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整體解讀視點的創設方法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江蘇教育(2013年3期) 本章:正文 整體解讀視點的創設方法

    整體解讀視點的創設方法

    教海探航

    作者:鄭春

    【摘 要】主線教學是以整體把握視點為核心舒展各個教學點的,很顯然其核心要素是整體把握視點。我們可以從文題、中心句、關鍵詞、文圖、課後習題、文本脈絡、相關文章、相似積累、某種能力等方麵入手創設整體把握視點,並將其演化為教學活動的主線,把學生零散感受的“珠子”串成一條更具價值的“項鏈”,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教學的結構美、文本表達的整體美。

    【關鍵詞】整體把握視點 基本意涵 創設方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用什內容、以怎樣的形式展開對話,從什地方開始對話,是每一位教師課前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本人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主線教學”的主張,即根據文本特點、學生實際和教學目標,創設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視點,據此分層布點,逐點聚焦,融通各點,促使學生的言語實踐基於穩定的語境,形成連貫的閱讀線路,進而實現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有序對話的一種教學方式。很顯然主線教學是以整體把握視點為核心舒展各個教學點的。

    這的整體把握視點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切入口、導入點,整體把握視點是指對閱讀教學過程起主導作用,具有整體參與性,能引發學生整體閱讀、理解、運用文本語言文字的語境。從文本來看,整體把握視點立足於文本,可以是基於文本的一個關鍵字,一個中心詞,一句重點語句,一個過渡段,一幅文中插圖,某條課後思考題,某種相宜意象……但這眾多的“一”絕非信手拈來,而是能統領全文,承載全文核心價值,是文本的整體縮影,具有全息性,有“一葉知秋”的作用。一旦從文本中轉化為整體把握視點,會升華其意義。從教學來看,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目的地,又是教學過程的總調節器,是教學活動凝神匯精的課眼。無論是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形式的安排,無不取決於整體把握視點。整體把握視點體現著課堂活動的方向性、一致性、有序性,在文本整體與部分之間往來如梭後,在各個教學點之間間續穿插後,生成一種思維意向,提供不竭的教學動力。

    如何創設最適宜的視點展開整體解讀,如何將原本多元的非結構性解讀文本的視點轉化為最適宜的結構性的整體解讀文本的視點,值得琢磨和推敲。創設整體把握視點,沒有固定之法,但必須基於文本的核心價值,文本理應是其切入點、落腳點。當然,針對不同的文本,整體把握視點的創設角度應不拘一格。

    一、從文題入手創設整體把握視點

    文題是文章的“眼睛”,或體現文本中心,或概括主要內容,或點明主要人物……集簡潔、凝練、豐富於一身,有些課文的題目就是文本的核心,將文題轉化為整體解讀文本的視點,有利於學生整體觀照全文,有助於學生直入文本深處的情感、意義等,進而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文本,清清爽爽地解讀文本,整體把握文本。因此,我們應注意揣摩文題與文本的內在聯係,適時地將文題轉化為學生整體解讀文本的視點。如,教學蘇教版六年下冊《莫泊桑拜師》,可以引導學生:“看到這個課題產生了什疑問?”先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後根據學生的交流,緊扣“拜師”,將課題轉化為學生整體解讀本文的視點,著重鎖定以下四個與“拜師”緊密關聯的問題作為分層引讀導悟的著力點:莫泊桑拜誰為師,為什拜師?莫泊桑如何拜師的?拜師的結果如何,拜師對我們有何啟示?作者是如何表達的?這四個問題以“拜師”為內核,由“莫泊桑拜師”這一文題分化而來,由“拜師”這一整體把握視點演化而來,進而轉化為與整體把握視點密切關聯的四個清晰而有層次的教學著力點,建構本課教學主線,文本核心情意會逐步凸顯,學生自然會獲得對文本的整體感悟,將文本真正讀通、讀懂、讀透。

    二、從中心句入手創設整體把握視點

    許多文章有起總領、過渡、總結等作用的中心句,這些中心句最能揭示文本的主旨,表達作者的思想,升華教學的意境,是教師解讀文本的捷徑,也是學生走進文本的捷徑。如果準確把握中心句與文本之間的邏輯關係,將其轉化為學生整體解讀文本的視點,使中心句的情意和文本內容、主旨、語言等有機融合,不僅使得教學活動條理清楚,結構簡潔,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學生便捷地領悟文本的核心價值。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詹天佑》,文章第一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就是全文的中心句。學生初讀課文時,教者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這一中心句,然後以中心句為著眼點,將其轉化為通覽全文的視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這句話從哪兩方麵高度評價詹天佑的?文中哪些事情說明詹天佑傑出?什地方體現詹天佑愛國?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作者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表達的?這樣,圍繞中心句分層創設四個教學著力點,並以此建構本課的教學主線,展開語言文字的品讀和語文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體認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如此一來,教學流程清晰,教學目標集中,收到了“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效果。

    三、從關鍵詞入手創設整體把握視點

    “片言居要”,“要言不煩”,有些字詞、語句看似平淡無奇,細細品味,卻精妙傳神,耐人尋味,飽含著作者豐富深刻的情感,體現著文本的價值取向,透露著文本的核心情意。如果文中有這樣的關鍵詞語,應盡可能地將其轉化為學生整體解讀文本的視點,引導學生圍繞這類詞語展開言語實踐,幫助學生整體領悟文本的深層情意。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喜欲狂”是全詩的詩眼,也是感悟全詩的關鍵詞。如果將其轉化為整體解讀的視點,並圍繞“喜欲狂”分層鋪展:詩中哪個詞直接表達了作者的心情?作者及其家人“喜欲狂”的具體舉動是什?透過“喜欲狂”體會到了什?作者是如何表達“喜欲狂”的情懷的?引導學生沿著“喜欲狂”這一整體把握視點登堂入室,分層領悟,感受杜甫一氣貫注、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體會杜甫強烈的愛國情懷,進而真正抓住了教學活動的主要矛盾,形成了線索化的課堂結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江蘇教育(2013年3期)》,方便以後閱讀江蘇教育(2013年3期)正文 整體解讀視點的創設方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江蘇教育(2013年3期)正文 整體解讀視點的創設方法並對江蘇教育(2013年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