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果粉其實不是粉絲,隻是深度用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銷售與管理(2015年4期) 本章:正文 果粉其實不是粉絲,隻是深度用戶

    果粉其實不是粉絲,隻是深度用戶

    高管商學院

    作者:馬丁

    “粉絲經濟”總有一種萬能狗皮膏藥的即視感,企業哪有個腰酸背痛,都能“啪嗒”粘上一塊。至於有沒有效果,鬼知道。

    而且從目前火燒火燎的形勢看,大有與“互聯網思維”並駕齊驅的架勢,廟頭一坐,猶如救濟世間苦難的大菩薩。絡繹不絕的燒香客隻要把兩隻紅腫膝蓋往地上一跪,幾個響頭下去,似乎就能美夢成真一樣。

    當然是美夢還是噩夢,是神棍還是真菩薩,夢醒時分就能見個分曉,而且這光景離天亮也不會太遠了。

    應該說,“粉絲經濟”本身的商業邏輯還是很牛逼的,但是玩家們太虐心,玩的不是翻雲覆雨,而是太監和宮女的戲碼。

    “粉絲經濟”,字麵上看的話,其實是對粉絲進行群體變現的商業解決方案。因為認同Ta,所以消費與Ta相關的產品。當然“認同”兩字也不精確,應該是一種強烈的情感認同而產生的某種崇拜心理,這是粉絲的心理基礎。

    由於粉絲可以從“被崇拜者”身上獲得某種精神力量,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要,這是誘發崇拜心理的原因。這樣來看的話,粉絲追求的是精神層麵的需求,“粉絲經濟”則是人群崇拜產生的經濟衍生效益。

    但遺憾的是,商業市場上絕大多數品牌所提供的具體產品和服務,滿足的其實隻是生理層麵的需求,即,用戶對產品功能的具體需要。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位於人的需求最底層。

    所以,品牌要形成真正的粉絲效應,首先需要將產品原本隻能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功能屬性升華到精神層麵,賦予其滿足用戶精神需求的某些元素。

    比如,蘋果一度有那多的腦殘粉,不僅因為蘋果提供了最好的產品體驗,同時蘋果產品本身代表了某種流行元素。

    原因是,蘋果高要求的工業設計,帶來了一種優秀的感官體驗。這種體驗擁有市場主流產品所普遍缺乏的感官美,使得用戶對蘋果產品的考量,不限於具體的功能屬性層麵,而是在某種意義上升華到了審美層麵。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銷售與管理(2015年4期)》,方便以後閱讀銷售與管理(2015年4期)正文 果粉其實不是粉絲,隻是深度用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銷售與管理(2015年4期)正文 果粉其實不是粉絲,隻是深度用戶並對銷售與管理(2015年4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