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治愈膨脹的欲望(3)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京師心智 本章:第15章 治愈膨脹的欲望(3)

    齊威王聽了,明白鄒忌所指的是什,回答道:“得好。”於是下命令:“敢於當麵指責我過錯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給予上等的獎賞;敢於上書勸諫我的,給予中等的獎賞;敢於在公共場合指出我過錯的人,給予下等的獎賞。”命令一出,朝中大臣和百姓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趕集一樣。幾個月後,偶爾也有人來進諫;一年後,即使有人想來進諫,也沒有什可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都聽了這件事,紛紛派人來齊國朝拜。    如果沒有齊威王的“善聽”,就沒有後來門庭若市的諫言,更沒有齊國的強盛。試想,即便鄒忌聰明地譬喻,但齊威王不能“聽”,那還是等於白費口舌,那這個故事還會有“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的結果嗎?    光是“善聽”,沒有采納,等於沒聽。“采納”就是聽了還要去行,要有實際行動修正被別人指出來的錯誤。“從善如流”,就是要迅速地接受別人好的意見,還要付諸行動。你的錯誤得到修正,就會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有一句土得掉渣的話是這樣的:“聽人勸,得一半。”意思是聽了人家的勸,可以得到一半的好處。比起那種不聽勸的、輸得精光的人,至少贏了一半的好處。一個人如果不聽勸,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自己傷害自己。    人不願意聽取別人的規勸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固執己見,把別人的意見統統視為耳邊風。這是自我封閉的一種表現形式;二是由於受到外部刺激,情緒產生劇烈的波動。這時,人的心理出現極端固執的傾向。比如人受到很深的打擊時,常常是“不肯接受安慰”的,因為這時他的悲愴情緒已經主導了他的全部精神,他的心理這時候是很脆弱的。安慰是安撫心靈的一味良藥,但人必須要接受,這味良藥才能生效。同理,接受規勸也是治愈人心理封閉的一味良藥。    你不是世界的唯一——不要醉心於孤芳自賞    一個孤芳自賞的人,總是把著眼點放在以自我為中心這一點上,他的眼中沒有別人,可謂目中無人。孤傲成為他的一張名片,無論走到哪,都因為他行為上的獨往獨來而離群索居。實際上,他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使他飽受煎熬。    蜘蛛在角落織了一張,的中心就是它的大本營。如果你要接近它,必須通過層層關卡,一路上千辛萬苦,因為通往它的那條路太漫長了,沿著那些線織成的路,彎彎曲曲要走好久。人們要接近那種孤芳自賞的人,就跟這個過程相似。所以,為了省心省力,為了省麻煩,人們幹脆遠遠看著,不去接近他。他越是孤獨,越是醉心於孤芳自賞,越是以自我為中心。有人把孤傲和孤僻兩相比較,得出一個答案:有料與沒料的區別。意思是孤傲的人是肚有貨的人;而孤僻的人是肚沒貨的人。如此推論,孤傲的人都是有點本事的,這點本事或是因為他有才,或是因為他有貌,或是因為他有客觀方麵的優越條件。    多蘿斯·潔樸是一位來自英格蘭少女,她在鄉村開了一家雜貨店,賣些絲線、頂針兒,都是些針頭線腦兒的雜貨,她自任店員兼經理。多蘿斯姐長得嫵媚動人,體態優雅,五官甜美。她為她傾國傾城的美貌而自我陶醉,為了顯示與眾不同,她的店鋪前麵有兩排牽牛花做成的籬笆,是她與外界分離的界線。她除了生意上的事,從不與外人交往。在她構築的巢,鮮花掩映,屋掛著金絲鳥籠,她的座椅巧玲瓏,隻能容下多蘿斯姐纖細的身段。多蘿斯姐每晚上都在自己的籬笆牆內為她的美麗純潔陶醉,沒有一樣外界的東西能闖進她的心扉。    一清晨,多蘿斯姐開門一看,頓時臉色煞白。她那兩排牽牛花被踩踏得七零八落,那些紫的、粉的、白的花兒被踩得稀巴爛。籬笆牆外有一雙大大的腳印,毫無疑問,這就是那個闖入者留下的證據。多蘿斯姐向鎮上唯一的警官報了案,要他幫忙找一個穿45號鞋的大腳闖入者。    就在多蘿斯姐暗自傷感的時候,店進來了一位青年人,他的魁梧身材和店狹窄的空間很不協調,一進門就差點把腦袋撞到了屋頂的吊燈上,然後,他打算坐下來話,不料一下坐塌了多蘿斯姐的座椅。    多蘿斯姐叫他“破壞分子”。他要買那雙放在窗台上的紫色襪子,正好又暴露了他的鞋是45號,而且,多蘿斯姐在他的鞋上還發現了沾在鞋幫上的泥土。不用,踩踏牽牛花的就是這個人。青年人遞給多蘿斯姐一張“生活有限公司”的名片。多蘿斯姐一語道破他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問他為什要破壞她的牽牛花籬笆。青年人對多蘿斯姐的指控供認不諱,承認自己就是作案的人。他要破壞她的牽牛花籬笆的理由很簡單:“是因為您把您的住所——您的心靈——都用這兩排愚蠢的牽牛花禁錮了——這些牽牛花雖然那弱不禁風,卻有著一種可怕的阻礙力。”末了,青年人從口袋摸出一個包,作為那兩排牽牛花的賠償。那個包裝著的是野玫瑰種子。    青年人臨走前,問多蘿斯姐的業餘時間都幹了什,她她的業餘時間就是給波士頓的供貨方通信。青年人建議多蘿斯姐擴大通信範圍,比如寫情書,並且今晚就要在七十七號公路和她約會。多蘿斯姐問七十七號公路在哪兒,青年人回答在李子樹下,“那兒有一段殘破的石頭牆,這棵李子樹就紮根在石縫,把石頭都拱裂了。”這對於除了在店和波士頓之間往返,基本上足不出戶的多蘿斯姐來,似乎是一個遙遠的地方,而且應該是一片荒野。青年人承認是一片荒野,但地點距離這兒並不遠,不用乘坐汽車,用自行車或步行都可以到達。    青年人走了,警官來了,來核實45號鞋。可多蘿斯姐平靜地,案子結了,和解了,不起訴了。她現在關心的是七十七號公路怎走。警官告訴她七十七號公路早就沒有人用了,“那兒到處是荊棘……有人,大雨把路基衝垮了一半兒,狂風總在那兒放肆地打轉兒,到了半夜,月光照出一片迷幻的陰影,讓人迷失方向,陷入險境,做些下流勾當;打車轆把式,唱從沒聽見過的歌兒,用露水摻著酒喝,還跳那種野蠻人的舞!”    但警官的話沒有嚇著多蘿斯姐,她急切地想知道七十七號公路在哪兒。    “北邊?南邊?東邊?還是西邊?”警官的回答很值得回味,“讓您著了,女士,四麵都是。”    這是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的獨幕劇《牽牛花破壞案》的情節。    孤芳自賞的多蘿斯姐經過一場“牽牛花案”,走出了孤芳自賞的“籬笆”,拋棄了那個遺世獨立的世界。後麵的情節可以想象,多蘿斯姐不再是那個隻守著店的未婚少女,而是一個她愛別人,別人也愛她的幸福的女人。    以自我為中心是一種人格缺陷,這樣的人對他人的痛苦漠然處之,人際關係都很差。因為他心隻有他自己,他隻在乎他自己的感受,不能感受別人的內心世界。衝破這種自我封閉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其實到底如果有一條原則他能遵守,克服這種心理障礙並不難。那就是平等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並不是隻有你才出眾,別人也有你不具備的某種優勢,也應該得到尊重。弗洛姆在他的《愛的藝術》中指出:“幼兒的愛遵循‘我愛因為我被愛’的原則;成熟的愛遵循‘我被愛因為我愛’;不成熟的愛認為‘我愛因為我需要你’;成熟的愛認為‘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鮮花開在深山幽穀之中,固然美麗,但美中不足是無人欣賞,不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因此它的價值也大打折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都缺少朋友,所以,當他對外界感到有需要時,一時是無法走出自我束縛的藩籬的,他會感到處處沒有路,感到苦悶,無以排遣,這距離抑鬱症隻有半步之遙。不破不立,如果他能掙脫像多蘿斯姐的“牽牛花籬笆”那樣的束縛,放棄片麵的自我,不再孤芳自賞,而是互助互愛,他麵前的路就會“四麵都是。”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治愈係心理學》,方便以後閱讀治愈係心理學第15章 治愈膨脹的欲望(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治愈係心理學第15章 治愈膨脹的欲望(3)並對治愈係心理學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