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梵誌算數目犍連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濟遜 本章:第四百二十三章,梵誌算數目犍連

    那時候佛遊行在舍衛國,住在東園的鹿子母堂,那時有一個算數梵誌目犍連,他到佛所,和佛相互問詢以後坐在一邊,他對佛,瞿曇,我有問題想問你,你是否可以聽我陳述。佛,目犍連(這個人不是佛的大弟子目犍連),你可以問,不要疑惑。算數目犍連,瞿曇,此鹿子母堂是漸漸次第造成就的。就像禦象的人,他們調禦大象,也是漸漸次第調禦成就。就像禦馬的人,禦馬也是漸漸次第調禦成就的事情。他,瞿曇,那些利種,他們要成就自己捉弓箭的力量也是要漸漸次第成就。諸梵誌學習經書也是漸漸次第成就的。我們學習算數,以算數而得到存命,也是漸漸次第成就的事情。如果我有弟子,或者是男,或者是女,我開始教導他們一、二、三、四。。。。。百、千、萬,這樣漸漸次第向上。他,瞿曇,你的法、律中,是怎樣讓你的弟子眾漸漸次第得到成就。佛告訴他,目犍連,如果有正漸漸次第,一直到成就。我的正法、律中是正。為什呢。佛,目犍連,我於此正法、律中,令弟子漸漸次第修行乃至一直到成就。如果有年少的比丘,他們初來學習道,他們剛開始入佛的正法、律中,如來先教導他們,比丘,你們要以自己的身,護持自己的命,令自己的身得到清淨,令自己的口和意得到清淨。佛。目犍連,當比丘可以以自己的身護持自己的命,令得到清淨。以自己的口和意護持自己的命,令得到清淨。如來再教導他們,比丘,你們應該觀察自己的內身如身,乃至觀察自己的覺知、心,觀察法如法。佛,目犍連,如果比丘可以觀察自己的內身如身,乃至可以觀察自己的覺知,觀察自己的心,觀察法如法。如來會再教導他們,比丘,你們觀察自己的內身如身,不要讓自己的念和惡不如法的事情相應,你們觀察自己的覺知、心、觀察法,也不要讓自己的念和非法的惡相應。佛,目犍連,如果比丘可以內觀身如身,觀察自己的覺知、心、觀察法如法,他們的心念不和非法的惡相應。如來會再教導他們,比丘,你們要守護自己的諸根(眼耳鼻舌身意),令自己的諸根寂靜,你們的念欲則不會在自己的諸根中示現通達,以此守護自己的念心而得到成就,令自己的心,起正知見。如果你們的眼睛看見色,但是你們的眼睛不受於相,也不去品味於色,你們的心於此則可以遠離紛爭,守護自己的眼根。同樣,你們守護自己的耳、鼻、舌、身、意,也是這樣。如果你們的意知於法,但是你們的意不受於相,也不味於法,這樣你們的心可以離開紛爭,你們以此守護住自己的根。心中不生貪伺、愛憂、惡不善的法,守護自己的意根。佛,目犍連,如果比丘可以守護自己的諸根,常使自己的諸根在清淨處,念欲則可以得到明達,他們可以以此守護自己的心而得成就,令自己的心起正知見。如果比丘可以如此,如來再教導他們,比丘,你們要以正知出入,善觀察分別,於屈伸低仰處,善著僧伽梨以及諸衣缽,於行住坐臥中,在睡眠醒悟中受持自己的正知。佛,比丘如果可以以此正知出入,善觀察分別,行住坐臥中受持正知。佛再告誡比丘,比丘,你們應該去獨住遠離,在無事情的地方,或者在樹下空安靜的地方,在山岩石室、露地林中獨住,敷設尼師子座,結跏趺坐,以正身正願,斷除自己心中的貪伺,心沒有爭論。看見他人的財物心不生貪伺,讓自己心中的貪伺淨除於心中,如是對自己心中的嗔恚、睡眠、掉悔、斷疑,也於自心中得到淨除,於諸善法沒有猶豫,你們要斷五蓋、心穢,令自己的心得到智慧,離開心中的欲和惡,離開一切不善的法,一直到成就第四禪的自在遊。佛,目犍連,如來對年少比丘有所利用,是如來對這些年少比丘的訓悔和教。如是比丘、長老、上尊、舊學等梵行人,如來也以此漸漸次第教赦他們,令他們成就究竟,得到漏盡。這時候算數目犍連佛,沙門瞿曇,你對一切弟子如是訓悔,如是教,他們都能夠得到究竟智慧的涅槃嗎。佛,目犍連,他們沒有都得到涅槃,他們中或者有人得到,或者沒有得到。算數目犍連,瞿曇,他們都是受教於你的人,在此中間是因為什因緣,使有的人得到涅槃,有的人沒有得到涅槃。佛,目犍連,我現在問你,你隨自己的意問答我。佛,目犍連,你知道去往王舍城的道嗎。目犍連,是的,我知道去往王舍城的道。世尊問,目犍連,如果有人想去王舍城,他想入王舍城,這個人問你,我想去王舍城,想見王舍城的大王,他問詢你,算數目犍連,你知道去往王舍城的路嗎,你是否可以告訴我。如果你告訴此人,你從此向東方行,一直到某村,再從某村去往某邑,這樣如是輾轉可以到往王舍城,王舍城外有好園林,其地平正,樓觀浴池和眾多華樹,流水清泉盡可以見。此人聽聞你的告訴,他受持以後,往東而去,不久他離開了正道,進入了惡道。如果王舍城外有好的園林,其地平正,樓觀浴池,泉水華樹,這個人都不能看見,也不能知道。佛,目犍連,如果還有一人,此人也想去王舍城,想見王舍城的大王,他來見你,問你,我想去王舍城,想見王舍城的大王,算數目犍連,你知道去往王舍城的路嗎,你可以告訴我嗎。如果你對此人,你從這往東方行,一直到某村,再從某村到某邑,這樣可以輾轉到達王舍城,王舍城外有好的園林,其地平正,樓觀浴池,樹木花果,流水泉池等等你盡可以看見。此人聽聞你所,他往東方而行,到了某村,又從某村到某邑,這樣輾轉到了王舍城外,如果王舍城外有好園林,樓觀浴池,樹木花果,河流清泉,他盡見盡知道。佛,目犍連,這些是因為什因緣。有去往王舍城的道,你在這些想去往王舍城的人麵前都作了一樣的教導,而第一個人受持你的教導以後,不久他舍了正道,去往惡道,如果王舍城外有好的園林等,他盡不能知道,不能看見。而第二個人,他受持你的教導,從平正的道上,輾轉到了王舍城,如果王舍城外有好的園林等,他一一盡能知道,能看見,佛,目犍連,我教導眾生的事情也是如此,我並沒有作什其他事情。有涅槃,有涅槃的道,我隻是導師,我教悔眾生,教眾生。他們或者得到涅槃,或者不能得到涅槃。他們都是因為自己的所行而成就自己的歸處,到時候世尊隻是告訴他們,他們自己的所行,他們是否到了涅槃城,是否得到究竟的漏盡。這時候算數目犍連對佛,瞿曇,我今已經知道,我已經理解。就像良田上有娑羅林,有守護娑羅林的人,如果他明健不懈怠,在娑羅樹根處以鋤頭平整高下的地,不失時間以糞澆灌地,如果邊上又穢惡的草生出,他盡拔去棄之。如果有橫曲不直的娑羅樹,他盡治理令直。如果有極好的娑羅樹,他會善養護它,不失時機給予灌溉。這樣良地上的娑羅樹林會轉增茂盛。目犍連,瞿曇,修行人也是這樣,如果有人行諛諂、欺誑,他們無信、懈怠、無正念、無定、惡慧、心狂,他們諸根掉亂,不能受持戒,不能廣修沙門,如是之人,我們不能和他共事,為什呢,因為如是之人,他們穢汙了梵行。如果有人不行諛諂,也不欺誑,有信,精進不懈怠,他們有念、有定、有智慧,他們是清淨的梵行人。他們極大恭敬於戒,廣修行沙門,這樣的人我們能夠和他們共事,他們是清淨的梵行者。。。。。。。目犍連,世尊,我今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眾,希望世尊接受我為優婆塞,從今開始,我終身皈依,直到命盡。。。。。。。

    *v本\文*/來自\瓜v\v子/**\網   g zb pi    ,更v新更v快無彈*窗**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心經的故事》,方便以後閱讀心經的故事第四百二十三章,梵誌算數目犍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心經的故事第四百二十三章,梵誌算數目犍連並對心經的故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