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華日報》輿論引導的藝術性研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新華日報》輿論引導的藝術性研究

    《新華日報》輿論引導的藝術性研究

    傳媒調查報告

    作者:楊莉菊 伍婷

    作者簡介:楊莉菊,女,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輿情研究;伍婷,女,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編輯出版研究。

    摘 要:《新華日報》一直是中共中央聯係群眾、宣傳政治主張的重要平台。在“重慶談判”中,《新華日報》以獨有的表現形式和操作方式,在輿論引導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華日報》冷靜應對國民黨黨報的圍攻,積極塑造和引導輿論,以突出的輿論引導藝術,即:實效性、權威性、開放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成為了國共雙方輿論博弈中的佼佼者。

    關鍵詞:新華日報;中共中央;重慶談判;輿論引導

    中圖分類號:G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0-0038-02

    一、引 言

    《新華日報》一直是共產黨發表主張、宣傳思想、教育群眾的重要平台,被陸定一喻為“人民的報紙”[1],所謂的“發表主張、宣傳思想、教育群眾”,其實質就是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在“重慶談判”中,《新華日報》將它的這一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優秀的新聞輿論引導藝術可以提高新聞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說服力,讓受眾更易理解和接受。列寧說:“每個宣傳員和鼓動員的藝術就在於,用最有效的方式影響自己的聽眾,盡可能使某個言論對他們有更大的說服力,更容易領會,留下更鮮明更深刻的印象”[2]。抗戰勝利後的“重慶談判”,是國共雙方圍繞“軍政”和“憲政”所進行的一場尖銳複雜的輿論鬥爭,在這場鬥爭中,《新華日報》抓住了受眾的心理訴求,多方協調和引導輿論,用最有效的輿論引導藝術影響了自己的讀者,在國統區進行了積極主動、廣泛深入、強力有效的輿論引導。

    二、時效性:把握傳播時機,從“準度”上引導輿論

    把握好傳播時機,在輿論的臨界點上準確把握輿論方向,是輿論引導藝術中的關鍵。媒體必須審時度勢,輿論引導既要得力、又要得當,對於共振時的輿論,如果不是以防止共振作為引導目標,而是一味地去“統一思想”,則結果可能會出現“飛去來器效應”,造成與預期相反的輿論效應。因此,抓住時機,準確把握當前的輿論方向,對負麵輿論進行適度幹預,輿論引導效果會更佳。

    1945年8月14日至23日,蔣介石在《中央日報》上連發三封電報邀請毛澤東來重慶談判。蔣介石以一種反攻為守、以退為進的方式給中共出了一個難題。國民黨《中央日報》《掃蕩報》等報紙在國統區大肆宣傳蔣介石的“真誠”與“大度”來誤導受眾。很多不明真相的報刊也跟著附和,當時的《大公報》針對蔣介石的“邀請”發表了社論,讚蔣介石“藹然誠坦,溢於言表”[3]。

    由於蔣介石三封電報的突然出現,在有望和平談判的信息刺激下,公眾渴望和平建國的情緒在較短的時間內高漲,並且較為迅速地在國內外蔓延,輿論熱度持續升溫。在這個臨界點上,中共即《中央日報》在輿論引導中若稍有不慎,則後果不堪設想。顯然,在毛澤東來渝之前,《新華日報》在“邀毛談判”問題上中處於被動狀態。對於國民黨報係的高調宣傳,《新華日報》抓住了民眾渴望和平談判的“興奮點”和國共矛盾的“疑惑點”,堅決給予反擊。8月27日,《新華日報》刊載了《中共中央對目前時局的宣言》一文對國民黨提出“六項措施”的要求,堅決要求“和平、民主、團結”並表示“願意與國民黨和其他民主黨派求得協議” [4],以此來澄清事實,解釋疑惑,疏導輿論,幫助民眾了解中共的政治主張和國民黨的真正意圖。

    三、權威性:利用“意見領袖”,從“高度”上引導輿論

    《新華日報》利用登載“意見領袖”和其他社會團體的發言和申明,通過“發言者”身份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去宣傳和帶動、去感染和引導,以二級傳播的方式營造輿論生態,不斷影響民間的輿論傾向,擴大自身的輿論影響力。

    一方麵,《新華日報》直接登載了黨中央的文件、毛澤東同誌和周恩來同誌的講話和黨的駐重慶代表團的發言,如1945年9月18日《周恩來在參政會上的講話》,積極宣傳中共的政治主張,利用權威發布引導輿論。另一方麵,登載一些“意見領袖”和其他社會團體的發言和申明。如9月14日《中國第三黨領袖章伯鈞對目前時局發表談話》,通過章伯鈞的言論來透徹分析當前局勢,用理性呼喚真正民主化;9月28日,刊登了民主人士範增年的《國共談判之我見—致編者的信》,信中範先生熱忱地提出了“國共談判”的三點個人意見,觀點明確,影響頗大。除此之外,《新華日報》還先後刊登了很多有影響力的民間組織和社會團體的言論,如《成都文化界對時局的呼籲》《中國婦女聯誼會對時局宣言》《中國青年黨對目前時局發表主張》等[5]。通過對社會各黨派、團體和知名人士的意見進行報道,營造支持性輿論生態,強化輿論、擴大影響,更為廣泛地引導公眾輿論。

    四、開放性:運用多種傳播技巧,從“廣度”上引導輿論

    (一)靈活報道,因勢利導

    《新華日報》在報道“重慶談判”這一大事件時,采用的是選擇性的報道,對於利於中共自身的正麵輿論作突出報道,負麵信息則作弱化報道。這與《中央日報》的“少報道或不報道”的回避政策不同。蔣介石邀毛澤東來渝談判的三封電報,《新華日報》放在了二版最下層最不顯眼的位置,用一欄標題或兩欄標題刊登,標題簡單。而卻針對蔣介石第二封電報“受降權”的問題,也是國共雙方談判前的直接矛盾,《新華日報》配發了社論,來揭示蔣介石的內戰陰謀。1945年8月22日,《蔣介石先生致電後》的社論被國民黨當局扣下,《新華日報》被迫開天窗,第二天以單頁的形式再隨報遞送。這一行為在當時引起了很多讀者的注意,反而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效果。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新華日報》輿論引導的藝術性研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新華日報》輿論引導的藝術性研究並對今傳媒(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