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巧妙引導,促進數學交流走向深入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江蘇教育(2013年3期) 本章:正文 巧妙引導,促進數學交流走向深入

    巧妙引導,促進數學交流走向深入

    課例評析

    作者:倪金玲

    《全日製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呢?筆者以兩次執教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的《軸對稱圖形》為例,談談如何巧妙引導,在課堂中促進學生的數學交流走向深入。

    一、精心設計,對比呈現,把數學交流引向深處

    【片段1】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第一次執教:課件出示天安門、飛機、獎杯的圖片,引導學生發現天安門、飛機、獎杯可以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部分。之後,讓學生動手折一折,看看有什新的發現。學生動手做了之後交流時,學生隻能說到兩邊大小一樣、形狀一樣,在老師的啟發下,更進一步地說到可以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部分。

    第二次執教:老師先出示天安門、飛機、獎杯、大風車的一半,請學生猜一猜是什物體。之後,出示一個大風車,讓學生動手折一折,看看有什新的發現,學生一邊動手一邊就在嘀咕了,在全班交流時,學生有了很精彩的發言:

    生1:大風車圖的左右兩邊是一樣的,但是對折之後一邊不能完全覆蓋另一邊。

    生2:三個圖形對折之後,兩邊都重合。

    生3:如果把大風車的另一邊轉動之後再對折,兩邊的能完全重合了。

    生4:這說明有些圖形的兩邊完全一樣,但是對折後兩邊不一定能完全重合……

    第一次執教時,由於沒有“異類圖形”的加入,所以學生的思維還是禁錮在原有的認識上,雖然動手折了,可是學生並不明白“折”的真正意圖,他們還認為是在進一步驗證兩邊的大小、形狀是不是相同,所以學生始終不能主動地往“完全重合”這方麵去思考,交流的範圍比較小,學生說來說去,就隻有一個意思,談不上互相啟發、互相補充。

    第二次執教時,由於有了大風車這個對稱但又不是軸對稱的圖形的加入,學生在對折的時候,一下子就發現了問題,思維被調動了起來,語言被激發了出來,“完全重合”這一數學語言被演化成了更為豐富多彩的說法,此時的交流是深刻的,包含著學生的獨特思考。

    教師通過呈現有對比的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在比較中觀察,在比較中交流,學生在表達中體會到了思維的樂趣,在傾聽中感受到了知識的深度,不斷觸摸到知識的本質。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江蘇教育(2013年3期)》,方便以後閱讀江蘇教育(2013年3期)正文 巧妙引導,促進數學交流走向深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江蘇教育(2013年3期)正文 巧妙引導,促進數學交流走向深入並對江蘇教育(2013年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