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習作教學需要咬文嚼字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七彩語文amp;#183;教師論壇(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習作教學需要咬文嚼字

    習作教學需要咬文嚼字

    地方專線

    作者:孫永明

    咬文嚼字,語文教學的一種普遍的真實存在。本文基於習作教學領域的視角,試著從其概念認識、原則把握、價值與意義的探尋及其有關實踐操作例談做些的思考和研究,旨在對它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有更好地把握和實踐。

    一、 概念及其原則

    先來看兩則案例——

    案例一: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在《複活》中對女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形象的塑造過程。第一次的描寫是“她是一個瘦削而醜陋的黑發女人,她所以醜陋,是因為她那個扁塌了的鼻子。”隨後,他又改為“她的一頭黑發梳成一條光滑的大辮子。有一對不大的,但是黑得異乎尋常的發亮的眼睛,頰上一片紅暈,主要的是,她渾身烙上了一個純潔無辜的印記。”……直到第二十次,才用這樣的語言描繪出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卡秋莎的形象:“一個小小的年輕女人,外麵套著一件灰色的大衣。她頭上紮著頭巾,明明故意地讓一兩綹頭發從頭巾溜出來,披出額頭。這女人的麵色顯出長久受著監禁的人那種蒼白,叫人聯想到地窖儲藏著的番薯所發的芽。兩隻眼睛又黑又亮,雖然浮腫,卻仍舊放光,其中一隻眼睛稍稍有點斜睨。”從第一次到二十次,這就是托爾斯泰精心塑造卡秋莎人物形象在進行咬文嚼字。

    案例二:選自六年級一學生習作《風雨和彩虹,就在身邊!》首尾語段及其評改。

    “風雨後總能見到彩虹。”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隻要想到它,我就會充滿力量,勇敢向前!【學生眉評:運用名言,開頭點題。有不僅讓讀者收獲了一句名言,還吸引著讀者往下讀。讚!】

    在山頂上,我終於目睹了三疊泉的源頭風景,頓時覺得這一切都沒有白費。我摘了一片樹葉,在上麵刻下了“風雨後總會有彩虹”這句話。因為,生活中會有許多“風雨”和“彩虹”,這片樹葉能讓我在“風雨”時想起“彩虹”,懷抱希望,走向彩虹!【學生眉評:①小作者對引號的使用很好。②結尾能與開頭呼應,並且寫得那激勵人心,不錯!③建議:請小作者對三疊泉的風景要寫一寫的,因為這是你好不容易登上山頂看到的“彩虹”。】

    從上麵案例可以看出,從文學大師到普通小學生,寫作都需要咬文嚼字!鑒於此,作文教學的“咬文嚼字”的概念可以有這樣的認識和界定:以參與者(主要指師生)經驗為基礎,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圍繞習作訓練要求而進行的有關主旨提煉、題材選擇、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一係列的學與教的實踐活動。

    咬文嚼字教作文應該包含兩個層麵:一是教師層麵的“教”,一是學生層麵的“學”。它應該把握著這樣的原則——

    1. 基於“標準”。我們細細閱讀《語文課程標準》,用心揣摩,就會發現並認識到——關於每個學段的閱讀與習作要求及其教學建議的論述多指向於它——咬文嚼字。例如“……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關於語法修辭知識的教學建議的論述亦如此:“在教學中應根據語文運用的實際需要,從所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和點撥。指導和點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識字、寫字、閱讀與表達,形成一定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良好的語感。……”這一係列具體要求昭示我們,必須咬文嚼字。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七彩語文amp;#183;教師論壇(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七彩語文amp;#183;教師論壇(2014年10期)正文 習作教學需要咬文嚼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七彩語文amp;#183;教師論壇(2014年10期)正文 習作教學需要咬文嚼字並對七彩語文amp;#183;教師論壇(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