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躍進”中山東的兩次饑荒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炎黃春秋(2014年3期) 本章:正文 “大躍進”中山東的兩次饑荒

    “大躍進”中山東的兩次饑荒

    求實篇

    作者:李偉 王毅

    在“大躍進”運動中,山東表現狂熱。於是遭受了兩次饑荒,成為全國的重災區。這兩次饑荒,少見披露。

    一、第一次饑荒:早於全國大饑荒,以濟寧事件為開端

    1.“濟寧事件”的發生

    濟寧當時指的是濟寧專區,位於山東西南部,管轄濟寧、菏澤兩地20多個縣注1。“大躍進”運動中全國的大部分地區出現的饑荒是在1960年春節前後,而濟寧的饑荒比其他地方來得早,在1958年冬季就開始出現糧食緊張局麵。山東全省16萬個農村公共食堂中有37%缺糧,聊城40%的縣缺糧,而濟寧卻有53%的縣糧食告急。注21959年春節後災情日趨嚴重,3月份達到高潮,成為當時聞名全國的嚴重事件。

    據統計,濟寧專區從1958年冬至1959年春共外出逃荒14萬餘人,因營養不良造成水腫病人62萬餘人,非正常死亡2756人,牲畜死亡率在50%左右。注3到4月底,全區累計發病839925人,治愈616938人,占總發病數的73.45%;5月4日以後水腫病又在逐日上升,多數縣是直線上升,至19日止,累計發病1204972人,治愈859194人(占70%以上),死亡2383人(絕不止此數),現有病人343395人;十幾天來,平均每日比4月底增加病人7470人,災情蔓延。注4

    全區自1月份以來共發生群眾性的搶糧事件339起,其中僅鄆城一縣即發生262起,金鄉、鄆城曾發生攔截運糧的汽車、馬車5起,從規模上看,最多6000多人,少則幾十人。注5據巨野、成武、金鄉三個縣反映,當地樹頭全部吃光,榆樹皮扒光,並吃麥苗、豌豆苗。由於群眾吃樹皮、野菜,連續發生中毒事件20餘起,中毒者共5600餘人。金鄉縣於1959年元月份在魚城公社開始發現水腫病人5000餘名。由於領導重視不夠和缺乏治療經驗,到3月初發展到3900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2%,其中仍以魚城公社為最重(全公社8萬人口中,患水腫病的有17295人,占全社總人口21.6%)。截止到4月26日,全縣累計發病10242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6.5%(其中複發二次以上的58034人),除治愈大批病人外,在現有28310名病人(占總人口4.5%)中,複發的就有13667人,占現有病人的48.2%。注65月20日統計,梁山縣水腫病發病55674人,治療45796人;汶上縣水腫病發病25779人,治療18376人。注7

    各地連續發生販賣人口案件49起,其中曹縣30起、巨野7起、鄆城5起、-城5起。-城某村張老漢將自己16歲的女兒以23元、69斤糧票賣給他人為妻。另外,棄嬰、賣嬰現象也比較嚴重,金鄉、單縣等地不少於數十起。注8巨野縣共62萬人,有42萬人需要救濟,到5月份,全縣水腫病、幹結病等共有6萬人。注9有些人麵黃肌瘦,行走無力,摔倒爬不起來。某社有24人,由於體質非常虛弱,一天隻澆了1畝麥子。巨野全縣72萬畝春地,隻耕種了22萬畝。農業生產陷於停頓。大批勞力外逃,幹群關係緊張,有些幹部對工作失去信心,群眾情緒也極不正常,整天愁眉苦臉,完全無心過日子。注10

    嚴重的災情衝擊著市場,市場上食物價格暴漲,市場上的榆樹皮4角錢一斤,幹辣椒每斤4.8元、胡蘿卜每斤9角,幹小魚每斤1.8元,餅幹1角錢1片,雞蛋每個1.51.7角。熟食品價格更貴,熟藕每斤6角,地瓜麵窩頭每個1角(約2兩重)、地瓜麵包子每個1角(約3兩重),熟小魚每斤1元。注11飛漲的物價加重了災難的進一步蔓延,農業生產幾乎陷於停頓。山東省省長譚啟龍親臨災區,從1959年3月21日起在濟寧待了22天,經過實地考察,認為濟寧問題非常嚴重,“其惡果已不亞於廣西事件”。注124月11日,譚自巨野縣給省委書記舒同發信,請其轉報中共中央和**,從而引起了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視。

    2.“濟寧事件”發生的原因

    第一,客觀上連年受災,糧食不足。1957年7月上中旬,山東連降暴雨,大部分地區瞬成澤國。濟寧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最大降水量817毫米,780萬畝土地被淹,房屋倒塌107萬間,受災人口281萬,死亡355人,傷1440人,缺糧戶在60%以上。注13到了秋季,山東大部分地區又遭到了嚴重旱災。先澇後旱,使山東農業遭到重創。1957年全省糧食總產量225億斤,比1956年減產18%。隨後進行的“大躍進”運動,大批勞動力被抽調搞各種運動,致使1958年秋季成片的莊稼無人收獲,再加上對糧食實行高征購政策,造成糧食嚴重不足。

    第二,山東“大躍進”運動發動早,規模大。山東早在1957年洪水災害過後就開始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揭開了“大躍進”的序幕。山東光大型工程就有155項,小型工程16萬個左右,動員青壯勞力近千萬人,投資9億元(有6億元取之於公社,每人負擔15-20元),侵害了百姓的利益,擠占了百姓的糧食。

    第三,“浮誇風”、“共產風”盛行。山東雖然是產糧大省,但糧食生產水平一直很低,如濟寧1958年畝產229斤,1959年260斤。雖低產量卻高浮誇,虛報嚴重。1958年濟寧糧食總產量一度報到60億斤-90億斤,最後實產核定為35億斤,但仍然偏高,實際上隻有25億斤;1959年雖然注意了產量落實,估產30億斤,實際上是17.26億斤。按浮誇的數字進行征購,致使征購過頭,農民吃空。在生活安排上,窮日子當富日子過,吃用無度,管理不善。1958年冬到1959年春,濟寧水利工地上人數最多時達100餘萬人,接近全區勞力總數的三分之二,前方吃了後方的糧食。注14平調老百姓財物,大辦公共食堂,造成百姓營養不良,但又不準社員自己生火做飯,使社員失去了自救的最後希望,致使災難發生。有些領導對於嚴重的災難又不能正視,反而認為是壞人的破壞、幹部的右傾保守所致,於是大搞階級鬥爭,采取了反瞞產私分的做法,不但使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反而雪上加霜。“濟寧事件”是隨後全國“大躍進”運動災難的一個預演、一個縮影。

    3.解決“濟寧事件”的對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炎黃春秋(2014年3期)》,方便以後閱讀炎黃春秋(2014年3期)正文 “大躍進”中山東的兩次饑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炎黃春秋(2014年3期)正文 “大躍進”中山東的兩次饑荒並對炎黃春秋(2014年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