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草稿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尹慶博 本章:時間草稿

    韓聆

    韓聆

    上世紀60年代生於彭陽,係寧夏作協會員、固原市作協副主席。著有散文集《邊緣情感》《簡靜與沉浸》,報告文學集《是太陽,不是調色板》等。

    與愛彌爾之旅

    一

    早晨,城市上空籠罩著汙濁的空氣,孩子們上課的鍾聲在那隱隱飄蕩。

    看網上一篇上虞市愛彌爾幼兒園“田野幻想”主題活動側記。從孩子們紮的稻草服飾、草編雨傘上我仿佛又呼吸到了童年那幽綠的氣息。愛彌爾活潑、健康的身影像歌聲飄在巴黎近郊軟軟的草地上。“不遠的山腳下,波河的水蜿蜿蜒蜒地衝洗著肥沃的河岸,阿爾卑斯山的巨大的山脈遠遠地俯瞰著田園。”

    一句智慧而溫和的告白,引我再次走近盧梭,走進《愛彌爾——

    塞涅卡說:“我們身患一種可以治好的病,我們生來是向善的;如果我們願意改正,我們就得到大自然的幫助。”

    我知道盧梭將割舍一切,踏上給他帶來悲慘命運的把平民勞動者當作人的理想的孤獨羈旅了。

    在1757年的巴黎,盧梭隻有“愛彌爾”這個美好的夢想。那是他的“理想國”,他將在那盡情遨遊。他說凡是在社會秩序中把自然的感情保持在第一位的人,是不知道他有什需要的。也許他早就知道他要惹禍了,要成為在顛沛流離中逃亡的、封建統治者眼的“瘋子”和“野蠻人”了。所以他要教他的“愛彌爾”怎樣經受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窮看在眼,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或者馬爾他島的灼熱的岩石上也能夠生活。

    二

    相對於作家“自然教育”哲學思想的熠熠光輝,我更心癡於“愛彌爾”這個陽光溫暖的清新象征和他的脫俗動人的本色。盧梭說愛彌爾是一個孤兒。這讓我想到作家本人終身的孤獨:孤兒院、打雜、虐待、被逐、寄食、窘困、逃亡。也許孤獨和感傷本身就是人性的標誌。自然之心讓人孤獨,孤獨又讓人神往自然。凡·高如此,貝多芬如此。盧梭,因為孤獨而有愛彌爾,又因為有了愛彌爾,而找到精神寄思。

    “我決定給我一個想象的學生”。這是一個淒美、令人鍾愛的虛構。他將做他的夥伴,分享他的快樂。愛彌爾也將在距今二百多年前搖晃在巴黎的一隻博愛的搖籃中開始他的成長之旅。他的老師其實是多樂意做這一項工作,因為在他將自己的思想滲入對方的心靈時,大自然已經把教育的工作做了一半。

    這會兒愛彌爾是嬰兒。而教育的活動就像晨間曙色,早已亮暖著生命了。

    他給愛彌爾請來保姆了。她從鄉間來,長得健壯、品行端淨。新近坐過月子,吃麵包、蔬菜和奶製品這類植物性食物(因為母狗母貓也吃這些東西,甚至母狼也吃草呢)。

    她愛愛彌爾。就像艾青的“大堰河”。她是她的愛彌爾在很遠的將來的一個曉雪飛舞的日子看到雪而想起了的“大堰河”。愛彌爾也是吃著“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

    愛彌爾其實並不睡搖籃,而是在寬敞的屋子爬來爬去的長大了。

    (①秘魯人把嬰兒裹在一個布包,然後放在地上的坑自在地活動。當他能夠舉步的時候,母親就在離孩子稍遠的地方把*給他看,像一個香餌似的,使他不能不走過去吃);

    (②黑人的孩子多數時候是很吃力地攀著母親的身上吃奶的。他用手抓著*,盡管他媽媽在這個時候還是照常幹活,但他仍不慌不忙地繼續吮吸,而且還不會跌下來。這些孩子從第二個月起就用手和膝開始學爬了,這使得他們以後用這種姿勢跑起來同用腳跑差不多是一樣的速度)。

    愛彌爾想做什就做什。他浸在石頭與樹葉的氣息中,在森林與橙花的清新中。盧梭並不急於讓愛彌爾掌握另一種語言而代替了這種幾乎不知道自己生命的語言。在悠然緩飄著的風影中,愛彌爾真實而簡單地投給未來一個搖搖晃晃的無知的影子。

    三

    我們會羨慕愛彌爾的童年的。如果有一條船能引領你沿著黃昏的水路返回生命最初的地方,你一定會放棄一切而選擇愛彌爾擁有過的那塊草地。

    感官準確而清晰地平衡著一切。這是一個既漫長又快樂的年齡段,它能把那時的所有感覺鮮活地延續到生命的每一個時刻。

    盧梭讓愛彌爾不用學單車、小推車和引步帶。當他知道怎樣把一隻腳移到另一隻腳前邊時,隻有在有石子的地方有人輕扶了一下。他看著有些恐懼的麵具,頭不慎碰腫了,小手被戳破了,卻並不會有人心疼得大喝一聲。老師說,這樣他也許有可能得到大自然替他在遙遠的地方準備的一份幸福。那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按計劃,愛彌爾到鄉間去生活了。

    精神的現實畢竟比現實世界遼闊得多啊。黑格爾對此說:“教育家想把人從日常生活中抽出來,而在鄉村教育他(比如盧梭的愛彌爾),但這種實驗已經失敗,因為企圖使人同世界的規律疏離是不可能的,雖然說青年的教育必須在僻靜的環境中進行。”老舍也曾對盧梭的“極端自由”和“完全返於自然”提出批評,而他筆下的“小天賜”卻也跟著紀媽來到鄉下了。小天賜樂意和那些“窮卻可愛,而且豪橫”的紀老者們生活在一起。其實有一點盧梭和老舍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把農夫作為道德範本和人格啟蒙的老師。如果說質樸和善良是一種美德無可異議,那他們思想的手臂從鄉間撫過,這也無疑是一種溫暖而文明的思想指向。我們聽得地主的兒子、詩人艾青在一個飛雪的早晨也含淚向他深愛的保姆“大堰河”呈送著一首讚美詩: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長大了的/你的兒子/我敬你/愛你。”

    愛彌爾很快有了勞動的概念。

    在輟了耕的園地蒔花鋤草,給蠶豆澆水,老師說:“這是屬於你的。”可愛彌爾在一個睛朗的日子發現他的蠶豆讓園主當“賤物(在甜瓜地間種)鏟除掉了,他痛160心地喊道:“啊,我的勞動,我的成績,我所關心的甜美的果實哪去了?”

    童年一次不期的傷害,讓愛彌爾在稚氣中抵達這個年齡孩子最莊重的情感。

    誰能在以後的各種風暴中獨立自由地“自度生活”?孩子,靠自己的手。靠自己的手做出有用的東西。有一雙農夫的手,有一個哲學家的頭腦;像農夫那樣勞動,像哲學家那樣思考。

    一切溫暖而有秩序。

    在泥土與青草的芬芳,愛彌爾覺得自然景色的生命是存在於人的心中的。在早晨與傍晚的投影間,愛彌爾描畫出一條像玫瑰枝一樣的子午線。在親戚一樣的農家,愛彌爾吃著甜美的水果、蔬菜和奶酪,體會到了哪些關係在暗中要求人們遵循樸素的社會道德,哪些關係要求人們有愛。

    四

    心兒是冒著危險的

    如果對一個牧童

    太那一往情深

    ……

    再到那小榆樹下

    傾聽你的牧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學西海固》,方便以後閱讀文學西海固時間草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學西海固時間草稿並對文學西海固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