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編者對話:閱讀教學的應有視角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江蘇教育(2013年3期) 本章:正文 與編者對話:閱讀教學的應有視角

    與編者對話:閱讀教學的應有視角

    與新課標同行

    作者:顧麗芳

    【摘 要】新課標增加了閱讀教學是“與編者對話”的維度,實際是進一步確立彰顯了編者的地位與作用。與編者對話,是閱讀教學的應有視角。本文從“比照思辨課題與文題,建構指向明確的課堂話題”“追溯還原課文與原著,樹立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推敲揣摩文本與練習,提升意言兼得的閱讀價值”“統整提升課文與單元,感悟深遠厚重的文本主題“四個方麵談了與編者對話的閱讀教學視角的實踐與思考。

    【關鍵詞】對話編者 閱讀教學 教學價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2002年“實驗稿”相比,增加了與教科書“編者”的對話維度。看似簡單的“增加”,其實是進一步確立、彰顯了編者的地位與作用。一篇文本之所以被選入,之所以被如此這般地改編,有著編者獨到的思考與教學價值層麵的意圖,解讀它、對話它,是閱讀教學的應有視角。

    一、課題與文題:比照思辨,建構指向明確的課堂話題

    很多課文在選入教材之時都會重新起一個題目謂之“課題”,有的文本選自長篇文學作品的一部分,原“文題”就不再適合,需要重新命題;有的原題目比較深刻不太符合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故改之。比如《孔子遊春》(蘇教版第十二冊),是編者從《孔子傳》的相關章節中改編而來,相關章節的題目是“泗水觀瀾”。從“泗水觀瀾”到“孔子遊春”,編者改編之後的“課題”與原來的“文題”提供給我們怎樣的信息?閱讀教學如何以編者題目變化的信息為資源,開拓新的視野?筆者引導學生比較“泗水觀瀾”與“孔子遊春”這兩個題目,領悟到前者更鮮明地指向“觀瀾論水”,因而領會課文“賞春”“論水”“言誌”三個部分中,“論水”是最為重點的內容,隨即引導學生聚焦“論水”部分,提出課堂話題:“司空見慣的水在孔子眼中到底有著怎樣的特點?”

    像這樣的課文,蘇教版中還有不少。比如《水》(蘇教版第十冊),是馬朝虎的散文,原題為“餓水”。編者為什將“餓水”改成“水”?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兩個不同的題目入手,比較分析“水”和“餓水”的不同,從而在思辨衝突中構建課堂話題:“一般缺水為‘渴’,作者為何以‘餓水’為題?”對話編者,引導學生從“課題”與“文題”的不同與關聯中進行比照思辨,聚焦文本最核心的教學內容,建構課堂話題,可謂視角獨到,直奔重點。

    二、課文與原著:追溯還原,樹立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江蘇教育(2013年3期)》,方便以後閱讀江蘇教育(2013年3期)正文 與編者對話:閱讀教學的應有視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江蘇教育(2013年3期)正文 與編者對話:閱讀教學的應有視角並對江蘇教育(2013年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