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邁克爾·金斯利:你們“瘋”了嗎?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海外文摘(2014年8期) 本章:正文 邁克爾·金斯利:你們“瘋”了嗎?

    邁克爾·金斯利:你們“瘋”了嗎?

    人物寫真

    作者:邁克爾·金斯利/文 朱妙櫻/編譯

    當一個人老之將至,智力和判斷力退化仿佛成了逃不掉的宿命。周圍的人都發現了你的不正常,可你自己卻毫無察覺。

    最讓我害怕的,是我將在某個被大霧籠罩的精神病院度過餘生:一個人在陌生的走廊上,漫無目的地來回踱步;身上係著尿不濕,我的孩子們像對待孩子一樣對我;電視機全天候地開著,但我就是不明白那個東西有什用——連最簡單的天氣預報都看不懂。老年癡呆是人生旅途中所遭受的最後的屈辱,有了它,你再也優雅不起來,自尊也將離你而去。

    對於嬰兒潮一代,也就是1946-1964年間出生、如今年過半百的人來說,照料自己病弱和智力減退的父母已經成了最常見的話題之一,大量文學、影視作品都是以中年人麵對失掉心智和“發瘋”的父母為主題的。因此,現代人與其比拚“看誰活得長”,不如比拚看誰在最後的人生旅途中心智更健全,“在老年癡呆之前死去”好像成了人們共同的心願。女性比男性患老年癡呆的比例更高,唯一的原因便是女性更長壽。

    如果你計劃隻活到60歲,則不必為“老來瘋”擔憂。相反,如果你認為當個“瘋癲的老小孩兒”未嚐不可,那長壽將是對你的最大褒獎。

    20年前我被確診患有帕金森症,那時我43歲。經過悶悶不樂、內心糾結的幾個星期後,我突然想弄清楚,這種病會不會對我的大腦有影響。我知道這個問題聽上去很傻,帕金森本來就是一種腦神經退行性疾病,大腦會受到直接的影響。但我想弄明白的是,這種病是否真的會影響我的思考能力。我的神經科醫生謹慎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樣說吧,幾年後,你可能會失去一些個性,不再像現在一樣幽默犀利、妙語如珠。”失去個性?那怎行!我的個性就是我維持生計的手段,是人們同我結交、邀請我共進晚餐、甚至是嫁給我的理由,失去了個性的我對這個世界還有何意義?

    但漸漸地,我平靜了下來。20年來,我一直堅持服藥,肢體症狀發展得很緩慢,行動力與同齡人無異。反而一些人到老年的常見疾病,如關節痛,給我帶來更大的困擾。與此同時,我的那位神經科醫生,一個聰明、有抱負又熱心腸的年輕人,30多歲時得了腦癌,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世事難料啊!而且誰也無法完全肯定,我真的得了帕金森病,萬一是誤診呢?唯一確鑿的辦法就是解剖大腦,進行切片化驗——我對這個提議可沒有興趣。

    即使在我難過的時候,我也會想一些開心的事情,比如想想哪些大人物也得了這種病——或許心態好的人運氣都不會差吧。2011年,波士頓大學神經科專家帕特克·麥克納馬拉在他的著作《帕金森氏病的認知神經精神病學》中寫道:帕氏症對高智商人士的創造性活動不造成影響。思來想去,我得出了以下的結論:隻要我自認為我沒有發瘋,帕氏症就不會阻止我繼續追求有朝一日成為教皇的夢想。光陰似箭,被確診多年後,我不僅結了婚,來到微軟工作,我還可以自信地說,我的認知能力幾乎沒有絲毫改變,病程演進也極為緩慢,我還是那個幽默、犀利、充滿個性的我。

    一直以來,帕金森症都被認為隻是一種“行動障礙”,患者會不自覺地搖擺,行動遲緩,步態異常。隻在近20年,醫學界才認定帕金森患者也會出現精神障礙等非運動症狀。而目前,神經科專家一致認為,認知和記憶缺陷早在肢體症狀指向該診斷之前已經存在。事實上,帕氏症包含3類症狀:運動肢體症狀,認知症狀,精神病學症狀——表現為抑鬱、焦慮等。

    可人們對帕金森症的誤解並沒有就此打住。幾年前,我負責《洛杉磯時報》的讀者專欄時,與當地一位活動家陷入了一場口水戰。她認為該報的非社論版報道的女性太少。在我倆激烈的交鋒中,她諷刺我,帕金森影響到了我的大腦和智力。當她表達出這個觀點時,這場論戰便以我大獲全勝而終結。在那些蜂擁而來維護我的人中,有一個來自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法學教授,他胸有成竹且不無揶揄地代我回擊道:所有人都知道帕金森症是運動障礙疾病,不會對人的心智有影響。那時,我本可以糾正他的觀點,但我沒有那做。

    20年來,每當有人談起帕金森和認知的話題,我的內心都在尖叫:閉嘴!你瘋了嗎?這兩者之間根本沒有關係!而現在我卻主動坦陳二者的緊密聯係,是我瘋了嗎?好吧,一起來看看,我究竟是不是瘋了。

    不同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是,帕金森症未必會引發精神問題。神經科專家普遍認為,年輕的帕金森患者認知功能受損的可能性比較小。而許多有輕度認知功能損害的阿氏症或帕氏症患者的生活依然正常有序。他們或許無法解釋奧巴馬醫改計劃的某個條款,卻仍然可以撰寫出完美的社論文章,甚至是帶有幸災樂禍色彩的訃告。作家與大多數的專業人士不同,他們的價值體現在他們的作品上,隻要你能寫出一本好書,甚至是寫出一篇很棒的書評,他的編輯才不會在乎他現在或未來的認知能力呢。

    阿氏症和帕氏症的另一個區別在於,阿氏症最先影響的是記憶力,帕氏症首先影響的則是執行功能,比如無法審時度勢,進行選擇和決策。決策失誤,或猶豫不決,或無法做出決定這3種情況都被列入執行功能受損之列。那就我而言,患病後我寫一篇專欄有沒有花費比以前更長的時間呢?有可能,不過無所謂。真正令我擔憂的,是我無法得出自己的結論,或者結論有誤。

    為了搞清自己的執行功能是否受損,我決定接受認知評估測試。一場認知評估一般要花4、5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整個過程由各種各樣的問答、測試和遊戲構成。在一次“反事實推理測試”中,我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海外文摘(2014年8期)》,方便以後閱讀海外文摘(2014年8期)正文 邁克爾·金斯利:你們“瘋”了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海外文摘(2014年8期)正文 邁克爾·金斯利:你們“瘋”了嗎?並對海外文摘(2014年8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