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大學生轉專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考試周刊(2014年67期) 本章:正文 淺析大學生轉專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淺析大學生轉專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高教改革與發展

    作者:魏其豔

    摘 要: 轉專業政策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體現。大學生轉專業有內因和外因, 其中學習興趣和就業前景是主要動機。大學生轉專業是對高考“一考定終生”的彌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轉專業學生麵臨學業適應等問題,給學校管理帶來一些難題。高中階段針對學生給予職業指導、完善高考招考製度、對大學新生開展專業思想教育、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輔導及針對轉專業學生的不適應方麵做心理輔導及學業幫助,可以解決轉專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大學生轉專業 存在問題 應對措施

    中國本科大學生轉專業始於2002年複旦大學,隨後諸多高校相繼出台轉專業政策,教育部於2005年頒布並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對大學生轉專業做出了明確規定,即“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學生轉專業由所在學校批準”,繼而自2006年起全國高校相繼出台轉專業的相關文件。

    何為專業?何為轉專業?潘懋元、王偉廉主編的《高等教育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0)中的定義是:專業是課程的一種組織形式。因而在談到課程時,也就包含這種組織形式。薛國仁綜合各類專業定義的優缺點,自行下了一個定義:專業是指根據學科分類和社會職業分工需要分門別類地進行高深專門知識教與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這個專業定義既有高深專門知識教與學活動的屬性,又有分門別類地進行這種活動的基本單位的屬性。

    我國大學生在填報高考誌願時大多選擇了自己將要學習的專業。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大學生發現對所學專業不滿意,根據自己的意願,通過學校製定的轉專業政策及程序,從一個專業轉向另一個專業進行專業學習的行為,即轉專業。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轉專業製度不僅是教育製度的革新和進步,而且是更尊重大學生主體精神、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的體現。這對高校教育和管理,對大學生全麵、和諧、健康發展都起到積極作用。目前,大學生轉專業已成為高校的一項常規性工作且已製度化。

    一、中國計量學院學生轉專業政策介紹

    中國計量學院是我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業唯一的本科院校,是一所具有鮮明的計量標準質量檢驗檢疫特色的浙江省重點建設大學。全日製在校本科生14200人,研究生1200餘人。轉專業政策的製定和實施是彰顯學校辦學理念的學校管理行為之一,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學校轉專業管理辦法經曆了兩次改版,對轉專業對象(本科一、二年級學生)、條件要求、操作程序及教學管理做了相應規定。符合條件要求的本科學生在大一、大二兩個學年四個學期均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成功轉專業後不能再申請轉出。專業所屬人文社科類、理工科類專業學生可相互轉專業,藝術類專業和非藝術類專業不能互轉。

    符合條件的學生提出申請,學生所在二級學院審核同意後將相關材料交擬轉入二級學院。擬轉入學院根據擬轉入專業的要求,對擬轉入學生進行考核,如報考人數多於計劃數,須至少考核2門主幹課程。原則上轉後專業內大行政班班級人數不得超過45人,小行政班(藝術、外語等)人數不得超過25人。學生轉專業後執行新專業的培養計劃,已修課程如新專業培養計劃未做要求,可申請剔除該課程。

    二、大學生轉專業的原因

    綜合研究者調查,大學生轉專業的原因可以分為內因和外因。內部原因有個人興趣愛好、填報誌願時對專業了解程度、專業滿意度、專業適應程度等。外部原因有專業的熱門程度、就業前景、父母文化程度、專業是否屬於調劑等。

    1.個人興趣愛好是大學生轉專業的主要動機。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部分大學新生在入學後發現自己對所學專業並不感興趣,從而導致失望、沮喪等負麵情緒,甚至出現厭學、沉溺於網絡遊戲等問題。學生不能讀自己喜歡的專業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一是父母專製,逼迫學生學他們認為有前途的專業,不考慮學生的喜好;二是考分不高,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三是信息不對稱,在填報誌願的時候對所選專業認識不足,對自己的興趣並不真正了解。大學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偏好、能力可能會發生顯著變化,表現出與就讀專業的不匹配性,使其特長與能力無法得到較好地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轉專業可謂是高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體現。

    2.就業前景是大學生轉專業的主要動機。部分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謀求更好的職業,專業就業前景成為大學生選擇專業時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大學生在選擇轉專業時一個主要考慮因素是未來就業。特別自高校擴招以來,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壓力日益增大,較好的專業意味著較大的競爭優勢,自然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吸引力。中國計量學院特色專業為計量標準質量檢驗檢疫,其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和質量管理工程專業就業較好,在申請轉專業時,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轉專業申請人數/接收人數最高時達43。

    三、大學生轉專業的利

    1.對高考“一考定終生”的彌補。在高考錄取時,隻有30.9%的學生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是第一誌願,而高達69.1%的學生是非第一誌願,其中被調劑錄取的占42.2%[1],使得學生非常有可能進入一個興趣不匹配或不了解的專業,學生極有可能對此專業不感興趣、學習能力不強,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轉專業政策是對高考“一考定終生”弊端的一種彌補,為大學生的個人成功發展提供另一種可能。

    2.轉專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研究表明,成功轉專業的學生相比轉專業失敗而繼續留在原專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這符合各大高校實施轉專業製度的初衷。學生對自身和專業是否匹配這個問題考慮了很久,然後慎重地做出轉專業的決定,一旦成功,就會更珍惜在新專業的學習機會,產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和自我效能感,同時經過理性的選擇,新專業相比原專業確實與學生自身興趣、性格和能力更匹配,從而使學生適應起來更容易,更能獲得學業上的成功,建立專業認同感和個人成就感。

    3.縮小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大學生正處於職業生涯探索與生涯定向階段[2]。與普通大學生相比,轉專業大學生進行了與專業相關的探索及職業探索,更早地把專業選擇和今後職業發展聯係起來,這一過程對他們之後的職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進行的“十年本科生就業跟蹤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有過轉專業經曆的大學生在以後的職業發展過程中“主持或專家”及“業務骨幹”所占的比例都比沒有轉專業經曆的大學生大。

    四、大學生轉專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方麵。對大學生而言,與中學階段相比,存在環境、生活、人際交往和學業適應等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業適應問題。對轉專業大學生而言,還需再次麵對因轉專業帶來的專業適應性問題。張大鈞認為,適應性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改變自身或環境,使自身與環境協調的能力,它是認知和個性因素在個體適應—發展—創新行為中的綜合反映,是個體生存和發展中必要的心理因素之一[3]。唐文清認為大學生專業適應性是指大學生在基本能力素質和個性特征的基礎上,通過與所學專業及專業環境相互作用,主動調整自己的專業認識和學習行為,達到自身在專業上和諧發展的心理和行為傾向[4]。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考試周刊(2014年67期)》,方便以後閱讀考試周刊(2014年67期)正文 淺析大學生轉專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考試周刊(2014年67期)正文 淺析大學生轉專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並對考試周刊(2014年67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