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習氣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濟遜 本章:第三百五十二章,習氣

    那時候佛住在舍衛國,佛在勝林的給孤獨園中。有一佛告訴比丘眾,有愛的人,愛的本際不可知。本來沒有愛,今生出愛。所以知道眾生是因為有所因才有愛。有愛的人有習氣,不是沒有習氣。什是有愛者的習氣。佛,眾生的無明是愛的習氣。無明也有習氣,五蓋是無明的習氣。五蓋也有習氣,眾生身口意三惡行是五蓋的習氣。三惡行也有習氣,眾生不能護持自己的諸根是習氣。不能護持諸根也有習氣,眾生沒有正念,沒有正智慧是習氣。沒有正念,沒有正智慧也有習氣,不能正思維是習氣。不能正思維也有習氣,是眾生沒有信。沒有信也有習氣,聽聞了惡法是習氣。聽聞惡法也有習氣,親近惡知識是習氣。親近惡知識也有習氣,自己是惡人是習氣。因為自己具足是惡人,便會親近惡知識。親近惡知識,便聽聞惡的法。聽聞了惡法,便對正法沒有信,沒有信則不能具足正思維,沒有正思維,便沒有正念和正智慧。沒有正念和正智慧,便不能護持自己的六根。不能護持自己的諸根,便有身口意的三惡行,有三惡行便具足五蓋,具足五蓋便具足無明,有了無明便有愛,這樣的有愛輾轉相生。佛,阿難,明(智慧)和解脫也有習氣,七覺支是習氣。七覺支也有習氣,四念處是習氣。四念處也有習氣,自己身口意的三妙行是習氣。三妙行也有習氣,護持自己的諸根是習氣。護持諸根也有習氣,正念,正智慧是習氣。正念正智慧也有習氣,正思維是習氣。正思維也有習氣,信是習氣。信也有習氣,聽聞正法是習氣。聽聞正法也有習氣,親近善知識是習氣,親近善知識也有習氣,自己是善人是習氣。佛,自己具足善人便會親近善知識,親近善知識以後,便聽聞善法。聽聞善法便可以心生信,有信便有正思維。有正思維便有正念正智慧。有正念正智慧便會護持自己的諸根。護持自己的諸根,便有自己身口意的三妙行。身口意有三妙行便有四念處,有四念處便有七覺支,有七覺支便具足智慧的光明,具足解脫,這樣明、解脫輾轉成就。佛對阿難,有知有見的人可以得到漏盡,為什呢,因為知道看見了世間苦的如真,便可以得到漏盡。知道看見了苦集的如真,知道看見苦滅的如真,知道看見苦滅道的如真,便可以得到漏盡。盡智也有習氣,解脫是習氣。解脫也有習氣,無欲是習氣。無欲也有習氣,厭是習氣。厭也有習氣,見真實、知如真是習氣。見如實,知如真也有習氣,定是習氣。定也有習氣,樂是習氣。樂也有習氣,止身是習氣。止身也有習氣,喜是習氣。喜也有習氣,歡悅是習氣。歡悅也有習氣,不悔是習氣。不悔也有習氣,護戒是習氣。護戒也有習氣,護持自己的諸根是習氣。護持諸根也有習氣,是正念,正智慧是習氣,正念正智慧也有習氣,是正思維是習氣。正思維也有習氣,是信是習氣。信也有習氣,是觀察法可以忍是習氣。忍也有習氣,是習誦法是習氣。習誦法也有習氣,受持法是習氣。受持法也有習氣,能夠觀察法義是習氣。可以觀察法義也有習氣,耳界是習氣。耳界也有習氣,聽聞善法是習氣。聽聞善法也有習氣,去修學的地方是習氣。去修習的地方也有習氣,奉事善知識是習氣。如果眾生可以奉事善知識,沒有聽聞的善法可以得到聽聞,已經聽聞的善法可以得到利益。這樣的善知識如果不去奉事,便會害自己奉事善知識的習氣,如果沒有奉事善知識,便會害自己去善知識的地方。如果不去善知識的地方,便會害自己不能聽聞善法,如果不能聽聞善法,就會害自己耳界的習氣。如果沒有耳界的習氣,便會害自己觀察法義的習氣,如果不能觀察法義,便會害自己受持法的習氣。如果沒有受持法的習氣,便會害自己不能習誦法義。如果不能習誦法,便害自己觀察法能忍的習氣。如果沒有觀察法能忍的習氣,便害自己信的習氣。如果自己無信,便害自己正思維。如果自己沒有正思維,便害自己沒有正念,正智慧的習氣。如果沒有正念正智慧,便會害自己不能護持諸根、戒、不悔、歡悅、喜、止、樂、見如實、知真如、厭、無欲、解脫的習氣。如果沒有解脫的習氣,便害自己不能盡智慧的習氣。佛,涅槃也有習氣,解脫是涅槃的習氣。解脫也有習氣,無欲是解脫的習氣。無欲也有習氣,厭是無欲的習氣,厭也有習氣,見如實,知真如是習氣。。。。。。信也有習氣,苦是習氣。苦也有習氣,老死是習氣。老死也有習氣,生是習氣。生也有習氣,有是習氣。有也有習氣,受是習氣。受也有習氣,愛是習氣。愛也有習氣,覺是習氣。覺也有習氣,更樂是習氣。更樂也有習氣,六處是習氣。六處也有習氣,名色是習氣。名色也有習氣,自己的識心是習氣。識心也有習氣,自己的行是習氣,行也有習氣,無明是習氣。佛,這個就是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樂,緣樂有覺,緣覺有愛,緣愛有受,緣受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緣老死有苦,緣苦的習氣,便有信,有信的習氣,便有正思維。有正思維的習氣,便有了正念正智慧。有了正念正智慧,便有了護持自己諸根的習氣、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真如、厭、無欲、解脫。有解脫的習氣,便有了涅槃。有一個尊者,他的名字叫彌醯,他也奉事在佛的左右,有一次他入村乞食以後,他到了金鞞河邊,他看見金鞞河邊的地很平正,極妙可樂,清泉徐徐的流動,冷暖很適合。他想,佛的族姓弟子在這修習斷是很好的地方,我也可以在這修行斷。於是尊者彌醯吃好飯,他攝受衣缽以後,洗好手足,他把尼師子檀放在肩膀上,他到佛這,彌醯比丘禮拜佛足,然後住在一邊,他對佛,世尊,我今入村乞食以後,我到了金鞞河邊,那的地很平正,金鞞河水極妙可樂,清泉徐徐流動,冷暖很適合。我看見以後心生歡喜,我想這個地方很適合族姓弟子修行斷,我可以到那學斷嗎。世尊,我現在想去那的靜處修習斷。佛對彌醯比丘,彌醯,你知道嗎,我現在獨自無人,沒有侍者,你可以在這住嗎,等有比丘來為我作侍者,你再去金毗河邊修行斷。這時彌醯再三對佛,世尊,我想去金鞞河邊修斷。佛也再三對彌醯比丘,彌醯,你知道嗎,我現在獨無人,沒有侍者,你可以在這住嗎,等有比丘來為我侍者,你便可以去金鞞河邊修行斷。彌醯比丘又對佛,世尊無為無作,也無所觀。世尊,我是有為有作而有所觀。世尊,我去金鞞河邊修行斷。佛,彌醯,你想去求斷,我又有什可以,彌醯你去把,你可以隨你的意。尊者彌醯聽聞佛這樣,他善受善持而善誦習,他禮拜佛足,繞佛三圈,他趕往林中到一棵樹下,彌醯尊者敷設好師子檀,他結跏趺坐。彌醯在林中生出三種惡念,欲念、嗔念、害念。因為這些彌醯想起了世尊,於是他從座位上起來,他到了佛前。彌醯禮拜佛足住在一邊,他對佛,世尊,我到林中在靜處敷設師子檀靜坐,我的心生出三種惡的念頭,欲念、嗔念、害念。因為這樣我想起了世尊,佛,彌醯,心解脫沒有熟的人,要想令自己解脫的心熟,有5種修習的方法。佛,彌醯,比丘者,自己是善知識也要和善知識在一切,和善知識共和合,這個是第一種修習的方法。比丘者,修習禁戒,守護戒得到解脫,還要善攝受自己的威儀禮節,看見自己很的罪,也常常心懷畏怖,以此受持學戒,比丘心解脫還沒有熟,想得到熟,這個是第二種修習的方法。比丘者,可以聖賢的義法,令心柔軟,使得心沒有蓋,戒、慧、解脫、解脫知見、漸損、不樂聚會、少欲、知足、斷、無欲、滅、坐、緣起、比丘得到這樣的,得到是容易不難。這是比丘心解脫沒有熟,想令心熟的第三種修行的佛法。佛,彌醯,比丘者,要常常行精進,要斷一切惡不善,要修行一切善法,要起意專一堅固為自己的善本,不舍種種方便,這個是解脫心還沒有熟,要令心熟的第四種修行的佛法。比丘者,修行智慧,要觀察衰的法,要得到這樣的智慧,得到聖賢明達的智慧。要分別知道,以自己的正盡一切苦。佛,彌醯,心解脫還沒有熟的人,要令心熟,這個是第五種方法。佛,比丘如果有了這五種修行的佛法,還要有四種修行的法,是修行出自己的惡,令自己斷欲。修行慈,令自己斷嗔。修出入息,令自己斷亂念。修行無常想,令自己斷我慢。佛,彌醯,如果比丘自己是善知識又善知識在一起,這樣的比丘一定可以修習禁戒,可以守護自己的六根,最後得到解脫,這樣的比丘善於攝受自己的威儀禮節,見自己有芥子大的罪,也常常心壞畏懼,他們受持學戒。佛,彌醯,這樣的比丘可以令自己的心柔軟,可以使得自己的心無蓋,可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的知見、漸損、不樂聚會、少欲、知足、斷、無欲、滅、坐禪、緣起,他們可以得到如是也不難。佛,彌醯,如果比丘自己是善知識,和善知識在一起,應該知道自己要行精進,斷一切惡,修行一切善法,要專心堅固為一切善本,不要舍棄方便。佛,彌醯,如果比丘自己是善知識,和善知識在一起,應該知道一定要行智慧,要會觀察衰敗的法,比丘得到這樣的智慧,他們智慧明達,方便知道正法的義,他們以自己的正盡苦的邊際。佛,彌醯,比丘自己是善知識和善知識在一起,要修行出自己的惡,把自己的惡暴露出來,令自己斷欲,令自己斷嗔恚。要修行出入息,令自己斷亂念。要修行無常的想,令自己斷我慢。佛,彌醯,如果比丘得到無常的想,他們一定會得到無我的想,他們在現法中可以斷一切我慢,得到喜、滅、盡、無為、涅槃。。。。。。。在佛這個法的時候,尊者彌醯和眾比丘歡喜奉行。

    *v本\文*/來自\瓜v\v子/**\網   g zb pi    ,更v新更v快無彈*窗**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心經的故事》,方便以後閱讀心經的故事第三百五十二章,習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心經的故事第三百五十二章,習氣並對心經的故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