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癸酉之變”看官場作風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領導之友(2015年11期) 本章:正文 從“癸酉之變”看官場作風

    從“癸酉之變”看官場作風

    曆史長廊

    作者:張文敏

    公元1813年(農曆癸酉年),紫禁城中發生了一場兵變,史稱“癸酉之變”。當年的10月,一群天理教徒占領紫禁城,試圖攻下大清皇宮,最終被圍剿而失敗。從曆史角度看,“癸酉之變”隻是一次不成功的農民起義,諸如此類的農民起義看似曆朝曆代都有;從現實角度看,這次起義卻能清晰地折射出大清的官場百態和各種陋習,給當下官員以借鑒和啟迪。

    實際上,這次農民起義談不上任何周密性,從正式起義的前一年開始,各級官員就已經陸陸續續得到了天理教徒要起義的相關信息,但他們卻像商量好了一樣保持緘默、極力躲避,最終把禍患引入了紫禁城。兩天一夜間,紫禁城刀光劍影、亂箭齊飛,皇宮侍衛隊驚慌失措,死傷過百……“癸酉之變”讓嘉慶皇帝嚇出了一身冷汗,但更讓他震驚和憤懣的則是各級官員的庸懶疲怠和敷衍作風。但是,盡管他看到了個別官員的“因循疲玩”並下令嚴懲,卻沒意識到這場兵變影射的已經不單是官員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大清官場的不作為。

    一、官員又貪又懶,唯上不唯下,升官發財是唯一目的

    官員為發財而做官是由權力設置機製決定的,權力設置決定了資源分配方式,加上體製原因,清末官場中,官員升遷不靠政績靠上司,所以不讓上司(最大的上司是皇帝)知道在自己管轄範圍內出了亂子最重要,有條件的話還要爭取給上司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有一位吉倫大人,就在天理教徒起義前夕,他最上心的事還是嘉慶帝要從木蘭圍場回京了,自己一定要做好接駕和安保工作,確保皇帝對自己的服務滿意,這樣自己升遷的機會就大得多,其他天大的事都可以往後靠。

    為升官發財而做官,追求目標的狹隘性決定了官員做事的立場和方式不會多高大上。“唯上”的做法是最安全的,無論什事都讓領導說了算,領導高興了,自己就仕途平坦,即便決策失誤,板子也不會打到自己身上。如鹹豐帝的軍機大臣王文昭,人稱“溜溜球”,每到征詢意見,讓軍機大臣表態時,他就裝聾作啞,故意讓皇帝拍板,而他自己也一直位居高位。

    整個官場中,貪、懶、唯上的官員們似乎都春風得意,升遷不斷,這種明顯的“帶病提拔”現象會產生越來越強的負麵影響,進而帶壞整個官場的風氣。

    二、官員怕擔責任,會踢皮球,個人利益第一位

    “多磕頭,少說話”是清朝三代元老曹振鏞的官場心得,也道破了一項官場法則:做事越多,出事的概率越高,不幹活兒最保險。“癸酉之變”前,汪楠的殺人滅口,豫親王的息事寧人,吉倫的隻巡城門等,都是怕擔責任而遇到問題繞著走的具體表現。美國著名漢學家、曆史學家費正清對“癸酉之變”的分析入木三分:大清官員們個人利益至上,個個都在坐等出事!魏源曾這樣概括清代的官場風氣:“不擔責任是成熟穩重,會踢皮球是聰明智慧,得過且過是辦事得體!”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領導之友(2015年11期)》,方便以後閱讀領導之友(2015年11期)正文 從“癸酉之變”看官場作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領導之友(2015年11期)正文 從“癸酉之變”看官場作風並對領導之友(2015年1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