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軌道電磁炮,星之門,美國霸權最終衰落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未來學者 本章:第30章 軌道電磁炮,星之門,美國霸權最終衰落

    地球的引力既是人類生活搖籃的最根本元素,同時也是搖籃中的人類,邁向太空新邊疆的最大阻力。未來世紀的社會學家,經常用這個人所熟知的現象,比喻總是有人保守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傳承的最根本元素,但同時也是人類文明向前邁進的最根本阻力,——事實也是!強大的地球大國聯盟,在鎮壓以月球為代表的外星分離運動的三次軌道戰爭中,出乎意料地一敗再敗,完全沒有體現出地麵與星外世界綜合國力的對比。根本原因就在於,從地球升空的成本太高,用軍事術語來,就是“後勤成本”過高。相反,從月球基地出發的襲擊艦,可以在軌道上相對容易地打擊地球的空間站和軌道補給船,截獲軌道電磁炮發射升空的物資,令地球大國的太空艦隊,難以為繼。相反,地球艦隊要封鎖住升空成本低廉的月球表麵,那是談何容易?當約克城號基地站及其八萬成員,在後勤斷絕半年後,被迫有條件投降後時。這場有限的戰爭,也就注定了它的結局。

    失去了所有鎮壓手段的地球大國聯盟,在地球世界越來越廣泛的反戰壓力下,被迫承認了月球為代表的星球同盟的獨立,在長安和議中簽署了停戰條約,承認這些居民共同體與地球國家同等的主權地位,和互相聯合並生活在一起的權力。《長安條約》係統從此成為星係國際中的國際法基礎,類似中世紀歐洲三十年戰爭後,簽下的《威斯特法利亞條約》,也類似美國獨立戰爭結束時的《巴黎和約》。條約簽定後一年,贏得軌道戰爭中的獨立主力,本屬地球各國殖民地和太空站組成的月球同盟,用希臘神話中的月神命名為阿特彌斯聯邦,意喻地球人類忠實的夥伴,也在《長安和約》簽定的當宣布成立。阿特彌斯聯邦如同中代英倫三島的英國一樣,脫離於歐洲大陸的傳統政治體之間的紛爭,又得益於優異的離岸地理條件,同樣以類似英國“大陸均衡”的政治戰略,成為地球國際紛爭事實上的仲裁者和星際貿易的主要得益者。這一條件在第一個千年的太空時代中,締造了第一個“泛太陽超級強權”,“太陽,地球,月亮”三球國徽在長達一千年之中,在太陽國際內威權的象征,直到阿特彌斯聯邦最後同樣在水星獨立戰爭中失敗後,月球國家才開始與地球國際,曆史上稱為“地球共同體”進程。如同千年之前的英國,在日不落帝國衰落後,才開始加入“歐洲共同體”的曆史進程。

    與太空生活開啟的壯觀進程相比,地球世界與太空子女之間的政治執爭,及其延伸的衝突,所謂的“軌道戰爭,月球戰爭”,都隻不過是曆史中的浪花,對人類投入太空的資源的組合的再優化。這就如同當年的美國獨立,並沒有拋離英國的傳統,英美兩國的的兩次戰爭,相對於英美攜手發展的巨大進步來,隻不過是曆史中的浪花,根本沒有嘩眾取寵的曆史軍事作者筆下所謂的“爭霸意義”。到了二十世紀,因應頑固落後的歐洲傳統之對抗美英新興的現代經濟,不可避免地爆發的兩次歐洲戰爭,本質上乃是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傳統文化共同體,引進美英新技術而自以為崛起後,試圖爭奪新世紀的話語權,重建歐洲傳統文化的為標準“新秩序”,曆史將這兩次歐戰,誇張地稱為“兩次世界大戰”。而在這兩場戰爭中,獨立於英國之外的美國,都堅定地站在英國的身後,捍衛他們心目中共同的“大憲章普通法n la傳統”。用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話來:為了保衛英國,我們不惜花掉最後一美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英美大憲章傳統成功了,而且自由市場帶來巨大物資財富,令到勝利代價顯得如此低廉:美國遠未用到最後一美元,最後一個人的程度,反而得到了戰後經濟大發展。

    隻在明白美英文化的共同性,才能理解美國獨立戰爭的局限性;也隻有明白地球人與太空子女的同文同種,才能理解幾次軌道戰爭,隻是八卦新聞的衝突。

    支持地球大國堅持了三次軌道戰爭的,是軌道電磁炮,推動人類得以克服地球人力,走入太空的,也是軌道電磁炮;另一個關鍵性的發明,是美國首先製造出來的質能火箭。在軌道電磁炮和質能火箭成為現實以前,人類升入太空的唯一推動力是化學能火箭。其價格的昂貴,從來沒有能夠降到每千克載荷一百萬美元以下的水平。如此高昂的價格,令到任何太空布署都變成成本難以回收的銷金器,可以拖垮任何一個地球大國的國民經濟。短命的蘇聯瓦解,固然有其製度基理上的不合理性內因,但太空成本的高昂和被迫拖入太空競賽,則是導致其製度痼疾爆發為政治危機的催化劑。

    美國曾經用星球大戰中發展出來的技術,製造出第一批可重複使用的航運送器,名叫“航飛機,太空穿梭機”,試圖把發射成本降低一半!僅僅是一半!但最終發現,它的失事率與普通衛星發射一樣,都是1%!盡管以遠為複雜的航飛機,能夠達到與衛星發射同樣的失事率,本身就是對美國太空技術質量的巨大表彰。但是,航飛機失事,畢竟是不可承受的慘重代價。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挑戰者號航飛機升空爆炸時,美國人還以為那隻是工業上的意外;而當十年後哥倫比亞號航飛機在降落過程中解體時,美國人知道,那是技術上的必然。最不可以實現是,是防熱瓦維護的艱難和費用高昂,代成本和高可靠,因此航飛機的使用成本是隨維護年限上升,變得越來越貴,越來越不可靠。最終,航飛機技術除了放大的太空投入規模和相應損失外,沒有其他意義。

    一直到中華共同體首先完成了軌道電磁炮的布置後,太空開發所需要的發射成本,才得以下降到國民經濟可以承受的範圍。第一台軌道電磁炮,就已經把發射成本下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最後,分別由中俄和歐美聯盟,分別開發的螺旋電磁炮,進一步把發射成本降低到每千克一千加隆以下,相當於化學火箭成本的百分之一以下!太空開發的大門,才最後向地球人類打開。軌道電磁炮也因此被譽為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繼造紙和火藥後的又一次重大發明,被形象地稱為“星之門”。因為軌道電磁炮,通往銀河星宇的大門,才向人類社會真正打開。盡管,那隻是剛剛初步克服了地球引力,仍然隻是通往銀河星宇長征的第一步。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未來22世紀》,方便以後閱讀未來22世紀第30章 軌道電磁炮,星之門,美國霸權最終衰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未來22世紀第30章 軌道電磁炮,星之門,美國霸權最終衰落並對未來22世紀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