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 眾神升華 全書後記:世界觀篇(二)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江南沐雨 本章:第四季 眾神升華 全書後記:世界觀篇(二)

    我們先說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與誤會,隨後再來聊聊三神佯謬。

    【關於量子力學】

    如果說相對論打破了人們傳統的時空觀念,特別是廣義相對論打破了人們對牛頓的萬有引力的印象(物理學中用的詞不是打破,一般用修正這個詞),那量子力學則是打破了人們以自己的宏觀世界來想象的微觀世界,而給人們展現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微觀世界。

    如果非要給這種量子世界一個特性描述,那就是:這個微觀世界簡直是非常奇怪的,是我們無法用常理進行推測的,但,它就是那樣的,我們隻能選擇先接受它,再尋找它的規律。

    這大概也是量子力學如此有魅力的地方,它帶有某種意義上的“神性”,以至於很多人會說一句話:科學的重點是神學。

    量子力學的神奇之處主要體現在與我們認識的微觀世界完全不同:

    首先先說一個最簡單的不同——【不確定性原理】:這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順便說一句,當我第一次在初中時期看到這個概念的時候,我以為這本書在胡說八道,但書名以及作者的出名程度不得不讓我相信這是現有的科學進展,因為這本書叫做《時間簡史》),這個概念闡述的是一個物理事實:我們在精確測量一個粒子的位置的同時,是不可能同時測量準確這個粒子的速度的。因此,此概念似乎也被稱為測不準原理。

    以我們宏觀世界或許很難理解這個事實,我們會認為這是現有科技發展的能力問題,但實際上如果深究,就會發現這本就是一個客觀事實:當我們測量任何一種微觀粒子的時候,都必須選擇一種測量手段,而任何測量手段,都是某種能量方式(比如光,紫外線,或者其他電磁波等方式)來接觸到這個微觀粒子之後,“反彈”回我們的接收儀器中,我們通過某些計算,就會知道這個微觀粒子的位置了。

    在這個過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因為我們是需要能量碰撞這個粒子,才能知道這個粒子的位置,可是這個粒子如果太小,被我們探測的能量“碰撞”之後,粒子本身的能量也會發生變化,如此,當我們知道我們要測量的那個粒子的位置的時候,實際上這個粒子早就已經不在這個位置了。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好像黑夜,我們想知道一個乒乓球在哪,我們看不見它(沒有其他測量方式),就隻好用另外一個乒乓球球碰撞它,然後這個乒乓球彈回來之後,我們就能夠根據彈回來的乒乓球的速度來推算我們想知道的那個乒乓球在哪,可是當我們知道之後,那個乒乓球已經不在那了(速度也發生了變化)。

    這就是所謂的不確定性原理——這不僅是個思想實驗,而且是個客觀事實。

    所以這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意識是無法被精確計算出來的。

    不考慮心理學,生物學,腦神經學,僅僅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人腦的基礎就是神經突觸的微觀運動,人腦的意識就是這些微觀運動在宏觀上的整體展現。

    而神經突觸的微觀運動,非常有可能也符合量子的不確定性原理,那就是當我們越想精確地知道人腦在某一時刻的所有神經突觸的運動狀態,我們就越無法知道這個人腦的神經突觸下一刻如何運動,從宏觀上來說,這句話就可以翻譯成——

    當我們越想知道一個人想什的時候,這個人所想的事情就越可能會發生變化。——當然,這個翻譯是不準確的。

    但類似的心理活動我們其實見過很多類似的情況。

    比如,你對一個人說:你現在有沒有在想什?對方回答:沒有。

    然後你如果追問:真的沒有?他想了想肯定的回答:真的沒有!

    但是之後呢?他的意識已經被你影響了,他可能會想:我真的沒想什?或者會想:我想我有沒有想什,這個算不算在想什呢?或者會想:他問這個問題有什用意?或者會想:我竟然什都沒想,那我是不是應該想點兒什了?

    也就是說,當我們用一種方式去測量一個人的意識的時候,這個人的意識在下一刻,很有可能也發生變化了——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不確定性原理。

    所以,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看起來是一個物理規則,但如果深層次思考,其實是一個哲學上的命題。

    當然,作為小說,尤其是網文小說,我無法在這方麵花費筆墨太多,隻是把這個微觀的量子規律,放大到兩個宏觀層麵,以期會有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第一個宏觀,便是界天師的地球宏觀意識,是無法確切的知道某一個“微觀”的計算設備,或者人的。第二個宏觀,就是宇宙級別的超宏觀意識,是無法確切的知道某一個界天師(星球宏觀意識)的存在的。

    當然,如果完全按照量子力學的現有理論,這兩個宏觀將無法與人類世界有交集(因為互相意識不到對方的存在),但這畢竟是小說,所以沐雨設計了一個“後門”,或者叫“漏洞”。

    如前麵所知,測不準原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測量微觀粒子的時候,需要某種能量形式來影響這個粒子,所以沐雨就想,如果不是發出某個能量形式來碰撞這個粒子,而是這個粒子本身就會發出某種能量呢?

    用前麵的黑夜的乒乓球做例子的話,那就是,雖然在黑夜沒有光(沒有測量方式),但是這個乒乓球自己會發光(可以發出能量),並且這個光足夠大,可以被我們看到,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乒乓球的具體信息,而不必再通過某種能量測量手段,彈到它再測量了。

    理想情況下,這種情況下誤差最小,但是我們怎可能找到會發光的粒子呢?

    所以在整個小說,選擇了用香火這種能量手段,在極端情況下爆發(即可以自己發光),來被宇宙級別的超宏觀意識發現的這一設定。(雖不是絕對嚴謹,但也可用)

    整個小說,明顯的這種爆發-被超宏觀意識發現,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孫悟空在封神世界,麵對災難,啟用大寂滅術,引發超宏觀意識發現這邊問題,進而解除災厄。(第一季快結束的時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看看);第二次,浩寧陰差陽錯的山寨了兩個落寶金錢,卻把幾個法寶麵的香火吸收到浩寧體內,但是浩寧本身是無法修煉的體質,所以這些法力(香火)他隻能存儲,無法釋放(施法),積攢到一定程度發生爆發,隨後被他弟弟(超宏觀意識)發現;第三次,是麵對盤古幡這等神器,孫悟空化作無數落寶金錢,將盤古幡的法力灌注到浩寧身上,最終被浩寧弟弟(超宏觀意識)發現,才有了後麵本源的對話。

    這三次,第一次是偏神學,第二次是偏莫名其妙,第三次,便是有意識的了。

    而第二次的莫名其妙,中間有個細節大家可以注意:在黑暗,浩寧在他弟弟說了讓他回去之後,是先發現一些大波浪一樣的東西,再似乎被球裹住一般的描述——這個描述,各位可以認為是做夢,但是也可以認為,這是以浩寧這個“微觀”形態,來觀察超宏觀意識下的某種“波粒二象性”的形態。而波粒二象性,是我們人類發現電磁波,或者光的基本特性之一。

    (這個梗似乎藏得有些太深了?好吧,大家可以理解為理工男的浪漫)

    總之,基於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沐雨設定了超宏觀(宇宙),宏觀(地球),以及人類世界這三個尺度下,各自互相無法發現對方的基本原理,同時也給定了發現對方的基本可能性:現有浩寧弟弟的靈魂時空特殊性,再有浩寧幾次的香火爆炸的“自發光”現象,構架了三個文明尺度的(尤其是人類與宇宙級別的意識)的發現特點。

    順便說一句,地球宏觀意識與人類的溝通,也是類似的方式,隻不過不是浩寧與浩然之間的這些聯係(畢竟宇宙的超宏觀意識與人類差距太大,需要的條件也苛刻一些),而是宇飛對陳步升的生死執念。而這部分,暫時不在世界觀設定多說,後麵的後記如果有機會,我再闡述。

    解釋完了不確定原理,我們就進入到量子力學中更加接近“神學”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所謂的意識的作用:觀察者對微觀世界的疊加態坍縮效應——,大家有沒有一些小興奮呢?

    【觀察者效應】:簡單來說,觀察者效應又稱為觀測者效應,它描述的不是一個理論,而是一個物理事實(這才是最可怕的)。

    這個物理事實是:對於微觀的處於量子態的粒子來說,如果沒有觀測者觀測它,那他們的狀態就是多種可能性的狀態的疊加,如果有觀測者觀測它,那它們的狀態立刻就變成了某一種確定的狀態。

    最經典的一個案例似乎是:人們在對電子做雙縫幹涉實驗的時候,實驗結果似乎證明了電子有多種狀態的疊加可能性,於是人們係統觀測一下電子的具體狀態時,雙縫幹涉就消失了!

    好吧,上麵兩段話可能會讓很多不關心量子力學的朋友陣亡,總之上麵兩件事情的事實似乎都在指向一種我們曾經熟悉的概念:我看花的時候,花才存在;我不看花的時候,花就消失了!

    尼瑪,這不是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超級唯心思想嗎?不是錯的嗎?為什被量子物理發現,在微觀世界就是如此的?

    所以很多人便因此說,物理的量子力學,恰恰證明了意識對微觀粒子的超距作用,也就是神是有可能存在的。

    但是!但是!但是!這麵有一個概念性的錯誤!這的觀測者,不是人,觀測過程也不是人看了一眼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然後這個實驗就變了——凡是這樣解釋觀測者效應的,基本都是在耍流氓:您咋這能呢?您看一眼實驗實驗結果就變拉?您是誰啊,瞪實驗結果實驗結果變,瞪誰誰懷孕?您當您是送子觀音啊?

    這的觀測者,實際上是能夠觀測電子束的某種微觀的測量方式,具體的測量方式比較複雜,我們也不贅述,我們隻需要知道一件事情:電子的雙縫幹涉肉眼是看不見的,同樣,觀測者的“觀察”量子效應,也必然不是我們的人眼去“看”這個簡單動作,而是微觀世界的觀測行為。

    既然觀測者不是人,而是微觀的觀測,似乎觀測者效應與意識無關了?

    ,圖樣圖森破!

    大家忘了嗎?我們眾神聊齋的世界,有三層宏觀-微觀的世界觀哦!

    也就是說,宏觀與微觀,本質上是一個相對概念。

    如此,從地球尺度,甚至宇宙尺度的宏觀角度來看,人類本身就是個相對的微觀世界,那人類自己這個“微觀世界”是否也有可能有某種意義上的觀測者效應,也就是能夠被“觀測”而改變的現實呢?

    仿照量子的觀測者實驗,微觀粒子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沒事兒幹去“觀測”別的微觀粒子的,除非人們鹹吃蘿卜淡操心的突發奇想,說我用微觀的方法觀測一下,這才會出現觀測者效應,也就是觀測者對現實的改變。

    這個過程中,需要兩個要素,第一個要素,是微觀的觀測手段,第二個要素,是宏觀的觀測意圖(第二個一般被人們忽略了)。一般來說,這兩個合到一起,才有了觀測者效應的可能性。

    如果把人類世界比作微觀世界的話,那這個微觀的觀測手段(人類世界)以及宏觀的觀測意圖(地球尺度)合到一起的話,用我們常見的一句話解釋便是——天人合一。

    而所謂的天人合一,可能是一種狀態,一種修煉目標,也有可能是一種存在。

    我們把這種存在,稱為:神。

    換言之,在地球-人類這個宏觀-微觀尺度下,由微觀狀態的人們的靈魂(量子態組合)而產生的宏觀層麵的信仰,最終在匯聚到某一個具體的偶像身上之後,這從客觀上,就完成了一次從微觀的觀測手段(人類世界)到宏觀的觀測意圖(部分地球尺度)的一次客觀意義上的“天人合一”過程。隻不過這個過程越宏大,時間越久,信仰越多,這個過程越有效,最終聚集成神的可能性越大。

    以上這個過程,便是眾神聊齋中的“香火神”的本質產生過程——當然,沐雨要是這描述這個過程,恐怕讀者要跑一大半了吧,極不浪漫,也不易懂,所以隻好放到後記啦!

    如此,這樣過程中產生的神,本身就有對人類這個“微觀世界”的某種觀測者效應,也就是可以根據自己的觀測來改變人類這個“微觀世界”,就像量子力學中的微觀觀測者通過觀測使量子態坍縮改變的原理一樣,我們把這種對人類這個“微觀世界”的改變,稱為“【法力】”。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謂法力,其實是“神”這個人類世界尺度下的“微觀”觀測手段到宏觀觀測意圖,再對人類世界的觀測而產生的的人類世界的“扭曲”——這個概念又繞口有難以理解,所以觀自在隻給小紅講了一次,就不再講。而小紅這個“學渣”也隻給浩寧講了一次,隨後便是其他更高階的人給浩寧提出這個概念了。

    【法力-關於量子態對現實的扭曲現象】

    這要說一句,對人類世界的現實“扭曲”這個概念,不是沐雨獨創的,它有兩個來源:

    第一個來源是廣義相對論對引力的解釋:大家不要擔心,我們不講廣義相對論,隻是說其中的一個小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對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有另外一種解釋,它將引力解釋為,不同質量的物體都會對時空產生“彎曲”效應,而這種彎曲效應,在我們人類的觀測尺度上看,就是引力。

    所以在本書中,沐雨借鑒了這個說法,並且把它“移花接木”到量子力學的觀測者效應與現實之間的關係(法力)描述中,隻不過得益於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我沒有用彎曲,用的是“扭曲”。

    第二個來源是對喬布斯的致敬:對,就是蘋果手機的那個喬布斯。喬布斯最大的一個個人魅力,被稱為:現實扭曲力場。當然如果大家百度搜一下,便知道這隻是對喬布斯巨大的個人魅力的一種誇張描述。但在小說中沐雨做了浪漫化處理,把這種對現實的扭曲之力,與宏觀量子態對現實的作用結合了起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眾神聊齋》,方便以後閱讀眾神聊齋第四季 眾神升華 全書後記:世界觀篇(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眾神聊齋第四季 眾神升華 全書後記:世界觀篇(二)並對眾神聊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