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日報》關於留守兒童報道研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5年1期) 本章:正文 《人民日報》關於留守兒童報道研究

    《人民日報》關於留守兒童報道研究

    傳媒調查報告

    作者:劉蔚然

    摘 要: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迅速騰飛,由於城市發展需要,去城市務工的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多,導致規模越來越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出現,近年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通過對《人民日報》2003年至2012年有關留守兒童的報道作分析,從報道的數量、選用體裁、報道立場等方麵考察《人民日報》對留守兒童問題報道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而梳理《人民日報》留守兒童報道的特點,反思其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留守兒童;人民日報;內容分析

    中圖分類號:G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1-0037-02

    一、研究背景

    “留守兒童”一詞最早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最初用於形容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出國留學而被留在國內由爺爺奶奶或者親戚朋友代為照顧的兒童。與現階段學界所定義的留守兒童有所區別,屬於城市留守兒童。在留守兒童一詞出現之初並未得到太多關注。1993年到2003年相關的文章僅有6篇。2002年以後國內主流媒體開始關注和報道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先後報道了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留守兒童這一社會弱勢群體逐漸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到2004年新春開學之際對於農村留守兒童的報道達到了第一次高潮。多家全國性報刊大幅度報道了“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教育上所麵臨的種種問題。

    那,對於留守兒童這個群體大眾媒體是怎報道的,是否形成了一種固有的報道模式?媒體又是怎樣塑造他們的形象的?又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本文選擇了《人民日報》主要因為《人民日報》是中國的第一大報,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綜合性日報,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委員會的機關報,是最權威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具有很強的輿論導向作用。既是我黨向人民宣傳中央精神的重要媒體,也是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國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窗口。作為全國性媒體,《人民日報》在城市和農村都有一定量的受眾群。既不像都市報以城市作為主要發行區,也不像農村類報紙在城市無人問津,因此其留守兒童報道最全麵也最具有普遍性。

    因此,選擇《人民日報》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通過分析《人民日報》對於留守兒童問題的報道方式,總結出它在留守兒童報道中的表現和展現出來的規律,總結出留守兒童報道的特點,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內容分析法,對《人民日報》關於留守兒童的報道進行分析,力求找到主流媒體對於“留守兒童”問題報道的特點。

    數據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共得到299篇樣本。根據研究目的,本文對每個文本按照發表時間、報道體裁、報道主題、報道向度等方麵進行統計和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發現

    留守兒童問題自產生之日起就沒有消失,從2004年開始,有關留守兒童的報道數量不斷增長,其中,2006年和2007年報道數量達到頂峰分別有58篇和59篇,2006年報道數量比前三年加起來還多,隨後報道數量開始下滑,報道數量逐漸趨於穩定。

    之所以2006年關於留守兒童的報道出現激增,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2006年全國十屆四次會議上,敬一丹等二十四位政協委員提交了《關於為農村留守兒童建立成長保障製度的提案》。這一提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因此,2006年到2007年間關於留守兒童的報道出現了激增。但到2008年,也許是受到北京奧運會和512汶川地震影響,留守兒童問題的報道數量有了明顯的回落。

    通過對所選取的樣本進行分類,《人民日報》對留守兒童的報道以消息為主,共有183篇,占到報道總量的61.2%,最少的是評論,僅有16篇,占總比例的5.35%。

    同樣的一條新聞,如果選取不同的新聞報道體裁寫出來可能會產生全然不同的傳播效果。報道文體的選取可以顯示出媒體對於相關議題的重視程度。在如今報紙評論盛行的形勢下,《人民日報》近十年來關於留守兒童問題的評論隻有十六篇,顯得非常不足。

    四、對《人民日報》留守兒童報道的反思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5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人民日報》關於留守兒童報道研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人民日報》關於留守兒童報道研究並對今傳媒(2015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