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麵媒體改變“平麵化”思維和運營模式探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平麵媒體改變“平麵化”思維和運營模式探究

    平麵媒體改變“平麵化”思維和運營模式探究

    媒介經營

    作者:吳陽 吳國輝

    作者簡介:吳陽,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係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媒體研究;吳國輝,男,新安晚報新聞總監、編委,高級編輯,主要從事媒體實戰和轉型研究。

    摘 要:當下,平麵媒體遭遇到新媒體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無論是新聞生產和傳播、還是廣告份額和報紙發行,都呈現出少有的窘境和困境,給傳統媒體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是,筆者認為,盡管如此,平麵媒體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新媒體,而是平麵媒體長期以來形成的平麵化思維方式和運營模式。對此,本文著重從新聞品牌“差異化”、內容“產品化”、采編“項目化”、讀者“用戶化”、生存“數字化”等方麵進行一次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和意見,試圖為平麵媒體走出目前困境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平麵媒體;平麵化思維;改變中國經營報社長李佩鈺說:“沒落的不是平麵媒體,而是被‘平麵化’的思維,是被磨平的進取心,是業者自我膜拜所營造出的高貴冷豔的假象。”

    那,平麵媒體該如何改變“平麵化”思維和操作方式呢?筆者認為可從品牌“差異化”、內容“產品化”、采編“項目化”、讀者“用戶化”、生存“數字化”等方麵入手。

    一、由“我有人有”變“我有人無”

    都市報是市場化報紙,市場化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品牌化營銷。新聞品牌化,就是要求我們有自己的新聞報道理念,自己的品牌視覺識別係統,自己的內容製造和核心價值定位,自己的忠實讀者群。

    品牌化最核心的要求,不是你有我有全都有,而是我有人無,人有我獨,人有我優。一言以蔽之就是差異化。《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強調獨家、獨到,80%的新聞內容將集中於“意義何在”,超越了僅僅報道“何時發生”的層麵。《紐約時報》則堅持做“曆史記錄者”的“精英報紙”。為了做好“記錄”,長期以來記錄下了美國和世界上發生的諸多曆史事件。他們以“刊登所有適合印刷的新聞”為標準,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新聞,哪怕有風險也要刊登。然而,在我國都市報發展黃金時期,同質化現象也發展到了極端。報紙的競爭並沒有充分地表現在差異化競爭方麵,而是更多地表現在了你做我跟、亦步亦趨、一路勾纏上。正因為如此,細觀全國大多數省會城市的同城都市報和晚報,從版麵風格到內容設置,甚至報道內容,幾乎大同小異,受眾早有怨言。

    在新媒體還沒有異軍突起的都市黃金時代,由於新聞傳播平台和資源的壟斷和稀缺,平麵媒體之間這種互相跟風的做法也許不失為一種“緊跟”或“勾纏”戰術。但在互聯網大潮衝擊下,傳媒生態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信息過載,但差異化的內容稀缺;平台過剩,但受眾的注意力稀缺。在這樣一種形勢下,如果平麵媒體仍停留在原始的“緊跟”或“勾纏”層麵,豈不等於坐以待斃。因此,在新聞同質化的泥沼,報紙應更多地集中精力和物力,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打造出在受眾市場上叫得響的新聞品牌,使自己的新聞產品由大眾化向品牌化轉變,由同質化向差異化轉變,這才是紙媒在新媒體時代參與競爭的根本。

    二、由“內容觀念”變“產品觀念”

    產品觀念,對采編人員非常重要。編輯記者再也不能僅僅埋頭內容的生產製作了。還應考慮內容生產的推送方式,考慮用戶的體驗和市場的反映。

    我們喜歡說“內容為王”,但內容絕不能僅僅理解為文字內容,你提供的服務和活動也是內容。要從“內容觀念”轉向“產品觀念”。正如有專家提出,我們現有的許多內容都是從滿足眼球的新聞角度來製作的,是作品,不算是真正的產品。它不像互聯網公司那樣針對核心人群的核心需求來產生的,是違背市場邏輯的[1]。產品,要求適銷對路。沒有市場的產品,就不能生產,市場需求高的產品則多多益善。產品化要求,必須有接替,要生產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產品化要求,必須找到你的用戶,不能自娛自樂。產品化,還必須能夠考慮到某一成功的產品是否能形成產業鏈。好的內容除了社會效益外,還需考慮能否帶來廣告收益,在報紙上售賣後能否在網絡上賣版權。更進一步考慮,能否拍成影視片,能否推出手遊?2012年12月,《紐約時報》新媒體專題《雪崩》大獲成功,這則結合文字、影音與視覺化數據的專題報導,發表6天就創造了350萬的瀏覽量,引來全球傳媒界一片讚譽,作者本人也因此獲得普利策新聞獎。值得一提的是,《紐約時報》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將《雪崩》專題報道轉製成了“電子書”向市場售買,每本2.99美元。同樣,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的成功更值得我們好好借鑒。該節目以“合家歡、萌逗、寓教於樂”的節目特點吸引了各年齡層受眾,不斷刷新收視記錄,十二期節目在CSM全國網平均收視率為2.16,平均份額達到了15.25%,最高單期份額達到了20.37%。他們也沒有步於電視節目,而是進一步將其開發成手遊產品。手機遊戲《爸爸去哪兒》上線不到一個月,下載量就突破了4500萬,日活躍度300萬人次。這款手遊《爸爸去哪兒》在客戶端的下載超過了同時推出的所有手遊節目,下載量高居第一[2]。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平麵媒體改變“平麵化”思維和運營模式探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4年10期)正文 平麵媒體改變“平麵化”思維和運營模式探究並對今傳媒(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