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朝會之爭(終)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春天的熊 本章:第183章 朝會之爭(終)

    內閣首輔劉健就革除衛所軍製一事,一開口便戳中了弘治的“硬傷”——咱大明的收成不夠,玩不起這大的“改革”之舉!

    而大明的收成,在不增加任何苛捐雜稅的前提下,難道真就隻能收上這多——二千七百餘萬兩銀子?

    “陛下,臣以為首輔大人的法,有待商榷”,驃騎將軍迎上弘治的目光,向前邁了幾步。

    “哦?愛卿有何不同看法,隻管道出來便是”,弘治的“演功”當真是一流——他明明早就同驃騎將軍一道考慮過朝廷收支情況,並讓驃騎將軍去擬定對策!

    “咱大明的收成,絕計不止這個數”,驃騎將軍也學到了劉首輔的“高招”——隻在關鍵時候跳出來,解決關鍵問題:這樣一來,老子才能算得上是“關鍵人物”!

    朝堂眾人卻嗡嗡聲大起——“大明的收成,絕計不止這個數”,這他娘的是幾個意思?

    難道是懷疑咱首輔大人虛報了國庫收成?

    “微臣並沒有質疑首輔大人的意思,微臣的意思,指的是這財賦收入上,存在著可增加許多的空間”,王睿趕緊提高音量,將這幫蒼蠅似的老王八蛋們的“唧唧歪歪”聲壓了下去,“咱大明人丁五千餘萬,大軍百餘萬,可五千餘萬人丁耕種田地交上來的賦稅,竟還抵不上百餘萬大軍種的軍屯?臣的意思,便是這田賦一項上,絕計不止隻能收上一千二百餘三萬兩……”

    大明弘治年十三年的財政收入為二千七百餘萬兩,這其中的農田賦稅收入一千二百餘三萬兩,軍屯收入一千三百餘六萬兩——看出來米有,農田賦稅收入竟然要比軍屯收入少!

    什是田賦?

    田賦是曆代封建王朝對擁有土地的人所課征的土地稅,被列為國家正供,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最基本、最主要來源——它才是國家“最基本、最主要”的財政收入。

    可大明朝卻完全變了樣——軍屯租收入變成了“最基本、最主要”的財政收入。

    什又是軍屯租?

    這個也好理解,顧名思義——軍戶們種的田地,上繳一部分收成給國家作為“賦稅”,自己再留下一部分。

    大明的軍人有多少?百餘萬!

    大明普通的老百姓有多少?戶籍記載:五千餘萬!

    換句話,五千餘萬人口繳納的稅收還沒有百餘萬大軍繳納的多——這他娘的正常?

    不正常!

    可為什五千餘萬的人口,交上的稅收卻還沒有百餘萬大軍的多?

    “冊文訛誤、豪強欺隱、人丁逃亡,這便是人丁田賦抵不上軍屯租的原因所在!”驃騎將軍一字一句,句句擊在劉健的心坎上——作為內閣首輔,他豈能不清楚這其中的“貓膩”!

    可這簡短的十二個字——“冊文訛誤、豪強欺隱、人丁逃亡”,便是導致這一奇怪現象的根本原因?

    是的!

    “據臣所知,洪武二十六年(19年),咱大明尚有田土近九百萬餘頃,千餘萬戶,七千餘萬口。而從洪熙元年(145年)起,大明的田土卻減少至僅五百餘萬頃,九百餘萬戶,六千餘萬口。短短幾十年,咱大明便莫名其妙的田土減少四百餘萬頃,戶減百餘萬,口減千餘萬……”

    作為大一統的封建王朝,除了太祖、成祖同蒙古人掐架掐得比較多(這倆父子同蒙古人掐架,多半都是出了長城,屬於“境外作戰”,也死不了多少人,更破壞不了大明境內農田土地),再除了英宗時候的“土木堡”之役,便再無動不動便是五六十萬大軍掐在一起的大兵團作戰。是以,大明這百餘年來算得上是太平盛世。

    再則,自太祖以來,大明也沒出現過如同五百年後(194年河南大旱,餓死了00萬人,餓跑了00萬人)那般的洪澇旱災,偶爾發個災,也隻是皮毛之癬——也算得上是風調雨順。

    一句話:大一統的大明朝,在太平無大戰、算得上是風調雨順的前提之下,人口會越來越少?農田土地會越來越少?

    而且還不是減少一丟丟!

    鬼才信!

    這減少的土地與人口都哪兒去了?

    仍是那十二個字——冊文訛誤、豪強欺隱、人丁逃亡!

    簡單一點,便是這個意思:官僚地主、大戶人家們實際占有的農田土地,與他們報上來給官府“冊文”(登記納稅)的嚴重不符——少報、偷報、漏報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愛大明朝》,方便以後閱讀我愛大明朝第183章 朝會之爭(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愛大明朝第183章 朝會之爭(終)並對我愛大明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