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荔枝FM:一個文藝電台的逆襲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華聲(2014年第13期) 本章:正文 荔枝FM:一個文藝電台的逆襲

    荔枝FM:一個文藝電台的逆襲

    2013年10月,荔枝FM才在蘋果商店上架,但目前已有超過1000萬的用戶。荔枝FM最大的特點是它輕鬆就能錄製和混音的操作方式,而CEO賴奕龍的目標就像APP的界麵上所寫的那樣,“人人都是主播”。

    電台高手在民間

    荔枝FM的界麵和用戶體驗就像是真正的電台。它打開的首頁不是電台列表,而是一個大旋鈕和一個模擬的調台麵板。奶白色的收音機樣式有種溫暖人心的年代感,在現在這個講求視覺設計扁平化的時代,荔枝FM固執地堅持立體仿真的風格,給人戀物的快感。

    盡管這個簡潔的界麵曾受到業界的質疑,然而事實證明用戶是喜歡的。“因為這個頁麵能讓人安靜下來。”賴奕龍說。

    荔枝FM是很安靜的,聽友之間不能互動,沒有評論功能,隻能和播主私信往來,它甚至不主動推送,因為會“打擾用戶”。它的使用情景更多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所以荔枝FM現在的副標題是“睡前暖心電台”。

    賴奕龍用自己在文藝方麵的高逼格,在產品體驗的第一道門檻上,輕鬆地抓住了用戶的好感和好奇心。

    荔枝FM吸引了許多主播,央視主持人王凱在荔枝FM上給孩子們說故事;糖蒜廣播、壞蛋調頻這些網絡播客也來了;還有那個“女漢子臥談會”,一寢室女大學生隨意又呆萌地說著冷笑話,笑聲放肆地吐槽生活,進入了荔枝FM收聽榜前十名。

    其最新的一期,開頭第一句話就是:“我何嚐不想設計自己的命運,但僅憑這點任性,是撐不過餘生的”。這種在共鳴點上無限深入和受眾細分的表達方式,是任何傳統廣播電台都給不到的。電台內容上的UGC模式,不僅達到了內容和用戶的細分,還發揚了互聯網內容自產自銷、去中心化的長尾優勢。

    事實上此前就有一些人嗅到了聲音領域的可能性,從2012年開始,國內就出現了一批聲音應用,一類是已有一定名氣的原創網絡電台主播開設的獨立APP,比如“糖蒜廣播”;一類是類似於“蜻蜓FM”,把各地傳統的電台平移到手機端,沒有錄音功能。

    最接近荔枝FM的就是“喜馬拉雅”,但比較起來,喜馬拉雅更像一個聲音的優酷,在發布聲音和界麵組織的方式上看,更像聲音的微博。而其錄製功能上隻是單純的錄音,比較簡單。

    “怎讓用戶更方便地成為手機電台上的主播?”這才是荔枝FM最獨特的地方。

    從農民工交友社區到文藝電台

    很難想象,逼格這高的賴奕龍,在兩年前還穿行在深圳富士康工廠,做的是農民工的網絡社區。

    在2012年年底之前,賴奕龍所做的項目叫183.cn,可以理解為農民工的Facebook。為了接近農民工,他和同事紮根在深圳富士康工廠旁,每天在工廠門口發傳單,用戶很快發展到十幾萬人。

    但那時候賴奕龍穿短褲和拖鞋,騎單車上班,就是典型的“屌絲”,回家卻換上另一套衣服做起法式甜點。“他可能內心不是很喜歡這個產品。”賴奕龍的朋友說。

    2012年12月21日,是瑪雅所謂的“世界末日”。賴奕龍坐在有黑膠唱片和書圍繞的家中自問,創業失敗的幾率很大,但有沒有什事情是即使失敗,依然享受過程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聲(2014年第13期)》,方便以後閱讀華聲(2014年第13期)正文 荔枝FM:一個文藝電台的逆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聲(2014年第13期)正文 荔枝FM:一個文藝電台的逆襲並對華聲(2014年第1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