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球化進程中媒體人的文化責任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全球化進程中媒體人的文化責任

    全球化進程中媒體人的文化責任

    媒介批評

    作者:李海峰

    作者簡介:李海峰,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雜誌社編輯,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

    摘 要:中華民族複興的時代背景就是全球化,全體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會為中華民族的複興提供思想基礎和理論保證,媒體人作為全體中華兒女中的文化先鋒,更需要以中華文化本位的立場,承擔起促進中華民族複興的文化責任,增強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關鍵詞:媒體人;文化自覺;中華民族複興;文化主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0-0054-02

    全球化進程中,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進行的,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推進了文化全球化的進程,世界正越來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村”。每個國家或者民族在與他者的交往中,不斷模糊著自他的界限,人們更加頻繁地搬遷到世界各地居住、工作、生活,也逐步地在與他者的對比中確認著自身的文化身份。中國精英分子熱衷於移民、接受西方教育,因此有以美國大使駱家輝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人,長著中國人的麵孔、有著中國人的名字,卻從骨子體現著美國的價值觀。這樣同是中華兒女卻秉承著不同價值觀的時代,更需要探討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明確當代中國媒體人的文化責任。

    一、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

    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就是堅持中國文化自身的主體意識、身份認同或價值本位,是以自身獨具的文化作為主體,站在促進民族發展與國家強盛的角度對於各種多姿多彩的外來文化進行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吸收和接納的態度。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絕不是封閉保守,也不是喪失自我,崇洋媚外,隻有這樣堅持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之林,偉大中國的複興才有可能。“中華民族首先必須站穩自己的立場,那樣才能開始偉大中國的複興”[1]。海外學者對中國文化的前景做了如此的評斷和展望。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的推進,中國本土文化傳統的延續日益衰微,西方的價值觀與學術理念在中國大行其道,中華民族的主體身份認同或者說中國文化本位意識的迷失已成為當下中國急迫而嚴峻的困境。

    20世紀初,中國學者就提出了中國文化本位的概念,1935年,十位著名的教授發表宣言“從文化的領域麵去展望,現在世界麵固然已經沒有了中國。而中國的領土麵也幾乎沒有了中國人。[2]”這是教授們的沉思與憂慮,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自我認同與發展往往依賴於文化的凝聚力,同時民族特質,民族精神、大一統的國家觀念的重要構成因子是傳統的文化。這樣的論斷在當時可能有些誇大其詞,而現在用於我們中國80後年輕人的思想上可以說是名副其實,他們熟知好萊塢、麥當勞、日本動漫、韓國大片,卻極少有人知道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這些先哲的思想和著作。

    中國文化本位並不意味著中國文化本身全部都是優秀的,不需要接納外來文化,不需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成熟的法律製度,而是說接納和吸收先進外來文化有前提條件,那就是站在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從中國的國情和實際情況出發,在不喪失中國固有優秀文化的前提下的有選擇、有鑒別的吸收和學習。

    跨入近代以來,麵對西方現代化先行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大規模入侵,中國人為中華民族的複興在西化的道路上展開了艱難的求索。而在被動地對西方文化的學習過程中,“首先學習西方現代化中的那些結果性和表麵性的東西,然後才一步步向前溯源,逐漸剝離出西方現代化中的那些原因性和根本性的東西。這種時序倒置特點在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曆史上表現為三部曲:學習西方的實用技術以實現器物層麵的變革(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憲政體製以實現製度層麵的變革(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科學民主思想以實現精神層麵的變革(五四新文化運動)。[3]”在這一係列的變革中,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被認為是落後的根源,被冠之以落後的,腐朽的標簽,遭到人們的一致批判,中國文化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當今中國發展的文化抉擇是中國麵臨的重大問題,從五四運動開始就批判傳統文化,把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貶得一無是處,卻沒有考慮五千年的曆史如同接力棒一樣,前人都跑得很好,最後一棒落後了,把失敗的原因卻歸因於曾經領先的前幾棒,是不公平的,中國的漢唐盛世曾經是世界領先的文明水平,不能簡單地把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歸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文化中蘊藏有人類同宇宙和諧共處的獨特智慧,這種獨特性是中國文化獨具的特色和生命力。中國傳統文化經曆千年風霜仍然延續著,這讓每一個華夏子孫為之欣慰。當今,麵對外來的強勢文化的入侵,中國傳統文化除了對其融合和超越,更關鍵是要堅持民族的自信力和文化本位意識。

    當今世界的競爭也逐步由過去傳統的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科技創新等硬實力競爭而轉變為由文化號召力、價值觀感染力、道德影響力等所構成的軟實力競爭,因此每個國家的本位文化建設就關係到國家綜合實力競爭的問題。美國非常重視文化戰略,不斷向世界其他地區輸出美國文化、價值觀念,通過推動全球民主化和促進人權來維護和實現其全球戰略利益。而中國也是這一輪文化競爭中的受害者,中國的年輕人花費巨大時間和精力學習和熟悉英語及西方文化,但對於《論語》《道德經》《黃帝內經》等中國經典卻一無所知,顯示出我們國家在西方文化侵略下,本土文化的缺失。

    毋庸諱言,中國文化也不是完美無缺的,以儒家為主體的中國文化側重的是人的生存的價值,而不是技術器物層麵的進步,因此也揭示出中國文化在現代科技主導社會的困境。中國文化側重人文的主體性,重視對主觀世界的改造,輕視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中國哲學強調模糊性、概括性、和諧性,而對於清晰性、分析性、鬥爭性注意得不夠,同時中國文化有“重道輕術”的傳統,對於科學技術等不夠重視等,但這些不足並不能掩蓋中國文化在處理人和人的關係、人和社會關係、人和宇宙關係中體現出的獨特智慧,如“天人合一、和諧、人性本善、民本、修身、德治、孝道、仁愛、大一統的國家觀念”等思想都是優秀的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念。堅持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就是要堅持中國哲學傳統這些固有的對於國家和世界都有積極影響的而又是中國所獨特的價值觀念,不僅僅要固守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而且要用優秀的中國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去影響世界,促進人類的長遠發展和世界和平,體現出中國作為文化大國的魅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全球化進程中媒體人的文化責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全球化進程中媒體人的文化責任並對今傳媒(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