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親曆的蘇州武鬥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炎黃春秋(2015年8期) 本章:正文 我親曆的蘇州武鬥

    我親曆的蘇州武鬥

    親曆記

    作者:解順慶

    我是1968屆高中學生,就讀於江蘇吳縣中學,文革初期和千千萬萬紅衛兵一樣,經曆了“四大”、批老師、鬥校長、“破四舊”、大串聯等一係列運動。1967年四五月間,由於與新生的蘇州市革命委員會產生重大分歧,形成了蘇州市革命造反聯絡站(簡稱“聯絡站”)即“支”派,和蘇州市工學運動革命串聯會(簡稱“串聯會”)即“踢”派。我所在的吳縣中學“紅總司”屬於“踢”派。到六七月份,小範圍的衝衝打打開始了,但還隻限在冷兵器,最典型的武器是洋鎬柄和“古巴刀”(出口古巴的大砍刀,收割甘蔗用的,長約80厘米)。每天街頭大卡車呼嘯而過,攀在車門外兩側的兩個人手持的必然是“古巴刀”,甚是威風。卡車上齊整站立著頭戴藤條帽、身穿黑老紗、手持洋鎬柄的鬥士,衝向不知名的戰場。

    迂回

    當時整個蘇州地區的基本態勢是:“踢”派占據了六城門內的蘇州城,“支”派被逐出蘇州城,占據了城郊及周邊鄉鎮,對蘇州呈包圍之勢。由於市區“支”派的到來,吳縣、吳江、昆山、常熟等地的“踢”派勢力驟降,隻得紛紛撤退,向蘇州城內靠攏。我就讀的吳縣中學,位於蘇州西北十餘的滸墅關。在這種情勢下,主導全縣學生運動的吳縣中學“紅總司”也隻能組織全縣“踢”派學生大撤退。

    1967年7月28日下午2點,滸墅關火車站由工人、學生組成的二百餘人的隊伍集結完成。在幾位複員軍人的專業指揮下,我們呼著戰鬥口號,登上了綠皮火車,頗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意境。列車一路向東,開開停停,在傍晚5時許到達上海,上海“工總司”接待我們,我們住進了位於徐家匯的風雨操場。蘇州地區的“踢”派在這大會合,少說也有兩三千人,各式戰鬥隊的旗幟堆滿了主席台。住了兩夜,“蘇三司”(蘇州地區革命造反第三總司令部,蘇州地區當時下轄蘇州市、無錫市、吳縣、吳江縣、昆山縣、常熟縣、太倉縣、沙洲縣、江陰縣、宜興縣)頭頭盧某做了兩場演講,大意是蘇城在流血,我們要打回老家去,保衛蘇州城。當時,其列寧式的、希特勒式的手勢交替揮動,使我們這些十六七歲的學生熱血沸騰。7月30日晚上,我們這支幾千人的隊伍,舉著“打回老家去,踢開蘇革會”“保衛蘇州城、保衛大上海”的橫幅,在上海大遊行,上海市民也敲鑼打鼓為我們壯行。和兩天前離開滸墅關火車站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從徐家匯一直走到寶山路上海老北站,斜穿了半個上海,上海“工總司”組織兩組專列,才安頓全部人馬。從上海出發,31日淩晨5時到達蘇州站。

    這次蘇州地區“踢”派安全大撤退,並最終順利進駐蘇州,蘇州地區的“蘇三司”功不可沒。如果一廠一校一鎮等“踢”派向蘇州靠攏,必然遭到層層攔截,損失傷亡將十分慘重,而上海當時是“踢”派最可靠的大後方,上海“工總司”是支持“踢”派的。自此,“蘇三司”頭頭王某等名噪一時,其旗下全部由複員軍人組成的“八一”戰鬥隊更是名聲大震。

    初戰

    蘇州武鬥規模最大,傷亡最多的戰鬥,均發生在1967年8月,即“火燒蘇醫”“火燒趙天祿”“火燒葑門孵坊”,史稱“蘇州三把火”。到蘇州的第二天,8月2日淩晨,我便參加了“火燒蘇醫”的戰鬥。蘇州醫學院(簡稱“蘇醫”),位於蘇州最主要的馬路人民路邊,距南門僅幾百米,一幢西式丁字形4層教學樓,是該校最主要的建築。“支”派據守在大樓內,“踢”派在校院周邊包圍,漸次向大樓進攻,衝在第一線的是工人隊伍,而其中又以複員軍人為骨幹,雙方加起來有七八支“五六”式步槍,還有一些小口徑軍體步槍。這些便自然歸幾位退伍老兵所用了,坊間傳說的機關槍之類肯定是沒有的。當時倉促上陣,我手中連根木棍也沒有,混雜在大隊人馬中。我們“紅總司”一幹人設伏在“蘇醫”南側,我和一個叫天白的同學一起坐在“滄浪亭”小河邊的石欄杆上,算是埋伏了,其實連一個“支”派的麵也未照。天快亮時,被圍主樓頂上傳來了高音喇叭廣播聲:“誓死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青山不老、紅旗不倒,蘇革會垮不了”,“你們被蒙蔽了”!我聽著這聲音怎這熟呢,不禁和天白對望了一下:“心鬆!肯定是心鬆。”心鬆是我們初中時的好夥伴,隻知道他此時是“支”派,想不到今天被我們圍困在大樓內。心鬆幼年喪父,讀書極好,是老師眼中標準的好學生,想到這,心真不是滋味。天白一聲:“走吧!”正合我意,再加上又困又餓,我的第一次武鬥經曆便收場了。兩天後,8月5日我返回“蘇醫”現場,見大樓頂部木結構已成炭黑狀,4具屍體散落在現場,其中可以確定的是我校“紅總司”一姓徐同學,被小口徑步槍擊中肺部,時年17歲。

    拔除蘇州城內最後一個“支”派據點江蘇師院,是我參加的最危險、離死亡最近的一次戰鬥。該校位於蘇州城東葑門相門中間地段,緊臨護城河,時值8月中旬,當天下午我們頭戴藤條帽,身穿背帶工裝武鬥服,沒有槍,埋伏在該校葑門一側圍牆外,任務是抓俘虜。突然護城河對岸高樓上一串串重機槍子彈向我們射來,“嗒嗒嗒”,“嗒嗒嗒”,極專業老練的點射,間隔兩秒鍾一次,我們遇到高手了。驕陽下、白牆邊、黑老紗、白藤帽,再好不過的射擊目標了。市郊大片菜農地的長豇豆棚、黃瓜架成了我們救命點,不料子彈還是追蹤而至,菜葉、泥土是切切實實濺到了我頭上、身上。我猛然醒悟,白藤帽目標太明顯了,我大喊一聲:“帽子摘掉!”大家紛紛照辦,果然,子彈不再飛來,同時,我方陣地機槍也響了,火力掩護壓製了對方,我們逃過一劫。這場戰鬥,據點是拔除了,但在我們的隊伍中死了一個學生。他是扛著一箱子彈衝過小河,一條小木船連接兩岸,剛衝上小船,被重機槍擊中頸部,當即倒下。讓我們記住他吧:繆亞偉,滸墅關民辦中學初二學生,時年16歲。

    蘇州戰鬥衝在第一線的是各大廠礦的工人,在這支隊伍中有很多退伍軍人,他們經曆過朝鮮戰爭、解放一江山島戰鬥、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炮擊金門等實戰,當時他們大部分30歲到40歲上下,經驗、體力都正當年。帶領我們據守南門人民橋的一批退伍老兵中有3個人,綽號分別為“大癩”“二癩”“三癩”,我在跟隨他們據守人民橋的幾十個日日夜夜多次聽他們講述親曆的戰爭場景,這些講述往往自豪帶著吹噓,但我是絕對肅然起敬的,我的軍旅情結就是從這一刻萌發的,後來,我也入伍當兵成為一名軍人。

    廝殺

    說到武鬥真正和對方麵對麵廝殺的場麵,我隻經曆過一次,但正是這一次令我終生難忘。那是1967年9月上旬,蘇州軍管會“八二四”公告,“九五”命令已頒布實施,槍支基本上已收繳,武鬥稍趨平緩,兩派隻是高音喇叭互相對罵。一天下午兩三點鍾,一夥“支”派二三十人,手持棍棒從橋南堍衝向橋中央我方沙包陣地挑釁,我方馬上組織三十餘人衝出反擊,我手持洋鎬柄衝在前麵,借橋麵居高臨下順勢揮舞衝擊,僅一個回合,對方就逃回橋南堍向東拐入南門外大街。我們追得來勁,衝進對方街區四五十米,突然,從大街兩側民房內衝出上百人,前麵逃的又反身殺回,對我們形成合圍之勢。“我們中計了!”隊伍頓時大亂,隻見“大癩”揮手一指橋堍方向大喝一聲“衝啊”,我緊跟在“二癩”身後,和“紅總司”十餘人互相掩護從原路突圍,好在接應的幾十人從橋上衝來,我們成功突圍。有七八個人掛了彩,我背上挨了一棍子,但我的洋鎬柄也讓對方三四個人掛了彩。回到沙包陣地,“二癩”對我頭上利索地拍了一下,分明是對我的認可,我卻對他報以一陣傻笑。戰事還沒完,另外衝入對方街區的十餘人未能原路衝回來,他們從房子間隙和小巷衝向護城河遊水逃回北岸,對方遊泳好手在後麵追。不料一支拖輪船隊由東向西駛來,擋住了逃生者的去路,遊在最後麵的一個戰友被對方抓住,被生生拖回南岸,我無能為力,頓時淚流滿麵。一天後兩派的《紅蘇州報》大打口水仗。我方報道稱革命小將經受嚴刑拷打,堅貞不屈,終被殺害,以通欄大號黑體字冠以革命烈士稱號。讓我們記住他吧:龍華,糧店學徒工,時年18歲。

    在武鬥中最先進的武器,當屬仿AK47的全自動“五六”式衝鋒槍。武鬥當年我就已領教目睹了該槍血腥的一幕。我們有一支巡邏隊,人手一槍,大都是由轉複軍人組成,隊長是“大癩”。巡邏區域通常在雙方防區的交叉地域,在一些城鄉接合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分不清誰的地盤。時值8月下旬,按慣例半夜12點開始巡邏,我和同學新寶等幾人想跟著去,被半路趕了回來,一來是資格不夠,多半也是照顧我們學生的安全。我們返回時聽到後方傳來幾聲槍聲,原來雙方兩支巡邏隊不期而遇,黑夜中難以識別敵我,打著哈哈蒙過去了。偏偏我方走在隊伍最後的一位兄弟按捺不住,在脫離的最後一步,信口一句“豬玀”!這讓對方一員大漢突然醒悟,轉身槍口直抵其胸口。這兄弟也甚是了得,抓住槍管向下猛按,幾乎同時一串子彈出膛,四連發自胸至腹一條直線將其擊穿,前後過程僅短短數十秒。第二天上午我們到蘇州地區醫院吊唁,他躺在太平間,全身赤裸,用一條白被單覆蓋。我上前揭開被單,其臉紙一樣慘白,自胸到腹,貼著4塊白膠布。我調整情緒,對遺體三鞠躬。讓我們記住他吧:張燕童,蘇州紅葉造紙廠工人,時年24歲。

    停戰

    蘇州武鬥驚動中央,周恩來為此兩次做出批示,一是1967年8月3日淩晨1時,27軍軍部傳達其電話指示:“聽說在蘇州醫學院兩派打得很厲害,你們要立即派部隊去解決,告訴他們有什問題可以坐下來談,立即把武鬥停下來,不能燒房子,不能開槍,圍攻的一方要迅速撤離。”為此,淩晨4時許,79師派出1600多名戰士前往“蘇醫”解圍,受到“踢”派阻攔,經反複交涉未果,隻得返回。二是1968年1月29日0時周恩來第4次接見南京軍區、江蘇赴京代表團。淩晨1時總理辦公室孫秘書電話傳達了周恩來指示:“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以毛主席最新指示為綱,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雙方以同等數量的代表對蘇革會、南通革籌會采取調整、充實、擴大。”自此,“蘇革會”委員從12人一下增加到70人。

    在蘇州市軍管會的組織下,雙方頭頭集中到蘇州駐軍的玄母山談判,再次對“權”和“利”在爭論中重新分配,曆時半年的蘇州武鬥悄然收場,沒有一個確切的終止時段。不過我們“紅總司”及旗下的各戰鬥隊,還是整隊集合幾百人的隊伍,打著橫幅喊著口號,在滸墅關“踢”派的組織歡迎下,算是打回了老家。緊接著在上塘、下塘舉行了全鎮示威大遊行。為安全著想,在母親的關照下,我去了鎮江老家叔叔家住了整整兩個月,到1968年1月初才回來,可見當年父母的良苦用心。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炎黃春秋(2015年8期)》,方便以後閱讀炎黃春秋(2015年8期)正文 我親曆的蘇州武鬥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炎黃春秋(2015年8期)正文 我親曆的蘇州武鬥並對炎黃春秋(2015年8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