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切爾西·克林頓:品牌的產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海外文摘(2014年8期) 本章:正文 切爾西·克林頓:品牌的產物

    切爾西·克林頓:品牌的產物

    人物寫真

    作者:丹妮爾·薩克斯/文   阮東/譯

    曾經,切爾西·克林頓就是一個來自阿肯色州的普通小女孩。如今,在內心深處,她依然是那個平凡的女孩子。從白宮到斯坦福、從牛津到麥肯錫,這一路走來,切爾西最喜歡吃的還是炸雞。“炸雞也是我丈夫最喜歡的食物。”坐在她位於曼哈頓商業區的克林頓基金會的新辦公室,切爾西在接受我的采訪時說。辦公室內擺放著厚重的紅木寫字台,室內以米色調為主,切爾西身穿牛仔褲,配羊皮靴,一襲休閑裝點亮了這個頗有些嚴肅的環境。她笑著說,隻要是炸雞,她的丈夫馬克·梅茲文斯基都會不加選擇地狼吞虎咽。“我曾經吃了10年素,然後又度過了隻吃魚肉的8年半素食生涯。直到29歲那年有一天醒來,我突然就想吃紅肉,我是一個很聽從自己身體欲望的人。”34歲的切爾西·克林頓如是說。

    還有一位克林頓也很聽從自己身體的欲望,便有了當初那件令整個美國都無比難堪的事。一直以來,全世界都在關心切爾西有一天會做什,她是否會像她的父母那樣從政、一家人一起共事?切爾西出生時,她的父親就已經是阿肯色州州長。“我兒時最早的記憶是3歲時和父親一起為競選去各地拉票。有一次,一名婦女走過來逗我說話,她問我,‘等你長大了,也要當州長嗎?’我回答道,‘不,我才3歲,我就是來揮小旗子的,這才是我的工作。’”

    尋找自己的路

    自2001年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後,切爾西花了整整10年在父母的世界以外盡情嚐試。她做過國際關係的工作、從事過管理詢、闖蕩過華爾街、讀過博士、當過記者。切爾西不斷更換工作,想要找出自己的人生方向。但她終究不是一個普通的職場新人,而是一個顯赫的政治家族的成員。最終,切爾西決定回歸家庭,加入克林頓家族企業。該機構近期改名為比爾、希拉和切爾西·克林頓基金會(Bill,Hillary&Chelsea Cliton Foundation),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慈善組織之一,切爾西擔任副董事長。

    凡是打上了克林頓這一標簽的事,沒有一件是簡單、直截了當的。這個慈善基金會一方麵是切爾西天才父親的傑出成就,另一方麵它卻發展得比較混亂。近來,克林頓基金會因其官僚拖遝的作風,頻頻遭到《紐約時報》《新共和》等知名媒體的批評。相對於基金會內部眾多重量級人物,切爾西的權力究竟能有多大十分值得商榷。

    切爾西承認道:“這的確令人沮喪,有誰想長大了還跟著父母?我曾用心投入那些我父母所關注領域以外的事情,但最終發現,刻意回避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成功。我和不少朋友聊過這件事,發現很多人都選擇了和父母相同的職業,從醫生到律師。說起來好笑,輾轉多年後,無論是作為女兒,還是作為基金會的信奉者(相信它定能為人類社會有所貢獻),我都覺得基金會的工作是我的使命。”

    1997年,去斯坦福上大學時切爾西第一次切斷了她與家庭的“臍帶”。遠離美國上層政治圈的她,第一次發現自己被一批利用技術而不是政治去解決問題的人包圍。她的新朋友們不是輟學去創業,就是加入各大公司(包括切爾西的丈夫梅茲文斯基,他當時也在斯坦福就讀,也是出身政治家庭,梅茲文斯基現在成立了一家對衝基金)。切爾西對企業家生涯興趣缺缺,她曾考慮念醫科大預科,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曆史專業。

    2001年大學畢業後,切爾西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於是遠赴牛津繼續求學,並獲得了國際關係碩士學位。切爾西說:“有一天醒來後我問自己,雖然很喜歡校園生活,但我真的想再讀一個博士嗎?我馬上要27歲了,除了讀書什也不會。於是我做了周圍很多人都做過的一個選擇,當無法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時,加入一家詢公司。也許詢公司的工作經曆會幫我確定我真正想要從事的行業,比如公共健康、學術研究,或者其他某個專業。”

    切爾西在全球頂級詢公司麥肯錫鍛煉了3年,專注於公共健康行業,在升級為團隊經理後,她對自己的懷疑再次襲來。“我是要繼續每周工作100小時,投入無數時間和精力直到做上合夥人的位置,還是去做點別的什?”這個“別的什”是指在華爾街一家名叫Avenue資本集團的對衝基金做一名化工行業分析師。這些年來,切爾西每換一份工作,都不得不努力讓人忘記她的背景。她解釋說,打破別人對她背景遐想的方法很簡單:超額完成工作。“我總是比其他任何人工作更努力,生怕別人認為我沒把這份工作當回事。”

    除了在華爾街的工作,切爾西還決定去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在職公共健康碩士學位,這意味著她要在晚上和周末上課。“我和馬克一起創建Excel模型,一起討論數據透視表,一起拚命,”她說,“很少有休息時間。”但為了完成學業,切爾西還是離開了華爾街,在紐約大學找到一份助理教務長的工作。

    2010年,切爾西和馬克喜結連理,為自己不斷切換工作的生活劃上了句號。一貫低調的切爾西被世人對她結婚的關注程度搞得猝不及防,人們對她的興趣顯而易見,可她卻無法理解為什。當她在2008年為母親競選站台時——40個州400場活動,切爾西首次體會到她的聲音也能對公眾產生影響。切爾西說:“當時我覺得不可思議,我所到之處,人們都那關注我。我該如何利用這種關注,去幫助、推動我所關心的問題呢?”這些年來,切爾西在迷茫時經常向外婆尋求建議,希拉的母親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個人擁有的越多,人們對他的期望也越大。”歸根結底有一個舞台在等著切爾西,問題在於她是否知道該何時登上這個舞台、如何利用這個舞台。

    初登舞台

    比爾、希拉和切爾西基金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基金會。不像蓋茨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它們是為了處置家族財富而設立的信托,克林頓基金會是一個從社會募資、以完成己任的慈善組織。但這一組織的結構非常混亂,光是首席執行官就有8位,底下更有無數部門,針對不同的慈善方向,從全球變暖、非洲貧困人口的食物和健康、可持續的小企業、嬰幼兒健康,到重建海地基礎設施等等,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領導。

    這些不同部門的粘合劑就是比爾·克林頓本人,他於1997年創立基金會。現在克林頓每年會為他最得意的工程——“克林頓全球倡議”(簡稱CGI)在曼哈頓中城主持為期3天的會議。會議期間實施交通管製,重要程度堪比聯合國大會,眾多來自全球的重量級演講嘉賓出席。支付了2萬美元年會費的基金會會員們、全球知名公司、非政府組織、非盈利機構、各國政府代表都會在會上齊聚一堂。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海外文摘(2014年8期)》,方便以後閱讀海外文摘(2014年8期)正文 切爾西·克林頓:品牌的產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海外文摘(2014年8期)正文 切爾西·克林頓:品牌的產物並對海外文摘(2014年8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