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人際關係向度在互聯網中的可能性表現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論人際關係向度在互聯網中的可能性表現

    論人際關係向度在互聯網中的可能性表現

    組織傳播

    作者:林建蘭

    作者簡介:林建蘭,女,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網絡傳播研究。

    摘 要:研究中國人際關係的學者翟學偉認為,互聯網的介入將市場社會或流動社會中本已失掉的關係再一次地緊密聯係在一起,又將長久而低選擇的關係打破了,互聯網使傳統生活中的關係延伸出新的交往模式。本文以相關關係理論為基礎,從微博與微信的人際關係的不同表現入手,分析研究互聯網中的人際關係及特征。

    關鍵詞:微博;微信;人際關係;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0-0020-02

    人際關係是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這兩門學科共同關注的主要領域,社會學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係,心理學將人際關係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係。筆者在此主要考察人際關係中的信息傳播特征。“社會傳播是在一定社會關係中進行的,又是一定社會關係的體現”[1]。人是社會動物,每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行為模式及價值觀,然而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組織及個人與組織之關係均有極大的影響。互聯網的發展使個體在人際溝通方麵呈現多重性,尤其是諸如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興起。筆者以微博、微信上的人際關係為例,分析研究互聯網中的人際交往及人際關係的表現與特征。

    一、兩大平台的自述

    微博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的信息共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台,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微博具有以下特點:1.關注機製:分為可單向和可雙向兩種,但無論哪一種的關注機製都能讓關注者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2.簡短內容:用戶可以以圖片、文字、鏈接的方式發表內容,以140字為上限;3.實時信息:最新實時信息,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客戶端等多種手段,隨時隨地地發布信息和接受信息;4.廣向式的信息發布與獲取:公開的信息,誰都可以瀏覽,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來獲取信息。

    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移動即時通訊工具,主打熟人社區。一對一的私密溝通,能長期與通訊錄中的好友維持一種強關係。與微博一樣,微信也屬於社交網絡工具,所不同的是,通過微信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具有針對性,是定向式的,私密性的。

    “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兒”與“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分別是微博與微信的自述,從其中我們就可看出二者的不同之處:微博重參與,微信重表達自我。微博可能更像是一個公開網絡,人們公開分享信息,不管他們說什、發布什,大家都可以看到,天生就是一個傳播和媒體的工具,相較而言,微信更像是一個私人網絡,人們是在朋友之間分享信息內容,相互之間都認識。

    二、互聯網中的人際關係向度

    翟學偉從社會交往的結構上把社會交往分成四種關係類型,他認為任何交往都應有兩個重要的維度,一個是時間上的,指預計交往時間的長短,另一個是空間維度,指個體在交往中的變動可能導致的選擇性。這兩個維度形成四個象限,這四個象限中體現了四種關係:約定關係、鬆散關係、固定關係與友誼關係。

    1.約定關係:交往時間短,空間變動低的關係,約定關係在市場和組織中較為常見。

    2.鬆散關係:交往時間短,空間變動高,交往雙方不需要進一步發展關係。

    3.固定關係:交往時間長,空間選擇低,中國人的交往模式屬於這一類。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論人際關係向度在互聯網中的可能性表現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論人際關係向度在互聯網中的可能性表現並對今傳媒(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