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銀行:最後的貴族?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金融視點(2014年1期) 本章:正文 銀行:最後的貴族?

    銀行:最後的貴族?

    金融采風

    作者:唐瑋

    “銀行”一詞源自意大利語“Banco”,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英文的“bench”,與現在的“bank”相近,即“長板凳”。

    但恐怕沒人會因板凳平凡得隨處可見,而將意為“長板凳”的銀行與“親切”等同起來。而銀行作為一項“生活必需品”,每個人都對其傲慢的“貴族氣質”印象深刻:門檻高、門難進、臉難看。

    偏見嗎?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說過一個挖苦銀行家的笑話。一位大銀行家花高價裝了一隻玻璃假眼,有一天銀行家向馬克·吐溫說:“我敢同你打賭,你一定看不出我的兩隻眼睛,哪一隻是真,哪一隻是假,你若是能看得出,我可以輸你1000美元。”馬克·吐溫立刻回答說:“這不用打賭,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他指著銀行家的那隻假眼說,“因為隻有這隻眼睛,閃耀著人性慈善的光輝。”

    可見,無需閃耀人性光輝曆來是這個貴族的傳統。而今年,其稀缺而又高貴的血統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因太肆無忌憚的倒騰而招來大家長嚴厲懲罰、頭頂那把能抵擋一切風雨的保護傘眼看就要撤去、搶地盤的挑戰者蜂擁而至……

    鯰魚或虎鯊?

    6月份那首驚心動魄的“錢去哪兒”之歌,在12月又火了一把,流行的原因,自然是銀行任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遭來大家長的管教。

    銀行或為了騰出信貸規模,或為了減少資本占用,或為了提高收益,或為了減少稅收,就頂著金融創新的外衣,進行監管套利,將表內信貸表外化。盡管監管層三令五申警告,但似乎“惟利是圖”是銀行的天然本性。這個雪球越滾越大,終於引來了大家長們一係列嚴厲的監管措施,而由於球速太快,無法立刻停止,再加上家長刻意修理,“錢荒”來了。

    若以前大約可以化險為夷,可偏偏在存款利率市場化加速、金融機構牌照次第放開的大背景下,銀行負債端的融資成本自然要上升,而麻煩的是,攪局者接踵而至,“互聯網金融”炙手可熱。

    局外人看來,這是一部精彩非凡的大戲,一方麵是互聯網新銳們對傳統金融行業的“傲慢”羨慕嫉妒恨,也要“傲慢地挑釁”一下,試圖讓傳統的金融業“變成滅絕的恐龍”;另一方麵則是傳統金融家們對技術“不屑的偏見”,認為互聯網隻不過是傳統金融業的一個工具。畢竟,相比目前逾十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當初體量不大的互聯網理財,實在難入銀行法眼。

    “如果你敢,現在就蔑視我吧。”已出版200周年的《傲慢與偏見》中,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對男主人公的傲慢如此反唇相譏。而今天,已無人敢蔑視互聯網金融對於銀行那高貴的神經的刺激作用。

    餘額寶在2013年11月底規模就達到1800億。而這種可以取代存款的貨幣基金或者類貨幣基金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由於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遠超過活期存款,而且靈活性與活期存款無差異,這就使更多的資金從存款搬家,顯然這進一步加劇了銀行攬儲的艱巨性,從而又推升貨幣市場利率,可怕的是,錢又可能會“荒”了。

    而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涉獵互聯網金融,試圖跨界搶奪銀行地盤。而從本質來看,這會讓銀行越來越無法招架。個人消費群體成為提供服務和爭奪的對象,互聯網金融在繁多零售數據的集成和處理上將優勢發揮到極致,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減弱,個人和企業的日常行為可以被充分記錄、查找和分析。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金融視點(2014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金融視點(2014年1期)正文 銀行:最後的貴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金融視點(2014年1期)正文 銀行:最後的貴族?並對金融視點(2014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