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港僵屍電影的發展曆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電影評介(2014年14期) 本章:正文 香港僵屍電影的發展曆程

    香港僵屍電影的發展曆程

    電影理論

    作者:淩晨 彭在欽

    【作者簡介】淩晨,女,湖南平江人,湖南科技大學影視學碩士生,主要從事影視文學評論研究;

    彭在欽,男,湖南瀏陽人,文學碩士,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現當代文學學科、戲劇與影視學學科帶頭人;湖南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現當代文學評論與中外影視文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係湖南科技大學2013年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香港僵屍電影中“僵屍”形象分析(編號:S130035)成果之一。 談起香港僵屍電影,人們會立馬想到林正英塑造的道長形象和身穿清朝官服、青麵獠牙的吸血僵屍。這種認知正是來自20世紀80年代香港僵屍電影興盛時期所拍攝出的僵屍片。可見,這時期的作品在整個香港僵屍電影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此之前,香港僵屍片經曆了長達44年的漫長發展期,不僅數量少,而且在情節內容、人物形象等方麵對西方同類型電影的模仿較為明顯。在長期的準備發展後則是極盛而衰,20世紀80年代後,香港的僵屍片因多重原因走向衰落,雖然近幾年偶有香港僵屍電影問世,大多影響甚小。縱觀整個香港僵屍電影的發展,可以將其分為三個時期:80年代前的萌芽和發展時期,80年代的鼎盛時期,90年代初至今的沒落時期。

    一、漫長的歲月——香港僵屍電影的萌芽和發展期 20世紀30年代—70年代,這個時期不僅是香港僵屍電影萌芽和發展時期,也是香港鬼怪類型電影的發展期。巧合的是,香港第一部鬼怪電影《午夜僵屍》就是一部僵屍題材的電影,由香港南粵影片公司在1936年出品。影片所塑造的僵屍形象來源於西方吸血鬼“德古拉”。因為當時以西方吸血鬼為形象的恐怖電影在全球熱映,這影響了香港第一部鬼怪片的取材。可以說,《午夜僵屍》就是依據同時期西方恐怖片的模式進行創作的。“30年代的香港至少有三部僵屍電影上映”。上世紀40年代,香港淪陷,國家民族陷於危難時刻,受社會形勢所迫,香港電影一度停拍。從下圖可看出,雖然40年代後半期已經陸續開始拍攝電影,但是這一時期沒有一部僵屍片。直到1957年僵屍電影才重新回到銀幕。60年代,香港受到內地影響,開展了兩次規模盛大的思想清潔運動,抵製封建迷信思想。破除迷信、提倡科學的思想直接印證在電影數量上。據統計,20世紀60年代香港拍攝的鬼怪片僅有20部,隻占此時期香港電影總量的1%,其中僵屍電影更是屈指可數。“1936年開始到1980年的44年間,隻有七部電影以僵屍作為題材。”[1]可以說這一階段的香港僵屍電影發展速度非常的緩慢。

    出品年1電影名1導演1製作公司19361午夜僵屍1楊工良1南粵影片公司19391鬼屋僵屍1梁偉民1香港大明星影業公司19391三千年地底僵屍11香港山川公司19571湘西趕屍記1王天林1香港港新華影業公司19581屍變1朱石麟 洪演1香港鳳凰影業公司19591僵屍複仇1周詩祿1香港邵氏製片廠19621吸血婦1李鐵1僵屍片作為一種與社會主流意識相悖的非現實主義題材影片,受到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排斥和壓製。在硝煙四起的年代,這類直麵死亡、增加恐懼感的電影並不合適整個香港社會的氛圍。“總的來說,80年代前的‘僵屍片’較為理性,對‘僵屍’題材均以反迷信作為創作方針。”[1]而且從技術上來說,早期的僵屍片無論是拍攝器材還是後期製作技術都不成熟,這無疑是僵屍片發展速度緩慢的基本原因。因此在這一時期僵屍片的創作並未成為流行文化,而是陷入一種緩慢的發展狀態的困頓之中。

    二、大放異彩、獨具特色——香港僵屍電影的鼎盛期 上世紀80年代,是香港僵屍電影的鼎盛時期。主要從香港僵屍電影的票房和拍攝數量兩方麵體現。1980年的《鬼打鬼》中僵屍形象隻占據電影中一段小小篇幅,雖然引起了觀眾的注意,但是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力。真正抓住觀眾視線並打開僵屍片市場的是1985年拍攝的《僵屍先生》,該片橫掃香港金像獎各大獎項,同年排名第七的高票房。高額的商業利潤,讓各大製作公司爭相創作此類題材的電影。根據資料顯示,1985年-1989年,這短短四年間香港就出品了12部僵屍電影,遠高於80年代前所拍攝的數量。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方便以後閱讀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正文 香港僵屍電影的發展曆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正文 香港僵屍電影的發展曆程並對電影評介(2014年14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