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湘水23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胡玉明 本章:沉醉湘水23

    第三卷文光杜鵑映洞庭 第22章黨的兒女

    1992年初,鄧小平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並發表了一係列重要講話,力排眾議,撥正船頭,引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駛向光明的彼岸。

    ——讓全國人民都發財

    1月22日上午9時30分,小平同誌攜全家來到仙湖植物園植樹。小平同誌從1980年開始,就提出全國人民都要植樹,綠化祖國,保護環境。後來,中央將每年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小平同誌一行登車來到棕櫚區大草坪。

    他下車沿著園道,邊走邊欣賞湖光山色,說:“這的環境真優美。”來到植樹地方,小平同誌問:“植什樹哇?”陳潭清說:“高山榕,也叫發財樹,它四季常青,生長快、樹齡長。”

    小平同誌拿起鐵就往樹坑鏟土,又招呼家人:“全家人都來種發財樹哇!”又對大家說:“讓全國人民都來種,讓全國人民都發財呀!”在場的人都笑了。

    栽好樹,小平同誌和小孫子一起提水桶為發財樹澆水。

    ……

    “讓全國人民都發財”,多美好的願望。

    鄧小平生前,有不少極具深刻哲學思想文化內涵的名言廣泛流傳於世。

    其中,尤其以他生前曾經親口所說的兩段名言最為世人所熟悉,一是他的“貓論”,二就是他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愛著我的祖國”這段名言!

    筆者以為,“讓全國人民都發財”,也是至理名言。

    鄧小平把自己看作中國人民的兒子,足以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而且親手題詞“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的條幅。

    許多有識之士探索,一代曆史偉人的鄧小平,為什會在自己晚年突然說出這句名言,他生前,究竟想表達什呢?

    筆者感悟和體味,“貓論”,“三個有利於”,“讓全國人民都發財”,“奔向小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皆是一脈相承。

    小平理論,沒有文縐縐的長篇大論。老百姓認為,就是管用。

    因為,他是祖國的孩子,黨的優秀兒女。

    他用畢生經曆和智慧,飽含深情,表達了鄧小平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熱愛。

    ——一場壽宴的遐想

    2012年2月10日(農曆正月十九),湘中婁底市婁星區迎賓館。

    年屆80的李楚斌,由區政協副主席陳肇中、老幹部局長傅春陽分別代表單位致辭,祝賀原政協主席李楚斌80歲壽誕。故舊親朋,同事好友,紛紛敬酒。

    最令人難忘的是,94歲高齡的壽星嫂子——許全秀,在孫女李榮文的陪同下,遠道從江蘇省而來。

    這個場麵,引起許多親朋好友驚訝。

    許婆婆耳聰目明,對久遠的往事仍有記憶,對親朋好友中的老親老戚,仍能分辨清楚。2011年國慶期間,她還坐著重外孫開的汽車,長驅17個小時,抵達瀏陽,可謂挑戰長途跋涉的極限。

    筆者目睹遐想,如今,中國“強國富民”的理念,總算逐步體現和惠及老百姓。

    回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創造出許多新經驗和新事物。

    清除“左”的思想影響,黨領導和支持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討論,從“兩個凡是”的束縛中擺脫出來。

    衝破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做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明確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概括和全麵闡述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確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六條具有長遠意義的指導方針,明確提出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形成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保人民安居樂業。

    這一切,不是夢想。

    李楚斌老人親曆了奮鬥過程。

    許全秀婆婆,見證了近一個世紀的滄桑歲月。

    筆直有感於賦:

    賀李公楚斌八十壽辰

    白發蒼顏常頌吟,關協傳薪笑語頻。

    一身正氣猶懷節,兩袖清風不染塵。

    椿柏根深千載秀,萱芝蒂固萬年春。

    並肩澆灌培蘭桂,茂樹蔭林勵子孫。

    婆婆祝壽

    江浙湘贛伴春遊,身似鶴閑暢自由。

    叔公壽誕思故,梅香花豔照紅樓。

    三山幻境摩天閱,四省航程醉眼收。

    人世滄桑皆洗禮,百歲婆婆壯誌酬。

    ——兩位老人話童年

    新舊社會兩重天

    李楚斌回憶,“舊社會,不可想象”。

    比如說,李映興的童年,我們都是家住瀏陽市沙市鎮四新村石岩衝。他比我年長三歲,按家族輩分,他是我叔,但我們從小一起長大,一起玩耍,一起讀書,親如兄弟。

    那時,李映興全家八口人,兩個姐姐很小就出嫁了,剩下全家六人的生活,依靠父親帶著大兄種地主的田和兼做篾工,二兄給人家做短工,母親紡線紗來維持全家生活。

    李映興八歲的時候,勤勞的母親得了天花病,關在房子無錢醫治,不幸逝世。

    國民黨抓壯丁,鄉長保長帶了鄉的保丁到家抓人。父親和大兄嚇得躲在外麵不敢回來。他和三兄嚇得不敢進屋,躲在左右鄰居家。最後,映興的父親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替國民黨去賣命,借了十擔穀和兩砣線紡紗,送給了偽保長,才免了這份災難。

    他們家的生活越來越困難,父親天亮就起來做工夫,做完工夫又帶著大兄趕到別人家吃早飯做手藝,晚上回來很晚,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

    年屆85歲的陳興貴(大兄嫂),10歲左右來到石岩衝,作李映金的童養媳。她目睹了一家人的困難生活。“父親是篾匠,映金也是篾匠,映茂放牛、作田、做長工,映美讀書、作田,映興讀書,映興的幾兄弟衣不禦寒。冬天落雪冰凍,映興隻穿了一條破單褲,一雙破鞋,三兄弟蓋一床破被子。”

    他們一家就是這煎熬著,度過漫長的寒冬。有一年過冬,大家看著映興,“這伢子是無娘的崽”,李正豐等親戚鄰居就分別送去棉絮、衣褲等,才熬過了寒冬。

    那個時候的苦,真是沒法講的。天下窮人一個樣,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

    李楚斌小時候,家養了豬、牛。“李映興經常到我家玩,我家有事,他總要和我一起做完,才一起出去玩。那時,我切豬草、割牛草,映興就經常幫助我做這些事,總是做完事才去玩。”

    我們喜歡玩一種遊戲——“打銅錢”。映興年紀大一點,有力氣,大多數都是他贏。但他在結束時,每次又都把贏了的錢全部退還給了“夥伴”們。

    李映興會讀書——記憶力強

    映興家的旁邊,有一座祖師廟。我們都是在祖師廟發蒙讀書的。李楚斌告訴筆者。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祖師廟旁搭了一個茅草房,有十多張課桌。石岩衝的孩子就在那上小學,隻有一個班,學生從五歲到十歲都一個年級,我五歲讀書,同李映興一個班。

    映興會讀書。他學習認真,第一天上的課,第二天就能一字不漏地背下來。默寫、作文都是數一數二的。

    我比他小些,也貪玩些,他還常常為我補習功課。1942年1月至1943年12月,映興在文光書院讀高小。後來,我們又都在家搞勞動。記得有一年的冬天,我和映興在祖師廟還讀過老書(增廣賢文、幼學瓊林和論語等)。教師對我們要求十分嚴格,讀過的書,不僅要背誦,還要默寫,默錯一字打一板子(打屁股),多數人挨過打,但在我的記憶,李映興沒被打過。

    他的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刻苦勤奮,表現出好學上進。

    年逾80旬的李移豐,曾告訴筆者,他與映興同學,在文光讀高小二期。許家祺、李映臘、許開桂先生都說:“映興聰明,會讀書,反應快。”

    李映興還會作對聯,當時石岩衝有紅喜事,他就寫過幾次。還向羅興正、鄭龍生先生學過喊禮等。

    ……

    ——迎來了春天

    1949年,毛主席領導的共產黨來了。李映興和村的所有青少年一起奔跳著,他說:“咯下我們有出頭了,要幫解放軍做事去。”

    映興帶頭和5個青年一起到“上市口”,即瀏陽沙市街的上市口上去迎接解放軍。陳興貴老人回憶,當地是6月24日(古曆)解放的。

    1949年初冬,聽到上麵派來了工作組(郭勇善等北方同誌)來了,映興迫切要求參加工作。大家學習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文件,學了五天五晚,直到背誦出來。隨即,他們報名到湘潭建設學院學習。經當時地下黨支部(李春茂、李泉源)的推薦,他們持介紹信來到了湘潭北建設學院學習。

    石岩衝生產隊的老地下黨員李瑞芳,他雖然沒有赴湘潭參加學習,但知道此事。

    年屆80的離休幹部鄧永吾同誌說,我們是在解放初期由瀏陽縣第六地下黨支部書記鄧懷春同誌介紹我和李映興、顏振泰3名地下黨員,到縣委組織部報到,然後去省委舉辦的黨校。當時,叫長沙地委湘潭市湘北建設學院學習。

    我們這個隊叫輪訓隊。隊員都是20至30歲左右農民,實際是地下黨員。在學習班,學的是新知識,什誰養活誰?窮人為什窮?地主老財為什富?以及剝削壓迫,什叫解放,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還有中國革命前途以及中國共產黨性質,還有樹立新的世界觀,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很多過去未聽的新詞匯。

    我們在湘潭建設學院學習,瀏陽的同誌有30多名。其中顏振泰、李映興我們三位最親近,因為我們是一個總支派來學習的。

    李映興在班組表現好,經常受到同誌們和領導好評。他性格直爽,學習刻苦認真,聽課記筆記,在班組積極發言,愛勞動,和同學們關係好,善於團結人,在同誌們中有較好印象。……他是有遠大誌向的青年。

    集體宣誓

    筆者在母親(薑月英)大姐薑玉英的女婿——賴立齋處,看到他們當年在湘潭建設學院一起學習的合影留念。人人身穿軍裝,個個腰挎手槍,一派英武之氣。

    2009年4月11日,天下著一點小雨。在瀏陽市梅花小區二街D棟3樓5號,賴立齋回憶了當年在湘潭建設學院“農幹班”學習的一些情景。

    賴立齋自述,1926年12月出生,1948年7月參加遊擊隊時入黨。大約於1949年7月,直接從沙市來到瀏陽。到了瀏陽以後,由縣委組宣部範正國同誌轉開介紹信。李慶奎、李映興同誌作為支部培養對象,推薦參加了農幹班的學習。

    我們來到湘潭建設學院“農幹班”學習時,對黨員進行了一次摸底,哪些人是舉手宣過誓的,哪些是填過表辦了手續的。當時,隻有李慶奎、李映興同誌他們2人說,“沒有舉手宣誓”。因此,於1949年8月,就在湘北建設學院(湘潭河西原何鍵私宅)的禮堂,為他們舉行了入黨宣誓,而且是集體宣誓,我們都參加了,見證了這莊嚴難忘的日子。

    至今,我還記得當時的入黨誓詞:“為著人民解放,自願請求入黨,承認黨章黨綱,服從上級中央,虛心團結群眾,積極勇敢工作,堅決奮鬥到底,至死永不叛黨。”

    當時的校長,記得是孫天彪同誌,50歲左右。校領導還有湘潭地委的王治國書記,學院的幹部,大都是北方來的南下幹部。

    那時在此學習的同誌還有朱步金,鄧永吾等好多同誌。我們這些瀏陽去的人,當時都還年輕,有的連北方話也還聽不太懂。

    李映興當時就因為初次出門,對誰是支部書記、誰是入黨介紹人,可能沒有具體問清楚,以為都是組織上的事,檔案中會有。後來重填履曆表,映興同誌就是因此緣故,有所不知。學習班上,還對個別所謂的地下黨員進行了“清洗”,進一步純潔組織。

    從此,大家在學院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覺悟提高。

    李映興在那任“農幹班”學習副組長,穿著嶄新的服裝,換了新顏貌。

    ……

    ——清匪反霸工作

    湘潭建設學院學習的學員畢業後,大家紛紛走上新的工作崗位。

    映興從建設學院學習回瀏陽後,被組織分配到社港區泮春鄉搞清匪反霸工作。

    他學以致用,積極工作。注重充分發動群眾,引導大家分清敵我。由於他注重鬥爭策略和工作方法,團結和依靠群眾,把泮春的地主大惡霸挖出來了。

    當時,他不畏危險,帶領民兵挖地窖,挖出了匪特電台一台,電線200多斤,槍支(長槍手槍)幾十支,還有發電機一台。

    在這次鬥爭中,李映興立了一個大功,受到了當時縣委政委徐炳謙同誌的表揚。

    ……

    石岩衝走出了一位縣長

    作為建國初期我們黨自己培養的年輕幹部,李映興的工作能力和表現,引起了上級的關注。

    1950年11月,瀏陽縣委通知他到縣委組織部工作,任組織幹事。1952年10月,即被遴選擔任共青團瀏陽縣委副書記,不久任書記。

    1953年2月25日,召開瀏陽縣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李映興當選為首屆團縣委書記。

    1954年5月,瀏陽縣委任命李映興為第18區(永安)區委書記;與此同時,當年6月5日,召開縣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繼續選舉他為團縣委書記。

    1954年12月,經中共湘潭地委任命,李映興進入瀏陽縣委領導班子,擔任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

    1955年4月,時年24歲的李映興,在瀏陽縣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第二次會議上被選舉為縣長。

    相傳,當時在全省範圍培養建國初期本地的年輕幹部,走上縣長領導崗位的,當屬最早成員之一。

    ——濃濃的親情

    難忘感恩之心

    李楚斌向筆者敘述。

    1950年12月,我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映興先我參加了地方工作,我們分別了。

    但是,他對我的家庭,特別是對我母親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1956年,我家遷到瀏陽縣城仁愛塘居住後,他盡管擔負縣長重任,日理萬機,但據我母親對我說,映興隔三差五地就要去看看她。

    那時的幹部,隻有工資收入,沒有什補貼,但家庭開支大。盡管如此,他每次到了我母親住的地方,就總要帶點禮品或拿點錢。對此,我母親十分感激。

    李映興父母雙親年老,兄妹6人,姐姐很早出嫁。在盡可能情況下,他還要給家接濟一點。

    特別是他三哥映美參軍複員回來後,大概是1957年分配在鎮頭糧站工作,後成家又生了2個小孩,大的5歲,小的3歲的時候,他在河邊洗冷水澡,不幸被淹死亡。

    大概是1962年以後,嫂嫂在南雜店當營業員工資不多。他們每月都要幫助他們一點,支持他們渡過難關,一直等到小孩長大成人。充分體現手足情深。

    李映興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沒有忘記左鄰右舍的好人,特別是給予他幫助,渡過最困難日子的人們。

    李移豐說,映興動員,要我到“南鄉”教書,家兄移澧不支持,當時自己腳痛,終未成行,留下個人遺憾。

    難忘夫妻情

    站在瀏陽財神廣場優仕領域10樓眺望,蜿蜒的瀏陽河碧波蕩漾。

    2009年7月26日,陳祥禎(原瀏陽縣政府顧問,1992年縣級離休幹部)和夫人甘福秋,熱情接待了筆者夫婦。

    陳祥禎回憶了與李映興年輕時在一起工作、生活的情景。

    “滿伢”,李映興的乳名。因為他在家是最小的一個。不過,我還是第一次聽到老一輩的同事,有人這親切的稱呼。

    1952年,從山西南下而來的工作隊員陳祥禎,認識了李映興。他們都在“北鄉”的區鄉基層工作過,分別經過省委黨校學習,先後調縣委組織部工作。而且同鋪一年,有過一段很親密的共同生活,也是人生中的好朋友。

    工作上,“黨員我負責,幹部他負責,對幹部比較了解,沒產生過意見,大家有什講什,沒有什隱瞞。”

    當時,都很年輕。“我20歲,談愛李在先,我在後。我們結婚,李映興來接的,在升平街——瀏陽商藥局。”

    甘福秋說,“我家開藥店,是李映興幫忙主持婚禮的;我入團,也是他介紹的。”

    ……

    羅光菊記得,1952年的國慶節,縣委組織部有二位與映興要好的同事陳祥禎、甘福秋同誌結婚,要我們搞集體結婚,我沒有同意,推遲到1953年國慶節。

    我和映興是1952年相識,1953年國慶節結婚的。

    當時,南下來的瀏陽縣縣長趙超山的愛人——徐秋萍,與我在一個單位工作。

    徐秋萍,也是南下來的工作隊員。那時,她在瀏陽縣人民銀行任人事股股長;李映興在縣委組織部工作。

    經秋萍同誌介紹,隻有18歲的我,開始與李映興牽手。

    可那時年輕,自己還根本不懂得什談愛和結婚。聽說“要我們搞集體結婚,因此我沒有同意”。

    第一次認識李映興

    第一次認識他,還是陳祥禎陪同李映興到銀行來看的我。

    他們兩人同來,給我留下很深的烙印。

    以後見麵,多數時間是到瀏陽劇院看看花鼓戲。一般都是星期六的晚上。平常,縣委機關的幹部都要下鄉去開展工作。

    戀愛期間,映興每次來見麵,還都有同事跟著來。我到縣委會去,也是與銀行的同事劉旦臨一起去,她陪同我的次數比較多。

    旦臨到了到他辦公的地方——組織部,她坐一會,就會偷偷地溜走。

    一次,縣委會的女同誌張振華、江弘文、塗國英都看見了。從此,我的膽子也大了些。

    不久,映興調長沙省委黨校學習。

    回來時,他給我帶的禮物就是幾本書《毛主席著作》等,印象好深。

    1953年國慶節,有2個單位的同誌催著要幫我們辦婚事,我也不好再拖了。一是介紹人是我行人事股長、縣長的夫人。二是我來銀行工作時,那時我哥哥羅宗毅在縣政府建設科當科長,還是趙縣長寫了介紹信,才進銀行工作的。

    國慶節那天,我還在打腰鼓,參加遊行大會。

    我們單位的同誌、縣委會的同誌,派人把我接到後,就往縣委會送。

    那時的結婚禮物、床上的和日常用品,都是同誌們送的。

    婚禮,是在縣委會會議室舉行的。

    走進婚禮的殿堂,隻見時任縣委書記王者興、婦女主任徐欣、組織部長侯雙來、陳祥禎等同誌都在場。那時,大家都很熟悉,隻吃了一些糖果等等,氣氛倒是熱熱鬧鬧。

    婚禮,以茶話會的形式進行,來賓沒有共進午餐,也沒有告訴雙方家的父母兄弟姐妹。

    孝敬父母

    李映興的親生母親,在他8歲時因天花病逝世。父親娶了繼室。

    映興對父親和後媽,非常孝敬。結婚後,過年、過節,因為工作的關係,大多數時間在基層的多。一般情況下,看望父母都是順道回去。他每月發工資後,把工資交給我,贍養父母的生活費,采取每年上半年一次寄到生產隊的方法,盡自己力所能及,減輕家和生產隊的負擔。

    特別是父親逝世後,映興堅持贍養後媽,令繼母非常感動。

    羅光菊結婚後,李映興當時在永安工作。那時,沒有汽車,交通不便,全程近80山路,她和二嫂許全秀翻過蕉溪嶺,回過一次婆家。

    生兒生女都不在家中

    1956年春節期間,羅光菊生第一個孩子——李衛。

    李映興時任縣長。為了準備愛人生產,臨時在銀行不遠處,租了黎家大屋的一間小房子。羅光菊回憶。

    這年冬天,窗外雪花飛舞。搭幫鄰居蔡文炳的愛人在場,她招呼幾個人,才把我送到縣人民醫院。

    因為落雪,產婦受了寒氣。雖然晚上到了醫院,但直到第二天夜幕降臨時,才把孩子生下來。

    當時,有許多銀行的同誌到醫院來看望。中午時分,一滿屋的人。因為生產困難,醫院派來技術最好的一個男醫生(姓王)予以指導。

    那時,我在銀行出納崗位上班。因為生產,鑰匙還在我身上帶著,庫房門不能開。銀行知道後,才馬上派人到醫院來拿鑰匙開門。因此,一下子就傳開了,知道的人很多。

    恰巧,那時映興又下鄉去了。

    生小孩不久,當時的縣政府領導認為,作為縣長住在外麵租的房子不好,也不方便群眾生活。

    他們迅速采取措施,就把我們母子接到了政府的院子。雇請的保姆、嬰兒,安住在政府食堂旁邊的一間小房子。我們住在政府辦公樓上的一間房子,小孩很晚才送上來睡覺;早晨,保姆又接到下麵的房子照顧。

    1957年7月,接著又生產女兒。

    那一天,搭幫機關人事科的劉建國,她起了個清早,立即把我送到人民醫院。

    那時,映興在永安蹲點工作,也不在身邊。他有時寫信回來,有時打電話給政府人事科劉建國轉告,托付她照顧我。

    產後假期一過,又投入每天上班。有時接不到電話,生產、工作都要兼顧,就那艱苦奮鬥走過來了。

    那時,保姆和小孩住在下麵。後來,我們搬到一樓辦公室的一間房子,但要通過會議室。因為外麵一間房子要辦公,麵的房子睡覺,夏天,天氣熱,隻有一把電風扇是辦公用的。有時熱得不行,拿來扇一下。映興馬上就會說,“快拿出去,不要搞特殊化”。大多數時間,隻好扇蒲扇。

    姐夫在心中

    妹妹羅光桃,1953年至1956年在瀏陽讀小學,1957年至1959年在瀏陽讀一中,1960年轉學湘潭一中。

    在瀏陽的日子,留下一些印象。

    姐夫與姐姐相互支持,相互關心。“我從南縣到瀏陽讀書,就得到了姐夫的關心和支持。”

    姐夫不僅一心一意搞好工作,有時還看到姐夫為食堂挑水,保持普通勞動者的身份。

    那時,銀行沒有井,食堂的吃和用水,都要到瀏陽河去挑水回來。因此,每個同誌都要擠出時間,自覺為食堂挑水。

    有時姐夫出差回來,看到姐姐在辦公室搞不贏的時候,他就幫忙去挑水。夏天的晚霞時分,大家休息到河洗澡,她還告訴姐姐遊泳。

    姐姐在銀行搞出納工作,管庫、收兌金銀,接送頭寸等,晚上還要經常睡在庫房門外麵守著金庫。兩個小孩睡在樓上,姐夫下鄉、有時開會回來比較晚,他總要上去看看,從無怨言。有時為姐姐提洗澡水,幫兩個孩子洗澡,完全沒有“官架子”。

    特別是看到他從鄉下回來,有時看到姐夫的2個膝蓋上,一邊一個小孩坐著,還真有點其樂融融的感觸。

    有一次過中秋節,姐姐沒有在家,姐夫就把月餅送到一中交給我,留下了甜蜜的難忘印象。

    ……

    高中畢業後的羅光桃,一次坐火車赴嶽陽看望母親。與侄子羅誌全同行,有緣在車上相遇徐悅民,不久相愛結婚。後安家落戶長沙,養育兒女徐欣、徐玲。徐悅民沉醉教育事業,1993年9月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並授予獎章。

    年逾古稀的徐悅民,回憶和妻子羅光桃一起,曾在湘潭看到過姐夫李映興。每次見麵,總是看到他懷抱兒女,充滿著父親的慈愛。

    ……

    舅媽當媽媽喊

    1960年,李映興調湘潭地區農墾局任局長。這次從瀏陽調湘潭地區工作的人比較多,一共有兩汽車人。羅光菊回憶。

    當時有人要我去湘潭,我不肯去。恰好,又要到營業所去開會。那時,我是瀏陽人民銀行人事股副股長。縣政府辦公室秘書陸奎吾,銀行領導都很關心,大家來做我的工作,要我一同去。

    當時,我思想沒有通。飯也吃不下,照相、吃飯、歡送等工作正在進行中,等我想通了以後才走的。

    到了湘潭,有我認識的龔友生,他也是在地區農墾局工作,隨同李映興跑遍了每個農場。我分配在湘潭地區中心支行人事科工作。

    不久,又到地委黨校學習。那個時候,正在過苦日子,黨校學員都到農村去幫助廣大勞苦群眾渡過難關。大家都在下基層工作,有時幾個月夫妻倆很少見麵。兩個小孩,寄托在地區幼兒園。

    那時,孩子的外婆住在湘潭羅宗毅(兒子)家。每逢星期天、節假日,都是舅舅、舅媽到幼兒園接女兒羅誌芳、外甥李衛、羅麗3個孩子。女兒好久不見媽媽,羅麗就把舅媽劉雯當作媽媽喊。

    ……

    羅宗毅、劉雯夫婦,都是離休幹部。生育3個兒女,兒子羅誌全,女兒羅誌芳、羅誌平。因為家庭出身地主,羅宗毅在“文革”期間受到衝擊和影響。他畢業於解放前武昌中華大學,隨南下工作團一起,先後在瀏陽、湘潭等地工作,為城鄉建設、機械工業化生產,做出了努力。他信念堅定,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於80年代才批準他的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晚年,經常為南縣南洲詩社等詩刊填詞寫詩。

    劉雯身體尚健,如今已是87歲的老人,仍堅持參加社區“夕陽紅”活動,還被評為先進個人。

    ……

    重回瀏陽

    在一次機構撤並中,我被分配到地區建行搞人事工作,搬進湘潭專署大樓辦公。羅光菊敘說。

    在此期間,映興返回瀏陽,搞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整風學習。整風運動中,他挨了整。後來,回到地區搞了一段時間。此時,湘潭地區和嶽陽地區正在進行分設工作,各單位都要分配一批幹部去嶽陽,我要求去,沒批準。

    1962年,組織上安排調回一批人到瀏陽,主要任務是扭單幹。當時的地委組織部長王三金找映興談話,他愉快地服從了組織的需要。同時,也有我的名字,我不肯去;我要求到嶽陽去。而且認為,映興是挨了整才回的湘潭,要求他去嶽陽組織不同意。我的調令,退回了組織部,映興愉快地去了瀏陽。

    1964年上半年,有一次我到瀏陽探親。恰巧在縣委會的一條路邊巷子,碰上了地區專員陸明書記。他問我來瀏陽搞什?我說探親。正好映興和陸書記又在一起,我就指著映興說,“探他”。

    那時,我在地區建行搞人事工作,已經填表,要提拔為人秘科副科長。我行王運聽行長還問過我,怕我們夫妻關係不好,別人要照顧在一起,你們卻“兩地分居”。

    因為我媽媽、兄嫂在地區工業局係統工作,映興經常來地區開會,照顧家庭沒有問題。王行長親自問了映興,說“可以不去”。這樣,我才填表上報地區。

    不久,我的調令來了,回瀏陽人民銀行工作,隻得服從組織分配,也就不好再退調令了。

    “社教”開始,映興又被抽調參加湘潭板塘鋪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擔任社教工作隊隊長。

    ……

    ——信任與放手

    魏嫡媛一行,重回瀏陽。

    2009年5月29日,瀏陽銀花賓館添香閣。

    周青雲、何寒光、魏嫡媛、羅光菊、廖義和、李輝武等老同誌歡聚一堂。筆者有緣相見。

    何寒光、魏嫡媛夫婦,是從湘潭遠道而來的。他們於1956年相愛結婚。

    何寒光曆任過官渡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辦公室主任等職,1964年離開瀏陽,調往湘潭專署工作。

    “我認識李映興比較早,他在組織部、縣團委,後來任副部長兼團委書記,李是最好的領導。”何寒光如是說。

    1956年,李映興到官渡鄉檢查工作。當時,吃大食堂。記得他還特意提了瓶酒,到我家看我父親。

    後來,我在財政搞副局長,主持全麵工作。一次,李映興來看我。我說,“工作難搞”,李說,“不要緊,大膽搞”,使我感到沒有壓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沉醉湘水》,方便以後閱讀沉醉湘水沉醉湘水2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沉醉湘水沉醉湘水23並對沉醉湘水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