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清聖祖康熙帝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第一節清聖祖康熙帝

    康熙(1654-17),大清聖祖仁皇帝,名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通稱“康熙皇帝”。他8歲登基,在位61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麵,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諡號合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幼年不幸

    康熙8歲喪父,10歲又喪母。母親重病時,玄燁“朝夕虔侍,親嚐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病故後,玄燁又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後來回憶,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嗜書好學

    康熙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嗜書好學的帝王。他5歲入書房讀書,晝夜苦讀,不論寒暑,甚至廢寢忘食。又喜好書法,“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他讀“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必使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

    讀書治國

    康熙繼位後,學習更加勤奮,甚至過勞咯血。他讀書不是為消遣,而是為“體會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國、平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宮,談《周易》,看《尚書》,讀《左傳》,誦《詩經》,賦詩著文,習以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釋卷。

    重視史籍

    康熙帝重視史籍,下令編纂《清文鑒》(滿文字書)、《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皇輿全覽圖》等,開一代整理與雕印文化典籍之風。他還有《禦製文集》(三集)、《禦製詩集》、《幾暇格物編》等傳世,留下1147首詩詞。

    留心醫學

    康熙皇帝對醫學很有興趣,也很有研究。他自己“年力盛時,能挽十五力弓,發十三把箭”,可見他體格強健、長於弓馬。他也得過幾場大病,使他很早留心醫藥學。康熙40歲那年得了瘧疾,中醫藥未能治愈,耶穌會教士洪若翰、劉應進金雞納霜(奎寧)。康熙服用後,很靈驗,病好了。他召見洪若翰、劉應等,在西安門內賞賜房屋,後這成為主教北堂。

    推廣種痘

    關外的遊牧族群,特別怕患上花。順治因患花而死,康熙也出過花,臉上留下麻子。清朝在塞外建避暑山莊、木蘭圍場,原因之一是蒙古貴族可以不入京朝覲,減少出花的機會。他破除因循,推廣種痘,命先給自己子女及宮中女子種痘,還給蒙古49旗及喀爾喀蒙古部民種痘,這就使千萬人因種痘而免去患花死亡或不死而留下麻子的悲劇。

    喜愛自然科學

    康熙帝命耶穌會士巴多明將西洋《人體解剖學》書籍翻譯成滿文、漢文。他曾命將一隻冬眠的熊進行解剖,並親自參加。康熙又喜愛、研習自然科學。他學習和研究自然科學的一個動因,是曾經因為不懂自然科學而在處理政事時遇到困難。欽監楊光先狀告湯若望,朝廷會議展開了一場關於算曆法的大爭論。

    虛心接納

    康熙皇帝是一位學習型的皇帝,不僅如此,他還很重視虛心接納。自明朝後期始,西方耶穌會士陸續來到中國。他們一麵傳教,一麵傳授西方科學知識,在康熙朝有一批外籍教師,如比利時人南懷仁、葡萄牙人徐日升、法國人張誠和白晉等,其中以湯若望和南懷仁最為著名。

    嚴父康熙

    康熙皇帝不僅是一位明君,更是一位嚴父。康熙帝的子女,在清帝中算是最多的,共有5子、0女。有學者統計,康熙的皇孫共97人。康熙對子孫的教育特別認真,也特別嚴格。康熙也像平民百姓一樣,嚴格教子,望子成龍。康熙對子孫的教育,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包括言傳、身教,讓子孫參加祭祀、打獵、巡幸、出征等,上學是康熙教育子孫的基本方式。

    皇子教育

    清朝皇子的教育,《養吉齋叢錄》記載:“我朝家法,皇子、皇孫六歲,即就外傅讀書。”學習的時間,“寅刻至書房,先習滿洲、蒙古文畢,然後習漢書。師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稚課簡,午前即退直。遲退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休假日,“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準散直”。一年之中,休假隻有元旦一和其前兩個半。相比之下,今日學生的假日可謂多矣。

    一生勤政

    康熙一生勤政。“勤政實為君之大本,怠荒實亡國之病源”。清朝的皇帝,從命汗到光緒帝都是勤政的。康熙的禦門聽政,嚴寒酷暑,從不間斷。他:“一歲之中,昧爽視朝,無有虛日。親斷萬機,披覽奏章。”即使在康熙十八年發生北京大地震,康熙照常早朝,禦門聽政。康熙從親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節、重大變故外,幾乎是沒有一不聽政的。

    一生謹慎

    康熙一生謹慎,對於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反複調查,慎重決策。康熙對臣民強調要實行“仁愛”。康熙屢次申令停止圈占土地;又蠲(jun)免錢糧達545次之多,計銀15億兩。他賑災,設義倉,關心民眾疾苦。他宣布:自康熙五十一年(17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後雍正實行“攤丁入地”,中國長期以來的人丁銀被免除。其正麵影響是減輕了人身依附,其負麵影響是刺激人口增長。乾隆時人口到億,道光時則突破4億。

    崇尚儒學

    康熙自幼就對儒家學充滿濃厚興趣,認為“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倦”(《康熙起居注》第1冊第80頁)。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他在禦製《日講四書解義序》中,明確宣布清廷要將治統與道統合一,以儒家學為治國之本。康熙崇尚儒學,尤其是程朱理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文件專製達到了頂峰。康熙帝的這一態度為清朝內部持續數十年的文化紛爭(也是治國方略的紛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飲食有節,起居有序

    這是康熙的養生之要。康熙曰:“節飲食,慎起居,實卻病之良方也。”他,不可暴飲暴食,要“起居有常,”不可“貪睡”、“貪食”,更不可“沉湎於酒席中”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衣著潔淨,室內溫馨

    愛幹淨,講衛生,成習慣是康熙的健康之友。康熙曰:“凡居家在外,惟宜潔淨。”就是,不論在家或出門在外,都應該幹淨整潔。他:“人平日潔淨,則清氣著身,若近汙穢,則為沌氣所染。”

    飲酒有度,藥補慎用

    康熙不反對飲酒,而反對沉湎於酒中及不節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康熙能飲酒而不多飲,隻是“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飲杯一杯。”他厭惡貪杯之輩。康熙曰:“大抵嗜酒,則心誌為其所亂而昏昧,或致病疾。

    清虛棲心,神靜心和

    “寡慮”、“寡嗜欲”、“寡言”,是康熙養生之道的另一招方。他引庚桑子之言日:“毋使思慮營營。”就是,不要使你的思慮焦憂不安。康熙以“寡思慮”養神,以“寡嗜欲”養性,以“寡言語”養氣,方可以“養生”。因為,形體是感放生命的器具,而心是形體的主宰,精神則是心聚會的東西。康熙曰:“心靜則心和”,“心和而形全”。

    康熙起菜名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微曆史·風雨清朝》,方便以後閱讀微曆史·風雨清朝第一節清聖祖康熙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微曆史·風雨清朝第一節清聖祖康熙帝並對微曆史·風雨清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