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分析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商情(2015年12期) 本章:正文 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分析

    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分析

    思政研究

    作者:吳燕玲

    【摘要】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大批土地被征用,失地農民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解決好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尤其是醫療保障問題,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中改善民生、維護公平正義的緊迫而艱巨的任務,本文試就失地農民醫療保障的現狀進行了分析並針對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現狀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失地農民;醫療保障

    失地農民是一個國家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是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農民,目前失地農民已成為一個新的弱勢群體。

    一、將失地農民納入醫療社會保障體係的重要性

    (一)是保障失地農民生存權的需要

    失地農民在失去土地後,從身份上來講已經成為市民,但是,由於他們缺乏專業的勞動技能和勞動素養,在勞動力市場上處於弱勢,很多人淪為失業大軍中的一員,失去了比較穩定的收入保證。當遇到疾病或傷害時,他們很容易就陷入生存困境,要使這部分失地農民能夠維持基本點生存權利,可行的辦法就是將他們納入社會保障體係,通過醫療救助和基本醫療服務等方式降低他們麵臨的疾病風險、保障他們的最低生活和基本生活需要。

    (二)是實現社會公平,保持社會穩定和諧的需要

    社會保障其實從誕生之日起就是緩和階級矛盾、維護現存社會製度的產物。失地農民自身缺徘徊在貧困和失業的邊緣,造成社會穩定的潛在隱患,通過將他們納入社會保障體係,可以將不可避免的合理收入分配差距限製在一個對社會所有人都有利的範圍內,使社會最富裕者和社會最貧窮者的利益對抗程度達到最小化,從而達到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的政治目的。

    二、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現狀

    (一)失地農民無醫療保障,醫療費全部自付

    在中國鄉土社會中,“土是農民的命根”,一直以來,土地在充當農業經營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的同時,亦成為農民最基本的保障依托。農民失去土地後,他們既不享有土地的保障,也不享有城市居民那樣的醫療保障,處於醫療保障的真空地帶,因而一部分失地農民隻能自行解決醫療費用問題。

    (二)失地農民醫療負擔沉重,因病致貧問題突出

    醫療費用的大幅攀升,尤其是大病,醫療費用,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承擔得起的。由於經濟條件的限製,失地農民應付非常事件的能力很弱,承受疾病風險的能力很低,他們拿到的幾萬元土地安置補償款僅夠維持幾年的基本生活,一旦需要支付較高醫療費時,就會麵臨吃飯還是吃藥的兩難選擇,“一年不害病,賽似行大運”道出了失地農民的心聲。

    三、失地農民醫療保障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中國醫療保障製度不健全,以致目前絕大多數的失地農民遊離於醫療保障製度之外

    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製度還存在缺陷,醫療保障製度是中國社會保障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製度,使得廣大失地農民遊離於醫療保障製度之外。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民失去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失地農民既不同於“農民”,又有別於城市居民,他們已經不再享有土地保障,由於受到戶籍限製,也不能和城鎮職工一樣享受基本醫療保險,成為“醫保無份”的邊緣群體。

    (二)征地製度不合理,導致失地農民醫療無保障

    征地收益分配不規範且征地補償費過低,安置方式單一導致失地農民醫療負擔沉重,且無力支付醫療保險金。據國家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征用農地的土地收益分配格局是:政府占60% 70%,村級組織占25% 30%,農民僅占5% 10%,土地農轉非的增值收益向城市、工業和開發商傾斜,而農民得到的太少。目前中國對失地農民的安置補償大部分以貨幣補償為主,隨著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用工製度逐步市場化,地方政府對失地農民就業安置的渠道越來越少。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商情(2015年12期)》,方便以後閱讀商情(2015年12期)正文 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分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商情(2015年12期)正文 失地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分析並對商情(2015年12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