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嘲笑鳥的魚 本章:19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翻譯:最上,不知道有他存在。其次,親近並且稱讚他。其次,畏懼他。其次,輕侮他。誠信不足,才有不被相信。悠然珍貴其言,功業成就事情遂願,百姓都:我們本來如此。)

    (備注:1、上文講“為無為,則無不治”,並予以詳細解釋,該段則對無為治世者做出評判其高下的標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凡事都是相互影響的,一個人的德行若配不上他的地位,別人就不會信服,此理放之四海而皆準。俗話,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比如騙子也是擇人行騙,一個人若正氣淩然,騙子便很難向其下手。

    、“悠兮其貴言”。物以稀為貴,言論同樣如此,話多必失,此乃世之真理。言論這種事情再重視都不為過。《齊物論》曰:“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複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複陽也。”意思是:“言論的出口就像放出的利箭,掌管著是非的稱謂;言論的留阻就好像發過誓言,是在等待勝利的機會;言論的衰敗猶如秋冬的肅殺,是在一走向消亡;沉溺在辯論中,再無法使他們恢複性;言論的厭惡如被束縛,是在其衰老枯竭;走向死亡的心靈,沒法再使他們恢複生機了。”言論好比殺人利器,可不慎乎!《詩》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齊物論》曰:“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嚐有言邪?其以為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於成,言隱於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意思是:“言論並不像風吹。話者各自有言論,他們的話並不能作為衡量是非的依據。他們果真有自己的言論嗎?還是不曾有過自己的言論呢?他們認為自己的言論與剛破殼鳥的叫聲有所不同,有區別嗎?還是沒有區別呢?道為何被隱藏而出現真偽?言論為何被隱藏而出現是非呢?道為何去往不被留存?言論為何留存而不被認可?道被一孔之見所隱蔽,至言被浮華之辭所隱蔽,所以有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辯,他們都肯定對方不讚同的主張,反對對方認為正確的東西。想要肯定對方所否定的而否定對方所肯定的,就不如用明鏡之心。”可知,言論的出口若不能成為標準,就會如脫弓之箭,成為是非的引線,多無用而無益,是以悠兮其貴言。

    4、“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為無為,則無不治;為無為,則不自顯。不自顯,而又下大順,故好像自然,事實也確是自然,所以民不知有其人是無為之治之太上。)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翻譯:百姓不畏懼權威,那大的權威就達到了。不以其居所狹,不以其生活為厭。隻有不使生活厭倦,百姓才不會感到厭倦。所以聖人自己知道而不自己表現,自我愛護而不自顯高貴。所以除去彼獲取此。)

    (備注:1、前麵講“為無為,則無不治”“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該段則緊接告誡居上位者“人民不畏懼權威,上位者才是真正獲得了大的權威”,前後實為順承關係。曆史告訴所有人,君主自稱子,秉承之威嚴,然而若以刑法、軍隊威懾下,人們雖口不言語,然心卻不順承,臣子也前倨而後恭。君主壯盛時恭順,君主或後世衰弱時則必反。真正的威嚴,不怒而自威;真正的話語,無言勝有言。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如果不按照上下文,很容易理解成“人民不畏懼權威,會招致更大的災禍”,失之毫厘謬以千。全文的基調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開頭早已點名,是以至譽無譽,至言無言,至威無威。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隻有使生活本身不招致厭,百姓才不會感到厭倦。此亦治未病之理,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算是《三章》前半段的總結之語。

    4、“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聖人自知不自見,故不顯德,不顯德ze民不畏威,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四氣調神大論篇》曰:“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上造化眾生,尚不顯德,聖人生於地之間,自然藏德於身,混跡於世,明則日月不明,聖人明ze民不明,道理相通。)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多智。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翻譯:古代善為道者,並非使百姓明知,將會使之愚鈍。百姓難以治理,由於其智慧多。所以用智慧治國,是國家的禍患。不用智慧治國,是國家的福慶。知道這兩者,也是法則。經常知道法則,就是玄德。玄德深幽,渺遠,與萬物同返,然後才到達大順。)

    (備注:1、上段講聖人治世之法,這緊接以古之善為道者治世作為對比,並做出結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迎接紫薇聖人》,方便以後閱讀迎接紫薇聖人19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迎接紫薇聖人19並對迎接紫薇聖人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