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敘事力:語文素養養成的一種可能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江蘇教育(2013年3期) 本章:正文 敘事力:語文素養養成的一種可能

    敘事力:語文素養養成的一種可能

    教海探航

    作者:魏斯化

    【摘 要】敘事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敘事性作品學習心理機製和能力形成規律的前提,審視“敘事力”,探索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體係下的能力訓練路徑,圍繞“具體、生動、創意”三個層麵,開展基於“敘事力”養成的閱讀教學實踐,有助於促進兒童語文素養的綜合提升。

    【關鍵詞】敘事力 敘事性作品 語文素養

    語文能力是語文素養的核心要素,敘事力是語文能力的一種。在語文教學中正確把握敘事類文本特點,回歸能力形成的心理規律,厘清敘事力的內涵,探索敘事力養成的適宜路徑,可以為語文素養的有效養成尋找到一種可能。

    一、敘事力的意義

    “敘事既是一種推理模式,也是一種表達模式。人們可以通過敘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過敘事‘講述’世界。”[1]敘事力即講故事的能力,是發展孩子複雜語言的有效形式。“布魯納甚至提出了‘敘事智力’這一概念來說明它的重要性。”[2]

    兒童敘事力的形成需要在聽、讀、說、演等言語實踐中逐步養成。這實際上是一種建立和積累故事圖式、豐富兒童言語經驗的過程。“兒童對所敘述的情景和情節構建一種思維的表象,聽者傾向於記住他們構建的有關故事的思維模式,而不是故事本身,從故事敘述角度來看,當兒童積累了一定的故事圖式後他們開始能夠講故事。”[3]

    語言、內容、結構、策略等不同層麵的“圖式”在言語實踐中通過有意識的積累,最終將沿著同化、順應、平衡的認知結構前行,構成促進言語主體理解的海量圖式。教育神經科學研究成果發現“由書麵語引起的神經活動逐漸增強,而且也更具選擇性,最終整合成人的閱讀網絡”。[4]據此,可否這樣理解:選擇、提煉出的圖式,整合成了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細密的閱讀網絡,這張網絡越大,結點越多,引發的激活的空間可能就越大。並且當這種網絡結點越來越多的時候,它們也逐漸走向結構化,最終促進了兒童言語經驗的發展。

    同時,我們還發現敘事不僅是兒童語言能力的體現,也是兒童內心的一種自我表述。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思維互動、情感共鳴的對話過程。兒童常借著說故事,重整自己的經驗並透露自己對事物、對世界的感覺和想法。因此,分析兒童所敘述的故事,往往能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可見,敘事力的發展豐富了兒童的言語經驗,促進了言語經驗的結構化,護了兒童的童心世界。

    二、敘事力的幹預形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不同學段的目標和內容中,對不同類別的文本教學目標設定更加清晰,指導更加具體。其中對敘事力培養的依托性文本——敘事性作品及其應該達成的能力培養目標,體現出讀寫結合、說寫結合、讀寫互動的課程理念。

    在《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敘事性作品”作為和詩歌、說明性文章、非連續性文本、議論文和科技作品等同等地位出現的類文本名稱直接出現兩次,與之相關的“故事”等文本題材名稱出現16次,“敘述”等能力名稱出現14次。在4個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中均出現針對“敘事性作品”的相關教學要求。同時,我們還發現,在4個學段的寫話、習作和口語交際的目標要求中也出現了對“敘事力”養成的相關要求。

    我們還抽取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二、三年級共4冊教材作為樣本,對教材相關“敘事性作品”的選文和習題設計進行分析:

    在二年級,敘事性作品比例高達55%,三年級敘事性作品依然占據了50%左右的份額。而且我們還發現,隨著年段的增高,敘事性作品的比例雖然有所下降,卻仍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通過分析閱讀文本的習題係統,我們發現,借助於複述、轉述和講故事等形式,成為課程和教材幹預以及促進兒童敘事力發展的重要手段。而且,對講故事的要求不斷提高,從“學習講一講”到“看誰講得生動”“講講經過”……呈現出要求層次性、訓練連續性的鮮明特點。同時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訓練的相關安排中,教材對敘事力等相關訓練的題型越來越豐富,呈現出習作與閱讀相關聯、與口語交際相關聯的特點。

    三、敘事力的培養路徑

    能力的養成要經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三個層麵。[5]那,在不同的學段如何在教學中開展敘事力的訓練呢?

    1.原型定向階段:聚焦敘事動力,融情融趣,力求具體。

    師:現在老師要把這隻可愛的小豬請到你們身邊,請你展開大膽的想象,幫小豬變一變吧!

    ……

    師:請你來給大家講一講你怎幫小豬變的。

    生:小豬加上兩根胡須和一條尾巴,就變成了小花貓。然後小豬遇到了小鳥就和小鳥打招呼說:“嗨,我是一隻小花貓,我能捉老鼠。”小鳥說:“你不是小花貓,你是一隻小豬。”

    生:小豬把玻璃罩套在頭上,就變成了一個太空人,然後大搖大擺出去了,在路上遇到了人,小豬和人打招呼說:“嗨,我是一個太空人,我能飛到宇宙。”人說:“你不是太空人,你是一隻小豬。”

    在《小豬變形記》的教學中,我們依據文本的特色,讓兒童借助句式或段式的幫助完成敘事,鼓勵兒童用自己的語言對可能發生的故事進行講述。這樣融合“完成式”和“開放式”的訓練方式,降低了難度,孩子情趣盎然,在反複的敘事練習中,逐漸說具體,兒童對故事的結構圖式積累逐漸增多,講故事自然也就輕鬆多了。

    在這一階段,敘事力教學要講究“情趣”,關注兒童敘事動力的激發,通過發掘文本內涵,設計適宜的敘事策略,開展言語實踐,最終讓兒童樂於聽、樂於說。尤其是在第一學段的教學中,這一點特別重要。此外,我們還開發出回憶式(讓兒童回憶故事中的重點情節、某些內容等)、追問式(什時候?什地方?為什?)、給詞式(給予孩子一些重點詞語,幫助孩子表達)等形式豐富敘事力訓練的層麵,在情趣融合的前提下,降低難度,讓孩子樂說,幫助孩子努力說“具體”。在敘事力訓練的材料選擇上,我們還多利用情境圖、動畫等形式,給予兒童直觀的形象的材料,讓孩子在多感官的刺激下,記憶複述。

    2.原型操作階段:聚焦敘事方式,得言得法,力求生動。

    師:在這群蒲公英中,有兩顆小蒲公英的經曆是最特別的。誰上台來講一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江蘇教育(2013年3期)》,方便以後閱讀江蘇教育(2013年3期)正文 敘事力:語文素養養成的一種可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江蘇教育(2013年3期)正文 敘事力:語文素養養成的一種可能並對江蘇教育(2013年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