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11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王英廉 本章: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11

    第二卷下篇 第8章藥物養生

    中藥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曆史,幾乎與中醫學同樣源遠流長。中國有著豐富的藥材資源和寶貴的用藥經驗,所以,應用藥物養生在整個中華養生學領域中占有著顯著位置,為民族的繁榮昌盛、國人的健康長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藥物養生是運用動物、植物中無毒的中藥,利用其天然生態免疫特性,增強和誘發人體的自我調節機能,因為這個機能是與生俱來的,是自動調節的又是最優化的,也就是把人體機能自動調節到最佳狀態。從各髒腑器官本能所具有的抗病潛力入手,保護、平衡機體的陰陽和五髒五行協調、有序、穩定的生理功能。以預防、保健、治療和康複相結合的模式,抵禦疾病的發生、發展和延緩機體的衰老過程。人體的正常功能作用是機體健康的根本,就病人而言,除本能的防疫體係外,機體還會非常及時地針對引發疾病的病毒、細菌、毒素等“非己”物質,通過一係列的生物反應來合成或生產出強力無比的生物藥品(如自身分泌的激素等)去殺滅它。機體就是一個獨特的生物藥廠,能自動按機體的不同所需準確性的提供給機體,這是現代西藥廠和醫院無法做到的,用藥廠化學合成的藥品,其毒副作用遠遠高於自身所生產的“生物藥”(如同樣是激素,機體自身分泌的無副作用,而藥廠合成的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副作用很大,過去對“非典”病人采用大劑量的激素造成的骨壞死等後遺症正說明了這一點)。人體“細胞生物藥廠”及相關係統完美無缺的調節作用,是人類社會無法做到的。因此,人類竭盡全力去開發新藥,被動地去應對同樣處於具有生物活性的病毒和細菌的變異,還不如運用天然生態動植物中藥的偏性和相關係統去抗擊一切致病因子。精密地糾偏,調整、治理自身的內環境,切斷病因產生發展的條件,恢複自我修複、康複本能,從而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自然如一狀態,這就是中醫的理念。尤其對某些疑難重症、免疫缺陷性疾病如愛滋病、腫瘤以及髒器功能下降、減少、衰退等均要通過中醫藥調理、養生的自調功能得到激活而緩解病情,延長生存期,進行自我修複和自動康複,直致真正健康。現在西藥藥源性疾病增多、費用急劇增大;而中醫中藥在防治疾病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從而需要當代社會改變觀念、回歸自然、重視和振興中醫中藥,對其科學內涵進行證明和闡述,並且改革醫療體製做出拓展自身(中醫中藥)的生存(不被淘汰)和發展的努力。

    中醫中藥的特色是在保健和治療中強調“天人合一”、“整體觀念”的獨特理論。中藥的特色是具有綠色、天然免疫、激發和調整機體自身功能,維護人固有的自控調節係統的平衡以及自身的修複能力和免疫力。中醫中藥應該是在繼承的同時進行創新,並要力爭保護知識產權(日本出口的漢方醫藥救心丹、桂枝茯苓丸等是中國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的處方,卻早已被日本在國際上通過了注冊),並與現代的相關學科共同長足發展。

    現代疾病對人類的威脅,已經取代了以往的傳染性疾病,人類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疾病治療轉變為預防、保健、治療和康複相結合的模式,中醫中藥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加上西藥耐藥性和毒副作用等問題,使人們對中藥的認識越加透徹,需求日益增大。振興和發展中醫藥是功在民族,利在國家,造福人類的偉大工程,它將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的健康長壽做出重大貢獻。

    由於社會的競爭激烈。人在事業上、生活上、心理上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再加上自然環境的影響,使現代人群中發病率以虛症為多。生物學年齡(實際年齡)在二三十歲者很多體質下降到像醫學年齡(體質年齡)五六十歲的老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現象。2012年11月20日長沙晚報《大學生參加馬拉鬆猝死》的報道稱:“據組委會統計,18日比賽中有1517人次出現不適症狀,經醫生現場處置後均無大礙。此次馬拉鬆賽充分暴露了年輕人體質不如老年人的問題。在各個醫療站摔傷、扭傷、暈倒的多數為20-35歲的青壯年。”同時報告《近年來馬拉鬆的猝死事件》說:2011年11月費城馬拉鬆賽,一名21歲亞裔男子在衝過終點時昏倒在地;另一名40歲男子距終點0.5公處突然倒地,均送醫院搶救,不久宣布兩人因心髒病突發死亡。2011年10月多倫多馬拉鬆賽27歲男子距終點300米處猝死。2010年11月美國馬拉鬆賽32歲華裔在離終點1公處突然倒地,送醫院後宣告死亡。2009年10月在第32屆底特律馬拉鬆賽上,有3名選手猝死。2008年11月紐約馬拉鬆賽2名選手跑完全程後,心髒病突發死亡。所以提高國人的體質素質非常重要,藥物養生不僅是中老年人,社會的中間力量——青壯年尤為需要。

    現將常用的養生藥物進行歸納分析整理出來,按性能、作用分為以下諸類,列之於後,供業內外人士參考,以便於應用。

    1.藥物養生的特點與原則

    1.1藥物養生的特點

    1.1.1是藥三分毒——養生不是濫吃藥

    是藥就有三分毒,西藥化學性的毒副作用很明確,而中藥的毒可以說是相對的(不是中藥本身有毒性作用,天然生態中藥大多數都無毒)。中藥養生是用來糾正人體不平衡狀態,如果吃了藥,反讓身體產生不平衡的話,就是毒了。現今很多人越來越過分的依賴醫生和藥物,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真正的醫生不是在醫院,是在自身,在人類自己調動好“自我調節機能”,調整好不平衡的種種疾病和亞健康狀態,減少身體的損耗,達到健康長壽。有患者說,每天都不想吃飯,當問他一天都吃什,他說早上吃什藥,中午吃什藥,晚上吃什藥,講出一大堆藥,可以想像胃麵進去了那多藥,還能想吃飯?能吃下飯嗎!五穀雜糧是養人的,沒聽說人一生下來不吃東西就吃藥,或者隻吃營養素就能長大的。看看我們的小孩子,隻要一感冒、一發燒,肯定到醫院就打點滴,好像不打點滴病就好不了。筆者在臨床上,六十年代就見到小兒隻打了兩支鏈黴素耳朵聾了,代價太高了。之後,慶大黴素致聾兒又見到多例。七十年代白血病的小孩還很少,現在屢見不鮮,追問家長,往往都有濫用抗生素的曆史。隻要一進醫院,就檢查,找什治病因子——細菌病毒,想要殺死它。大自然給人類生命的同時,也給其它動物、細菌、病毒同樣生命的權力,是可以生存在大自然生物鏈之中的,其存在沒作用就自然被消滅、被淘汰了。大自然沒有讓它死,於是細菌病毒就要千方百計的活下去,就要產生變異,其變異的速度可能遠遠比人類研究藥物的速度要快很多很多。

    中華傳統文化強調“以和為貴”,不侵犯人類就和平共處,中醫強調調理人體“內環境”,中醫在治人,沒想殺死誰,所以幾千年前用的中藥到今天依然有效。西醫在治病,殺死致病的細菌病毒、殺死癌細胞,不想死就隻好變異。從上世紀三十年代發現抗生素到現在,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研究了七千多種西藥,而現在用的不過幾百種,抗生素不過十幾種,大部分用不了了,為什?細菌變異太快,不怕它了(治人、治病請參閱筆者《辨證辨病結合綱要》一書)。

    中醫講藥食同源,因為“物得天地之偏氣”,中藥的“毒”,是指有偏性的東西(動植物藥等),凡是偏性較大,用來糾正人體偏性的都可以用作藥物,運用中藥的偏性使得被破壞的平衡達到一種新的平衡狀況,從而使得疾病(細菌病毒)不能在人體內找到它生存發展的機會和餘地,這就是中醫在治人的涵義。還必須強調,中藥同樣有副作用,糾偏即止,不能久用。相對來說,平性的叫食物,如:大米、小麥、小米等五穀皆是食物,是用來養命的,可養人長身體,吃一輩子都不會中毒。人參味甘,大補元氣,是味好藥,但看用在什人身上,體質虛弱的人吃了有很強的補虛養氣作用,但火力旺盛的年輕人吃了,肯定會流鼻血。是藥是毒?用在需要人身上是好藥,用在不需要人身上就是毒,因此,用藥治病不可不慎,養生也不能濫吃藥。

    1.1.2針對性強,效果顯著

    藥物養生與其他養生方式相比較,具有針對性強、效果顯著的特點。可以針對智能、體能、五官、髒腑、經絡、皮膚等不同層麵和部位的保健需求,采用相應的養生藥物。如針對用腦過度者選用人參、靈芝、胡桃肉等以健腦益智;針對身體發胖者,選用澤瀉、決明子、何首烏以降脂減肥;針對皮膚褐斑者選用當歸、丹參、玫瑰花以化淤祛斑。不僅如此,在效果方麵也明顯優於其他養生方法,如用火麻仁潤腸通便,效果既優於按摩,也優於水果、蔬菜。

    1.1.3一藥多用,一舉多得

    藥物養生作用一般不是單向的,往往是多項的、複合的。如桑椹、黑芝麻、何首烏等既能烏發生發,又能潤腸通便。如枸杞子、女貞子既能補益腎精,又能養肝明目。如蓮子既能健脾益氣,又能養心安神,還能補腎固精。因此使用藥物養生可以收到較為全麵的養生效果。

    1.1.4養生為主,防治兼顧

    藥物養生的另一個特點和優勢,是在養生保健的同時還可收到對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如用柏子仁養心安神,在改善和提高睡眠質量的同時,還可治療腸燥便秘。用當歸養血生發的同時,還可治療血虛麵色萎黃和婦女月經不調。用黃健脾益肺,增強體力的同時,還可以收到預防感冒的效果,及對脫肛、胃下垂、子宮下垂的治療效果。

    1.2藥物養生的原則

    1.2.1因人而宜,辨證進補

    每個人的體質稟賦,生活、工作環境不盡相同,加之年齡、性別的不同,更是千差萬別。因此藥物養生要做到因人而宜,辨證進補。如陰虛體質的人容易出現五心煩熱或盜汗、口幹等症狀,宜使用甘寒的藥物,如鼇甲、龜板、沙參、麥冬等滋陰降火。陽虛體質的人容易出現身體倦怠、肢冷畏寒等症狀,宜使用甘溫的藥物,如幹薑、肉桂、羊肉、鹿茸等以補氣助陽。體虛明顯的人,應峻補,用藥力度宜大;身體壯實的人則應慎用補益藥。

    1.2.2因時而宜,天人合參

    伴隨著四季春夏秋冬的更迭,自然界氣候呈現著風、暑、濕、燥、寒的變化,人體的髒腑經絡也發生著相應的變化。四時養生用藥應當因時而宜,天人合參。春季養生重在養肝,夏季養生重在調心、脾,秋季養生重在益肺,冬季養生重在補腎。

    1.2.3動靜結合,補而不滯

    補益藥物多具甘味,甘味雖以補益為長,但甘味過重則有滯氣之弊,過用補藥不但達不到補的目的,反會令人脘腹脹滿不適。從生理上講人體氣血以通利為要,氣血淤滯不行即屬病態。因此在使用補氣藥物時一定要佐入行氣之品,使用補血藥物時一定要添加化淤之味。這種補中有行、動靜結合的用藥方法可以提高補益效果。

    1.2.4寒熱適中,補而勿偏

    中醫學強調人體要保持氣血調和,陰陽平衡,防止過度偏差。藥物有寒熱溫涼之不同,用藥也要寒熱兼顧,不能過偏。如使用補腎助陽藥物時,由於該類藥物性偏溫熱,過用有傷陰之弊,應當適當佐入甘寒之品滋補腎陰,以防止藥味過於溫燥,其效果更有陰陽相長之妙。正所謂“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

    1.2.5突出重點,脾腎為本

    人體五髒六腑各自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髒腑之中尤以脾腎為突出。脾居中央,有消化水穀、吸收營養、化生氣血、滋養髒腑的功能,被稱為“後天之本”。腎主人體的生長發育與生殖,人的生長壯老已,身體健壯或早衰,體能與智能,莫不與腎氣有關,故被稱為“先天之本”。因此在滋補養生時不能忽略脾腎。事實上很多滋補健身藥都是補益脾腎的。

    1.2.6用藥緩圖,循序漸進

    一般情況下,身體虛弱與生命衰老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用藥物補虛扶弱、抗衰防老,不但要得法,還需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用補藥不是藥量愈大愈好,藥力愈強愈好,而是貴在適中,貴在堅持,貴在循序漸進。

    2.常用養生藥物

    2.1壯骨強筋類

    2.1.1龜板

    龜板味甘、鹹、性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陰藥。可用於治療陰虛內熱,骨蒸潮熱;陰虛陽亢,頭暈目眩;陰虛動風,手足蠕動;腎虛腰膝酸痛,筋骨痿軟無力;陰虛血熱,崩漏下血;心血虧虛,心悸失眠健忘等。壯骨強筋作用明顯,老年人筋骨痿軟、腰腳無力,小兒囟門不合、齒遲、行遲等皆可使用本品。

    2.1.2五加皮

    五加皮味辛、苦,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祛風濕藥。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肝腎不足,腰膝軟弱,小兒行遲;尿少浮腫,小便不利等。本品壯骨強筋常與龜板同用。

    2.1.3肉蓯蓉

    肉蓯蓉味甘、鹹,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陽藥。可用於治療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宮冷不孕;腸燥便秘等。補力和緩,尤宜老人服用。

    2.1.4鎖陽

    鎖陽味甘,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陽藥。功效、應用均與肉蓯蓉相同,但藥力稍遜,可代替肉蓯蓉使用。

    2.1.5杜仲

    杜仲味甘,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陽藥。可用於治療肝腎兩虛,腰膝酸痛,筋骨痿軟;妊娠下血,胎動不安及習慣性流產。善治腰痛,兼能降血壓,腎虛腰痛兼有血壓高者尤宜服用。

    2.1.6續斷

    續斷味苦、甘,性微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陽藥。可用於治療肝腎兩虛,腰膝酸痛;跌打損傷,筋骨折斷;肝腎虧虛導致的胎漏下血,胎動不安等。善治腰痛,常與杜仲同用。

    2.1.7懷牛膝

    懷牛膝味苦、甘、酸,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活血祛淤藥。可用於治療腰膝酸痛,筋骨痿軟;瘀血經閉,痛經,產後腹痛;水腫小便不利,淋病小便澀痛;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胃火上炎,牙齦腫痛,口瘡等。本品善於強健腰膝足部,補腎強腰多與杜仲同用,強健足膝多與木瓜同用。

    2.1.8狗脊

    狗脊味苦、甘,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陽藥。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肝腎虧虛,腰脊強痛;腎氣不固,尿頻遺尿,虛寒帶下等。善於強健膝脊,腰脊強痛酸軟無力者宜用本品。

    2.1.9桑寄生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祛風濕藥。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肝腎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痿軟;胎漏下血,胎動不安。本品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並有降壓作用。可用於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及慢性腰腿痛。

    2.2強肌增力類

    2.2.1黃

    黃味甘,性微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氣藥。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倦怠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表虛自汗,易感外邪;氣虛浮腫,小便不利;氣血不足,瘡瘍內陷,膿成不潰或潰後不斂等。中醫學認為脾主肌肉四肢,黃補氣健脾使用顯著,故有強健肌肉四肢之功。藥理實驗證實,黃有明顯的抗疲勞作用;還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預防感冒,促進病後機體的康複,是較為理想的強肌增力藥。

    2.2.2人參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氣藥。可用於治療氣虛欲脫,脈微欲絕;短氣喘促,語音低微;卷怠乏力,食少便溏;熱病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氣血虧虛,心悸失眠,頭暈健忘等。有抗休克,抗疲勞,抗過敏,降血脂,降血糖,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臨床和生活經驗證實,人參有美白肌膚、潤澤發毛作用,可內服,亦可入麵脂外用。

    2.2.3白術

    白術味苦,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氣藥。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水濕停滯,痰飲,水腫;肌表不固,動則汗出;脾虛氣弱,胎動不安等。在強肌增力方麵與黃相似,亦常與黃同用。

    2.2.4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氣藥。可用於治療心脾氣虛,心動悸,脈結代;痰多咳嗽;脘腹及四肢痙攣作痛;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在方劑中還起到調和寒、熱、升、降、補、瀉等作用。在強肌增力方麵多作輔助藥物使用。

    2.2.5黃精

    黃精味甘,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陰藥。可用於治療腎虛精虧,須發早白,腰膝酸痛;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口幹納差;陰虛肺燥,幹咳少痰等。善增強免疫功能,有顯著的抗疲勞、抗衰老作用。其養顏、烏發、抗衰老作用較為突出,宜與當歸、丹參等養血化淤藥物同用。

    2.3健腦益智類

    2.3.1靈芝

    靈芝味甘、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氣藥。可用於治療氣血虧虛,脾胃虛弱,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多夢健忘;慢性咳嗽,痰多氣喘。有消血栓,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抗腫瘤,抗輻射,抗衰老作用。尤宜久病體弱,年老體虛者服用。

    2.3.2蓮子

    蓮子味甘、澀,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收澀藥。可用於治療腎氣不固,遺精,遺尿,帶下過多;脾虛乏力,納差腹瀉;心腎不交,失眠健忘等。能平補心脾腎,為健腦益智常用之品。

    2.3.3胡桃肉

    胡桃肉味甘,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陽藥。可用於治療肺腎兩虛,喘息咳嗽;肝腎兩虛,腰膝酸痛;腸燥便秘等。經常食用本品可收強體健腦益智之功。

    2.3.4人參

    詳見“強肌增力類”。

    2.3.5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有滋補腎精、養肝明目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腎兩虛,腰膝酸軟,遺精,尿頻,頭暈目眩,目澀昏暗,視力減退等。詳見“明目益視類”。

    2.3.6黃精

    詳見“強肌增力類”

    2.3.7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泄瀉,痰飲;心悸失眠等。詳見“增白潤膚類”。

    2.3.8何首烏

    何首烏有生首烏、製首烏之分。製首烏味甘、澀,微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滋補肝腎藥。可用於治療肝腎虧虛,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須發早白;血虛萎黃,失眠健忘等。生首烏味甘、苦、性涼。有解毒截瘧、潤腸通便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體虛久瘧、癰疽、瘰鬁、皮膚瘙癢、腸燥便秘等。可以抑製血清膽固醇的升高,減少動脈內膜斑塊的形成,增加冠脈血流量,有增強免疫功能、降低血脂、健腦益智及抗衰老作用。有多種保健功能,是理想的養生藥物。

    2.3.9柏子仁

    柏子仁味甘,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養心安神藥。可用於治療陰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老人、體虛腸燥便秘等。有健腦益智之功,又有養心安神作用。

    2.4養心安神類

    2.4.1酸棗仁

    酸棗仁味酸、甘,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養心安神藥。可用於治療心肝血虛,心悸失眠,多夢健忘,體虛自汗、盜汗等。本品治療失眠既可入湯劑煎服,又可研末吞服。

    2.4.2柏子仁

    柏子仁味甘,性平。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之功效。可用於治療陰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老人、虛人腸燥便秘等。詳見“健腦益智類”。

    2.4.3夜交藤

    夜交藤味甘,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養心安神藥。可用於治療陰血不足,虛煩不眠,頭暈健忘;血虛身痛,風濕痹痛等。藥力和緩,多作輔助藥使用。

    2.4.4百合

    百合味甘,性微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養陰藥。可用於治療肺虛咳嗽,勞嗽咯血;虛煩驚悸,失眠驚夢等。本品為藥食共享之品,常用於製作菜肴、藥粥食用。

    2.4.5蓮子

    蓮子味甘、澀,性平。可用於治療腎氣不固,遺精,遺尿,帶下過多;脾虛乏力,納差腹瀉;心腎不交,失眠健忘等。詳見“健腦益智類”。

    2.4.6人參

    詳見“強肌增力類”。

    2.4.7丹參

    丹參味苦,性微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活血祛淤藥。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淤血腹痛;胸痹心痛,症瘕積聚,風濕痹痛,瘡癰腫痛,熱病心煩等。有擴張冠狀動脈,調整心律,改善微循環,降低血脂等作用,故常用於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2.4.8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泄瀉,痰飲;心悸失眠等。詳見“健腦益智類”。

    2.4.9麥冬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陰藥。可用於治療肺燥幹咳,勞熱咳嗽;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渴咽幹,腸燥便秘;熱病傷陰,心煩失眠等。有良好的清熱養陰作用,應用十分廣泛。用於清咽潤喉宜泡茶飲服。

    2.5聰耳助聽類

    2.5.1熟地黃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血藥。可用於治療血虛萎黃,頭暈心悸,月經不調;腎陽虛腰膝酸軟,潮熱盜汗,遺精,消渴,須發早白等。為滋腎陰、補精血要藥。凡與腎陰虧虛、精血不足有關的病症,皆可使用。特別是治療腰膝酸軟、耳鳴耳聾尤為常用。

    2.5.2山萸肉

    山萸肉味酸、澀,性微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收澀藥。可用於治療肝腎兩虛,腰膝酸軟,遺精遺尿,耳鳴耳聾,崩漏下血,大汗虛脫等。補澀兼備、標本兼治,凡因虛而致的耳目疾患尤為常用。

    2.5.3骨碎補

    骨碎補味苦,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陽藥。可用於治療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痛,久瀉,跌打傷痛,傷筋斷骨等。對聽覺神經有保護和修複使用,為治療耳鳴、耳聾所首選。

    2.5.4石菖蒲

    石菖蒲味辛、苦,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開竅藥。可用於治療痰濕蒙蔽清竅之神誌昏迷,濕邪阻於中焦之脘腹痞痛及噤口痢疾。對於因濕濁上蒙而致的耳鳴、耳聾尤為常用。

    2.5.5葛根

    葛根味甘、辛,性涼。中藥學將其歸屬為發散風熱藥。可用於治療外感發熱,頭痛鼻幹,項背強痛;麻疹不暢;熱病津傷口渴,陰虛消渴;濕熱痢疾,脾虛泄瀉等。能擴張冠狀動脈和腦動脈,有明顯的降壓使用,特別善於緩解項背拘緊症狀,對突發性耳聾有顯著治療作用。

    2.5.6丹參

    詳見“養心安神類”。

    2.5.7磁石

    磁石味鹹,性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鎮心安神藥。可用於治療肝火上炎、擾動心神,驚悸失眠,腎虛耳鳴、耳聾,肝腎不足、目暗不明,以及腎不納氣之虛喘。治療腎虛耳鳴、耳聾,常與熟地黃、山萸肉、五味子配伍,如耳聾五慈丸。

    2.6明目益視類

    2.6.1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陰藥。可用於治療肝腎兩虛,腰膝酸軟,遺精,尿頻,頭暈目眩,目澀昏暗,視力減退等。為養肝明目要藥,有增強免疫功能、抗衰老、防突變、抑腫瘤、降血糖等多種作用。用於目暗昏花、視力疲勞常與菊花同用。泡茶、煲湯、煮粥食用皆可。

    2.6.2女貞子

    女貞子味甘、苦,性涼。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陰藥。可用於治療肝腎陰虛,目暗不明,須發早白,腰膝耳鳴,陰虛發熱等。尤為目暗昏花、視力下降、須發早白所常用。

    2.6.3菟絲子

    菟絲子味甘,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陽藥。可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尿頻,目暗昏花,泄瀉,胎動不安。藥性平和,補澀兼備,尤為肝虛目暗所常用。

    2.6.4沙苑子

    沙苑子味甘,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陽藥。效用與菟絲子相似,補益作用不及菟絲子,但收澀作用略強之。

    2.6.5決明子

    決明子味甘、苦、鹹,性微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清熱瀉火藥。因善療目疾,故以決明名之。可用於治療肝經風熱或肝經實火所致的目赤腫痛,亦可用於肝腎虧虛所致的目暗不明,還可用於腸燥便秘。可以抑製血清膽固醇升高,有效阻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有降血脂、降血壓、通大便作用。

    2.6.6菊花

    菊花味甘、苦、辛,性微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發散風熱藥。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頭痛目赤,毒熱亢盛、咽喉腫痛,尤常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肝經實火、目赤腫痛;亦可用於肝腎陰虛之視物昏花、目暗不明。與決明子泡茶飲服有和緩和降壓使用;與枸杞子泡茶飲服有良好的益腎養肝明目使用。

    2.6.7密蒙花

    密蒙花味甘,性微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清熱瀉火藥。可用於治療肝火亢盛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目生翳膜;也可用於肝熱陰虛,目暗幹澀,翳膜遮精。本品尤為眼科習用,虛實皆宜。

    2.6.8石斛

    石斛味甘,微寒。可用於治療熱病傷津,低熱口渴;胃陰不足,口渴納差,胃脘嘈雜;肝虛目暗,視力下降;腎虛腰痛,筋骨痿軟等。本品的幼嫩莖尖加工製成耳環狀即耳環石斛,泡水飲服有極好的生津養胃、利咽潤喉作用。

    2.7烏發生發類

    2.7.1當歸

    當歸味甘、辛,性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血藥。可用於治療血虛麵色萎黃,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胸痛,脅痛,虛寒腹痛,癰疽瘡腫,腸燥便秘等。本品為補血要藥,又為婦科良藥。中醫學認為頭發為血之餘氣所化生,當歸通過補血活血可以潤澤毛發、肌膚,促進毛發再生,可以改善皮膚血液循環,消散褐斑,故常用於頭發和皮膚保健。

    2.7.2熟地黃

    詳見“聰耳助聽類”。

    2.7.3何首烏

    詳見“健腦益智類”。

    2.7.4枸杞子

    詳見“明目益視類”。

    2.7.5女貞子

    詳見“明目益視類”。

    2.7.6旱蓮草

    旱蓮草味甘、酸,性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陰藥。可用於治療腎虛腰酸,頭暈耳鳴,須發早白;血熱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烏發作用明顯,配女貞子名二至丸,尤為須發早白和脫發、幹發所常用。

    2.7.7桑椹

    桑椹味甘,性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陰藥。可用於治療陰血虧虛,頭暈耳鳴,須發早白,津傷口渴,腸燥便秘等。尤為須發早白、腸燥便秘所常用。

    2.7.8黑芝麻

    黑芝麻味甘,性平。中藥學將其歸屬為補陰藥。治療須發早白常與何首烏、女貞子、旱蓮草同用;治療血虛腸燥便秘常與桑椹、當歸、肉蓯蓉同用。

    2.8輕身減肥類

    2.8.1澤瀉

    澤瀉味甘、淡,性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利水滲濕藥。可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下焦濕熱,淋濁、滯下及痰飲眩暈等。可以促進體內脂類物質代謝,有降低血脂作用,為治療肥胖症及高血脂症的常用藥物。

    2.8.2山楂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中藥學將其歸屬為消食藥。可用於治療肉食積滯,脘腹脹滿,腹痛瀉痢;胸痹,痛經,產後淤血腹痛等。能增加冠脈血流量,降血壓、降血脂、減肥作用明顯;故可用於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血脂症等。

    2.8.3蘆薈

    蘆薈味苦,性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攻下藥。可用於治療熱結便秘,煩躁失眠;頭暈頭痛,急躁易怒,驚癇抽搐,小兒疳積,蟲積腹痛等。可以加快體內毒素的清除,改善皮膚血液循環,有減肥降脂和美膚作用。

    2.8.4決明子

    詳見“明目益視類”。

    2.8.5何首烏

    詳見“健腦益智類”。

    2.8.6海藻

    海藻味鹹,性寒。中藥學將其歸屬為化痰藥。可用於治療痰火鬱結,癭瘤、瘰鬁、睾丸腫痛及水腫、小便不利等。富含碘元素,常用於治療因缺碘導致的甲狀腺腫大。有較好的降血脂作用及一定的降壓作用,為降脂減肥的常用藥物。

    2.8.7荷葉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方便以後閱讀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11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11並對中華養生學中醫原理及實操指南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