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嘉佳:我就是矯情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華聲(2014年第13期) 本章:正文 張嘉佳:我就是矯情

    張嘉佳:我就是矯情

    三十四歲的張嘉佳鬢角一片花白。和他聊天的時候,造型師正往他臉上一層一層地塗化妝品,他將代替寧財神作為點評嘉賓,到江蘇衛視錄製《非誠勿擾》。

    “頭發白得太誇張,還是稍微染一染吧?”“不需要”,張嘉佳對這簇白發似乎並不介意,但最後還是聽從了造型師的建議。為什年紀輕輕就白了頭發?“2012年一下就白成這樣,真的蠻奇怪的。我本來是長頭發,因為那段時間(婚變),嘩啦白了,有人說,臥槽你cosplay楊過啊?”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結婚半年的他離婚,滿世界旅行400天,買了300張機票、火車票,結識了476個旅館老板,花光了所有的錢。2013年,回到原來生活軌跡的他把過去的這些事寫了出來,晚上九十點一篇篇地在微博上發布。

    這些既痞氣又文藝的“睡前”愛情故事集結在小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半年內竟賣出了逾200萬冊,今年6月更是添進9個新篇,出版精裝升級本。其中的一篇《擺渡人》,由張嘉佳編劇,將被王家衛拍成電影,劇本目前已確定下來。

    一邊王家衛,一邊周星馳

    第一次見到偶像王家衛,張嘉佳說,“激動得差點想撲上去親他。”

    接到王家衛的電話是在去年,當時王問他,“你故事有適合梁朝偉演的角色嗎?”他喜極,“就算沒有,編也要編一個出來。”那會兒睡前故事還沒出版,經圈中人推薦,王家衛看了這些故事,“每一篇都是一個電影大綱”。

    兩人很快約在上海見麵,“見第一麵時大家傻笑,聊了一會會之後覺得必須上酒。”從劇本聊到生活,連著兩三天都“喝大了”。

    張嘉佳說,王家衛日常生活中是個很節製的人,很少應酬,但兩個巨蟹座碰一塊兒,沒辦法理解其中的默契。默契在於,整個劇本從頭到尾沒有發生分歧,“可能因為我骨子有很大成分是王家衛了。”

    張嘉佳的觀影史是被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刷新的。念高中時,有一次到影碟店租碟,當時店正放著《東邪西毒》,作為金庸的擁躉,他掃了一眼,“打得很激烈,趕緊租回來看。然後到家嚴肅地看,的確打得很厲害,可是他媽怎看不懂呢!”上大學後,他在宿舍重看很多遍,還做了人物之間的關係圖,“慢慢懂得連渣子都不剩了”。在張嘉佳看來,這部電影從人物、音樂到色彩都很巔峰,對他的影響也從此紮了根,電影張曼玉的那句“我最好的時候,你卻不在我身邊”,至今仍在他耳邊常常徘徊。

    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寫《擺渡人》的劇本時。劇本第一稿就像商業版、都市版的《東邪西毒》,張嘉佳寫好後激動地拿給王家衛,卻被潑了一盆冷水,“你不能這樣,你需要你自己的東西。”他覺得,王家衛作為大師級導演的過人之處正在於此,他把你的東西拍成電影,不是給一個框架,把你在麵框死,而是按他的理解,把你最好的部分引導出來,“就像錢其實都在你的口袋,這個口袋5塊,那個口袋10塊,他幫你把它們通通掏出來,你會發現這些錢都是你自己的。”

    改劇本的時候,張嘉佳幾次找到王家衛,“渴望地瞪著他”問,故事總體感覺OK,但順序、細節總有點不對勁怎辦?得到的回複永遠是4個字——“我知道了”。

    張嘉佳說,兩人最初聊劇本,聊的都是故事的往事,王家衛問他,寫這個故事的時候,你在幹什,有沒有什東西被藏起來了?最感動的一次,他看到王家衛把電影可能用得到的台詞,全部在書標好並打印出來,手上那本書也被翻爛了,夾著各種各樣彩色的標簽。

    “矯情”,張嘉佳用這個詞形容自己和王家衛創作上的共同點。他覺得矯情是一種正常人都具備的豐富情感,完全不是個貶義詞,並隨手“矯情”了一段:“對於創作者來講,必須保持心是柔軟的。如果你的心是柔軟的,劃過你心髒的聲音有細微的變化,你就能聽到那是一首歌。就像手機屏幕的像素越高,呈現的色彩就越鮮豔越漂亮。”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聲(2014年第13期)》,方便以後閱讀華聲(2014年第13期)正文 張嘉佳:我就是矯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聲(2014年第13期)正文 張嘉佳:我就是矯情並對華聲(2014年第1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