昏暗中星光浮現,當即念頭一凝,光束化作箭矢,嗡的一聲,似有似無震顫心間,隨著元氣向前而延伸的內視場景中,一圈沾著淺灰氣的半透明薄膜籠罩地四方,赫然已突入大巨穴中。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太玄道君》,方便以後閱讀太玄道君第三十九章 蟄龍伏牛,飛星鬥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太玄道君第三十九章 蟄龍伏牛,飛星鬥罡並對太玄道君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