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會計教學研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商情(2015年12期) 本章:正文 會計教學研究

    會計教學研究

    教研探索

    作者:歐陽鈺

    一、引言

    近年來,人們獲取先進的會計思想、管理方法和技術方法的主要途徑是接受大學會計教育或是財務培訓學習,為了促進大學會計教育符合當前社會需求,大學的會計教學體係亟需從多方麵進行調整。

    曾輝華(2000)認為傳統的會計課堂教學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比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學模式,為此設計他“以案例分析教學法為主線,以複案教學法作保證”的新的會計課堂教學模式。

    李曉慧(2009)提出在全球經濟國際化背景下,必須將新型教學與會計國際化(主要指會計政策、會計管理體製、會計教育、執業會計、會計事項處理和報告國際化)結合起來,促使各國會計事務處理的協調化、標準化和規範化。

    要探索出可行的具體路徑和方案,需要借鑒前人的優秀經驗,為適應新形勢背景下會計專業教學體係的調整提供思路。

    二、我國當前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授課模式下,學生對會計專業的概念和觀點的獲取途徑比較單一,對知識的辨別、理解和評價都來自於固有的課本知識,沒有養成沒有批判性思維,不利於新型會計人才的培養。

    (二)大部分院校重理論卻輕實踐,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不能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即使進行實踐也很難將係統的東西深入,需要在工作中長期累積才能獲取經驗。

    (三)會計教育課程設置沒有與會計專業機構資格考試相協調進行,從學曆教育我國會計學專業教育體係分為中專、大專、大學、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五個基本層次。

    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會計教育目標表述較為籠統。會計教育的重心環節是知識還是能力,會計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目標中尚不明確、具體。

    第二,各層次會計教育目標界限模糊。中專與大專之間,目標表述上的差別僅體現在“中等”與“高等”的差別上,大學與碩士研究生都是“三位一體”,各層次之間在知識和能力上的差別還不清楚。

    第三,中、高會計人才的界定不盡合理。一方麵,會計教育層次結構日益多元化和高級化;另一方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會計隊伍中有學曆的比重顯著提高,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社會對會計人才的學曆層次要求明顯提高。麵對新情況,中高級會計教育的含義應當重新界定。

    第四,職業性和專門性太強。各層次目標表述中,都有“會計專門人才”的提法。從實踐看,過於強調會計科學的專業教育,對通才教育重視不夠。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商情(2015年12期)》,方便以後閱讀商情(2015年12期)正文 會計教學研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商情(2015年12期)正文 會計教學研究並對商情(2015年12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