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並非虛無縹緲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博鼇觀察(2015年2期) 本章:正文 幸福並非虛無縹緲

    幸福並非虛無縹緲

    發展

    作者:克斯蒂安·施密特孔茨

    現在是時候強調一下幸福了。太長時間以來,全世界有太多人關注金錢,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相信如果賺到了足夠多的錢,就能夠得到幸福。但多少錢才算“足夠多”呢?而且,這種“策略”對社會、環境以及同事和家人造成了怎樣的後果?事實證明,相對富裕的國家,並不是民眾最為幸福的國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會議室和飛機上的富有經理人,或許有很多錢,但與此同時,他可能也失去了家庭和朋友,因為一天的時間畢竟隻有24小時。而家人和朋友卻是幸福最重要的來源。

    人們在乎幸福嗎?答案是肯定的。法瑞爾·威廉姆斯(Pharrell Williams)發布了新歌《幸福》(Happy)之後,開啟了一場在去年贏得全球關注的運動:世界各地有成千上萬人隨著歌聲跳舞,還把自己跳舞的視頻發布在網上,有數百萬人觀看。人們購物時也在乎幸福:可口可樂(Coca Cola)不僅幫助人解渴,同時還讓人更幸福——至少廣告上是這說的。有關“幸福”的書登上了暢銷榜,“大笑俱樂部”(Laughter Clubs)不僅能在其發源國印度找到,其他國家的人也有機會參與其中。今天“身心健康”已經成了一門大生意。甚至連越來越多的大學和商學院也開始教授生活中如何變得幸福,如何傳播幸福,而不再隻是教人如何銷售產品或服務(如可口可樂和健康)。泰勒·本-沙哈爾(Tal Ben-Shahar)開設了一門哈佛大學曆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其主題就是幸福。在斯坦福商學研究生院,可以學習“設計幸福”的課程,在筆者供職的慕尼黑商學院(Munich Business School),國際學生也在與德國學生一道學習“幸福是成功的因素”。

    幸福的定義

    聯合國(UN)在2012年宣布每年3月20日為“國際幸福日”,幸福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就在之前一年,聯合國剛剛通過了曆史性的65/309號決議,鼓勵成員國走全麵發展道路,並“進一步製定能更好地體現追求幸福和福祉在發展中的重要性的措施,以指導其公共政策”。人們不僅承認幸福是一項基本的人類目標,還承認它是一項普世的人類目標。《2013年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3)中談到,“目前全世界的呼聲越來越響亮,要求政策更緊密地與民眾在描繪自身福祉時所真正重視的問題相結合。”

    不丹將幸福作為政治決策時的基礎因素,在這方麵,它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先驅和發起國。世界各國的領導人受其啟發,不再隻把國內生產總值(GDP)當作各自國家發展的主要指標,而開始效仿喜馬拉雅山麓這個曾施行君主製的小國,考慮不丹的國民幸福指數(GNH)中所包含的因素。該指數包括124個組成部分,以供地方和中央政府機構檢驗在哪些領域最需要調整政策。近幾年來,其他國家也參照了不丹的經驗。英國國家統計署(ONS)現在定期收集福祉數據,包括幸福感、生活滿意度,以及焦慮感。歐盟(EU)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一項涵蓋所有歐盟成員國的福祉指數。在巴西,“國內幸福總值”(Felicidade Interna Bruta)已經成為政治決策過程中一項廣泛應用的工具,尤其是在社區層麵。

    但究竟什是幸福(或者用學術界的另一種說法“主觀福祉”)呢?經合組織(OECD)對主觀福祉的定義是“良好的精神狀態,包括人們對其生活做出的所有各種積極或消極的評估,以及人們對其體驗做出的情感反應”。這一定義凝煉了心理學、經濟學、哲學、神經科學等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多年來討論的成果,也包含了經合組織提議衡量的三個因素:

    - 對生活的評價:對個人的生活或生活的某個具體方麵所做出的反思性的評估。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博鼇觀察(2015年2期)》,方便以後閱讀博鼇觀察(2015年2期)正文 幸福並非虛無縹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博鼇觀察(2015年2期)正文 幸福並非虛無縹緲並對博鼇觀察(2015年2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