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識分子打架那些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讀書文摘(2014年2期) 本章:正文 知識分子打架那些事

    知識分子打架那些事

    文化·風風雨雨的故事

    作者:宋石男

    文人相輕,由來已久。三國曹丕《典論》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清人尚鎔《書典論論文後》進一步解說,文人相輕的原因,主要有四:“一由相尚殊,一由相習久,一由相越遠,一由相形切。”用今天的話說,“相尚殊”,是審美口味不同而導致見解分歧;“相習久”,是長期廝混而造成輕視心理;“相越遠”,是政見不同而勢如水火;“相形切”,則是心胸狹窄而一味苛責他人。要之,無論相似還是相異,相近還是相遠,文人之間,容易彼此輕視,進而刺痛對方。

    1935年6月,魯迅寫《再論“文人相輕”》說:“文人還是人,既然還是人,他心就仍然有是非,有愛憎;但又因為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愛憎也愈熱烈。從聖賢一直敬到騙子屠夫,從美人香草一直愛到麻瘋病菌的文人,在這世界上是找不到的,遇見所是和所愛的,他就擁抱,遇見所非和所憎的,他就反撥。”不過魯迅與人論戰,基本靠筆,不靠手,即使與林語堂在南雲樓虎視眈眈,還是沒打起來,也算為“文人相輕”保留了非暴力的調性。

    文人相輕竟至於大打出手,亦不鮮見。所謂“猩猩之火,可以撩猿”,文人之間因輕蔑或異見而燃起的怒火,極可能化文鬥為武鬥。譬如晚明陳子龍與艾南英在七錄齋中辯論朱王異同,話不投機,陳竟以手批艾之頰。又如清代學者汪中與洪亮吉同舟論學,爭辯漢宋,汪之口齒不及洪,一冒火,竟將洪推下江去,幸好舟子救得及時,洪才沒被淹死。再如清代兩位版本目錄學名家黃蕘圃與顧千,也曾因細故而打架,搞得紙屑四濺,就像拖拉機開過廢品收購站。

    文人相輕而訴諸武力,在晚清民國就更為風行了。伍立楊說,“清末民初的文武之間,距離和分野的痕跡都不大明顯,有的武人文采甚佳;相當數量的文人,也時時葆有武裝行事的氣質……甚至可以說攜有相當分量的暴力傾向”。學者楊國強更發現,在晚清民初的新學家中,“尚武”之風備受推崇。譬如後來做了文學家的周作人,當時在《紹興公報》上專論“軍人之尊貴”,鼓吹“國民尚武之心”;楊集群也在《武學》雜誌上熱烈倡言,“兵乎,兵乎,為立國之本,為文明之標幟”。1905年,湖北新軍在黃陂募兵96人,其中廩生20人,秀才24人。楊國強對此評論說:“這些都是本來的讀書種子。秀才當兵,說明了文武之道此消彼長。由此折射出來的,是新舊代謝之下的價值易位和人心變動。”

    近現代知識分子喜歡打架,除了個人性格外,或也可放在上述背景中考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讀書文摘(2014年2期)》,方便以後閱讀讀書文摘(2014年2期)正文 知識分子打架那些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讀書文摘(2014年2期)正文 知識分子打架那些事並對讀書文摘(2014年2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