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往奴役之路:異化與科技專製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電影評介(2014年14期) 本章:正文 通往奴役之路:異化與科技專製

    通往奴役之路:異化與科技專製

    博士論壇

    作者:王禕

    【作者簡介】王禕,女,河北秦皇島人,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傳播學博士生,主要從事國際傳播、跨文化傳播研究。

    【基金項目】電視劇《黑鏡》海報 在曆經了蒸汽革命、電氣革命之後,信息技術革命成為人類廣為傳頌的新“神話”,並日益形塑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交往方式,甚至思維路徑。媒介的空前發達使其日益成為人類感知世界的唯一方式,每個個體的認知與行為都源自已經被“中介化”的世界。從本質上說,“屏幕”代替了感官成為聯係人與世界的橋梁。技術批判題材素來是影視文本的重點關切,特別是在日漸步入後現代社會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世界,英劇《黑鏡》便是基於對以上問題的擔憂和反思誕生的先鋒電視劇。

    一、科技重塑生活:《黑鏡》的敘事與預判 《黑鏡》是英國電視四台推出的迷你劇,每季3集,目前已播出兩季。每一集都具有相對獨立的背景設定、人物角色和故事情節,從媒介權力的邊界,新統治力量的崛起,到虛擬與真實世界的混淆,娛樂至死的病態,再到技術主導下人際關係和交往模式的變化演進,核心關切直指對未來技術無限發展所帶來隱患的預判,影片基調黑暗,感情色彩悲觀,滿載著對人類終極出路的深刻思考。正如《黑鏡》的編劇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在接受《衛報》采訪時所說:“‘黑鏡子’就在牆上、在書桌上、在手掌中:是電視機、監視器以及智能手機上發著冷光的屏幕。科技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它像毒品一樣會讓人上癮,《黑鏡》正是關注科技的副作用,把鏡頭聚焦在介於歡樂和不安之間的灰色地帶。”[1]

    《黑鏡》已經播出的兩季共6集,第一季分別是《國歌》、《1500萬元的幸福》和《你的全部曆史》,第二季包括《馬上回來》、《白熊》和《沃爾多一刻》。兩季內容一脈相承,表達著對“黑鏡”——屏幕操控的未來世界的憂思。《國歌》和《沃爾多一刻》均涉及政治題材,展現了傳統“大政府”權力的消蝕,以及媒介對政治前所未有的操控力;《1500萬元的幸福》和《白熊》則用超現實的手法展現了福柯在邊沁基礎上所描述的“全景式監獄”,“凝視”不僅存在於想象中,而是通過屏幕占領生活,成為每個人生活的全部,“規訓”與“懲罰”更是前所未有的嚴苛殘酷且不由自主;《你的全部曆史》和《馬上回來》共同關注科技對人際交往、乃至親密關係帶來的影響,叩問技術的無孔不入給人類最樸素、最基本的倫理帶來的困境。

    二、烏合之眾:《國歌》與《沃爾多一刻》的諷刺 互聯網因其開放性,自誕生之日不久就被寄予厚望,幾乎成為“民主”的代名詞。特別是社交媒體崛起後,這一期待與日俱增,網絡發聲日漸突破虛擬社區,占領日常生活世界,甚至左右政治決策等關鍵環節。關於互聯網與“民意”的討論從未停止,並愈演愈烈,同樣也是查理·布魯克及其《黑鏡》的關切。

    《黑鏡》第一季第一集《國歌》的開頭並不新鮮,首相深夜接到來電,得知匪徒綁架了公主,並在社交媒體YouTube上傳了有公主被綁影像的視頻,向當局提出交換條件。這種橋段在無數影視作品中有所涉及。然而,不同於慣常套路,綁匪的要價並非金錢、地位、政治訴求等典型籌碼,而是要求首相與豬發生關係並向全國直播。首相迫於“民意”壓力隻得就範。接受采訪時,幾乎所有民眾都表示不會收看這違背人倫的一幕,然而真正直播時所有人都食言了,通過各種“黑鏡”——屏幕邊收看便品評著。事實上,綁匪早已在直播前半小時釋放了人質,但獵奇心理下的萬人空巷,導致沒有人發現昏倒在路邊的公主。事件以綁匪的自殺收束,而最直接受害者首相夫婦則破鏡難圓。綁匪憑借此舉獲得了“行為藝術”大獎,他用生命對全民進行了一次道德考驗,也因結果的殘酷而絕望,這樣看來,全片占據道德製高點的反而是最初為萬夫所指的暴徒,這何嚐不是對善變、虛偽而自私的“民意”最赤裸的諷刺。

    ·博士論壇王禕:通往奴役之路:異化與科技專製 第二季第三集名為《瓦爾多一刻》。Waldo一詞源自古德語,有統治之意,也是法國一位宗教領袖的名字Peter Waldo,他按《馬太福音》行事,變賣所有家產用於救濟窮人,然後開始巡回宣教,並創立了瓦爾多教派。該教派挑戰教會權威,宣稱“教會也是會犯錯誤的”,“普通信徒也有資格講道”,後被當時昂大主教和羅馬的教宗亞曆山大三世定義為異端,受到審判和壓製。影片用這一名字給“主人公”——卡通藍熊命名,已暗涵“平民”、“異端”、“反權威”之意。藍熊Waldo原本是一個插科打諢的喜劇節目角色,因社交網絡的傳播而越來越火。製片人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攫取更大的經濟利益,決定讓Waldo參加國會競選,與地位顯赫的政客們交鋒。Waldo並無清晰明確的施政綱領和謀求民眾福祉的未來規劃,隻是憑借對政客猛烈的嘲笑、批判、攻擊,甚至髒話謾罵,迅速贏得了超高人氣,成為民眾競相追捧的政壇新星。當Waldo的幕後配音演員Jamie在內心掙紮後決定揭穿真相,呼喚民眾重回理性,正確地行使投票權時,根本無人回應。為民發聲的“民主”外衣下是虛偽的政治,被綁架的“民意”,喪失理性、娛樂至死的“烏合之眾”,這是充斥在《瓦爾多一刻》中的辛辣諷喻。

    三、異化:數字化生存下屏幕與人的關係 兩次工業革命催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並使之迅速的蔓延,資本主義體係的建立又反作用於生產力與科學技術的革新,並重塑著世界格局。毋庸置疑,以資本主義主導下的世界物質空前繁榮,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無限壓縮,現代生活方式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同時也將人類置於前所未有的風險之中,經濟危機、生態破壞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人們的心理和精神層麵也不斷被新技術及其催生的新事物所形塑。正如馬爾庫塞所說,“資本主義的事實情況是:表示其特征的不僅有經濟危機或政治危機,而且有影響人的本質的大災變……”[2]這種“大災變”就是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的核心概念之一——“異化”。馬克思從勞動出發探討異化問題,馬爾庫塞則將馬克思批判分析方法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結合,將異化置於社會關係和人的精神體驗層麵,並闡釋了大眾傳媒和文學藝術在人思想文化的異化中扮演的角色。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方便以後閱讀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正文 通往奴役之路:異化與科技專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正文 通往奴役之路:異化與科技專製並對電影評介(2014年14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