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也能玩出大成就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玩也能玩出大成就

    一位年輕的母親:“我的孩子今年5歲,平時我一旦同意他出去玩了,他就不肯回家,每次都得把他硬拉回家。我很擔心他這貪玩,將來會不會沒有出息?”

    其實,孩子貪玩不等於也不代表將來就沒有出息。相反,如果父母去了解一些名人的童年就會發現,很多名人時候其實非常貪玩。愛迪生時候就愛玩,愛因斯坦時候也很愛玩……會玩的人往往就玩成了“大家”,而不會玩的人則因為玩物喪誌而頹廢一生。到底,會玩也是一種智慧!所以,玩耍並不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就是在玩耍中產生的。

    荷蘭的列文虎克很喜歡玩鏡片,他的工作是看守大門,並定時到鍾樓去敲鍾。這份工作非常清閑,他待著沒事時,就一邊看門,就一邊磨起了鏡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鏡,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閱讀字很的書。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鏡。他突然想到:如果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樣呢?於是他一試,啊,真是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起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能夠隨意調節,這樣他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

    他用顯微鏡觀察水,看見水有很多生命擠來擠去;觀察牙齒,看見麵有一種他從來都沒有見過的東西。他發現,除了人們平時看到的世界,還有另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個“人國”。“人國”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玩放大鏡讓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發現了微生物,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英國皇家學會知道了他的發現,就聘請他為皇家學會會員。連英國女王和俄國沙皇也千迢迢地去拜訪他,欣賞他的“玩具”,並從“玩具”觀看新世界的“居民”。

    其實,玩並不是罪,而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關於玩,有教育專家提過這樣一個公式:8-1>8。也就是,8個時中有1個時的休息時間,那7個時的學習效果將會大於8個時都用來學習的效果,也就是,會玩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但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很難容忍孩子去玩。之所以很多父母談“玩”色變?就是因為他們對人生的理解物質化和功利化的結果。他們認為,玩會占去或耽誤學習的時間,因為學習時間減少所以功課不好,因為功課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學,因為沒讀好大學,所以將來找不到好工作。可見,錯誤地對待玩而造成的後果十分可怕。

    現在,很多父母常常為孩子層出不窮的“破壞”念頭和行為感到頭疼,因為孩子常常把剛買回來的家用電器等拆得七零八落。父母一時氣急了就會對孩子有怨言,稱孩子是“破壞專家”。盡管孩子的破壞行為會給父母帶來諸多不便,但這對孩子的成長和智力發展來,卻是非常有益的。

    廣州有兩個“少年院士”——浩源與湯俊良,他們從就好玩,特別對拆裝東西很感興趣。

    浩源的家人曾經“警告”他,如果不能拚裝回去,就別隨便拆!然而,這些物品的內部結構對他來,魅力實在是太大了,他很想知道鬧鍾有什東西,電話為什能夠傳遞聲音,於是就“逼著”自己把拆散的東西全部都裝回去。

    俊良把一輛從外國帶回來的價值1000多元的法拉利汽車模型拆了個底朝,結果被爸爸結結實實地“扁”了一頓。即使這樣,他仍然“玩性不改”,到鬧鍾、遙控車、收音機、電話,大到電視機、洗衣機等,都被他“征服”過。

    兩個孩子還真玩出了名堂。俊良發明的“自傾式環保垃圾鏟”獲得了國家專利。浩源發明的“帶自動伸縮擋雨板的公共汽車”,使他成為全國唯一一位一項發明贏得五個國家級大獎的科學家,該作品還被放在北京的宋慶齡故居永久展出。

    可見,孩子“搞破壞”並非都是壞事,這是他探求事物的一種表現,是他創造力的萌芽,他要用自己的雙手來探求這個神奇的世界。正如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給孩子一片破壞的空吧,孩愛破壞,失去的隻是可估量的價值,而得到的卻是孩一生受之不盡的無窮財富——思考、創造和智慧。”所以,請父母不要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孩子的創造力了,要讓孩子有智慧地“玩”!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方便以後閱讀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玩也能玩出大成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玩也能玩出大成就並對父母不該說的10句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