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承譜牒文化精神,展莘莘學子風采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考試周刊(2014年67期) 本章:正文 承譜牒文化精神,展莘莘學子風采

    承譜牒文化精神,展莘莘學子風采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王建仁

    在研究性學習的校本化開發和實施過程中,我們因地製宜挖掘鄉土資源,借學校周邊村落興修宗祠、修繕家譜興盛之風,走出校門,走進鄉土社會,開展對本地譜牒文化的學習探究,現就選題、研究、成果三個方麵做介紹。

    一、選題:著眼於精神熏陶和文明傳承

    1.燦若群星的文化瑰寶。

    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清代學者章學誠說:“夫家有譜,州有誌,國有史,其義一也。”炎黃子孫,傳世家譜,燦若群星。一本家譜,雖然記載的是族姓曆史和世家沿革,但透過字行間,可以看到中華大地的曆史風雲變幻和人間世事滄桑,沉甸的文化分量遠非一姓一族,而是中華民族深厚文化的根基。

    曆代修譜都十分重視其對規範人生和教育子弟的積極意義。為了讓後人懷念遠去的記憶,重溫祖先的優秀,繼承優良族風,對族中功德卓異、堪為楷模的曆代先賢和當今事業有成的名人俊傑,或立傳褒揚,或收錄簡曆,以此激勵後人,光前裕後,麵向未來。

    家譜不僅記錄家族名人的崇高業績,更倡導一種“家風”、“族風”,它蘊含著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理想,折射出民族文明的進取精神。如同日月星辰,伴隨著時空,匯聚光芒,照亮天地,永久永久。

    2.繼往開來的發展遠景。

    改革開放以來,鄉土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家族生存散居化,家庭組成小型化,人口流向城鎮化,就業趨勢多元化,傳統意義上的宗族結構和宗族觀念受到了衝擊,族人,尤其是族中老人感同身受。因此,修譜承載著族人的精神寄托,對重溫親情、彰顯家風、召喚凝聚力的強烈企盼。我們研究小組成員代表參加了陽湖禮嘉周陳橋王氏的頒譜典禮,描述了這樣的場景:頒譜慶典,懸燈結彩,鼓瑟吹笙。族中子弟,濟濟一堂,麵對遠祖遺像,全神貫注,聽先世故事講演,聽族中長老講祖傳家風,弘揚厚德做人。置身於此,無不感受其中精神力量。

    修家譜、講家風、樹美德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受到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央電視台考察民情俗風,推出“你的家,家風是什”的專題采訪報道,對外來工子弟、路人過客進行現場采訪,即時報道,弘揚優良家風,崇尚家庭美德,傳遞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正能量。

    緊跟時代步伐,當今修譜更多地吸收了時代元素。陽湖人修譜,提倡平等,不分男女嫡庶,乃至入贅女婿,皆平等入譜,打破了陳規,注入了新的思想觀念。更有一些族譜與時俱進,開始探索電子化、數字化的牒編創新,讓我們看到了譜牒文化的發展遠景。

    3.植根鄉土的課程資源。

    譜牒文化資源是極具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開發條件得天獨厚。尋根認祖、興祠修譜的社會大環境為課程開發提供了豐富的文史資料和優質的實地考察場所。

    利用本地族譜資源進行課程開發,符合國家三級課程的建構設想和學校的培養目標。譜牒文化中蘊含的鄉土意識是學生樹立國民意識的原點;譜牒文化中倡導的親情孝道,是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完善自我和改進社會能力的基因。“零距離”接觸譜牒文化資源,感悟其中積澱的、厚重的曆史文化內涵,可以增強直觀的曆史感受,提高探究知識的興趣,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懷,自覺傳承社會文明。

    二、研究:側重於習得方法和求得真知

    1.精讀譜本,搭建網絡體係。

    一本典型的家譜有譜名、譜序、譜例、譜論、遺像、像讚、恩榮錄、姓氏源流、族規家法、祠堂、五服圖、世係、傳記、族產家傳、契據文約、墳塋、名跡錄、任宦記、藝文雜錄、年譜、字輩譜、領譜字號、續後篇、纂修、捐資人名等,頭緒紛雜,內容龐博。因此隻有在綜觀家譜的基礎上,建立係統性、連貫性的理解,才能形成譜牒知識網絡和譜牒文化體係。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考試周刊(2014年67期)》,方便以後閱讀考試周刊(2014年67期)正文 承譜牒文化精神,展莘莘學子風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考試周刊(2014年67期)正文 承譜牒文化精神,展莘莘學子風采並對考試周刊(2014年67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