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中國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5年1期) 本章:正文 淺論中國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

    淺論中國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

    廣播影視評論

    作者:董婉馳

    摘 要:本文以《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為文本,試圖通過中國十七年電影中女性知識分子的形象,來分析知識分子這一形象在十七年大的政治文化意識形態背景中的表現。電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早春二月》中的陶嵐都是典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她們敢於衝破封建社會的束縛尋找屬於自己的道路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從而獲得女性自身的話語權力,獨立並且不受製於男性。本文通過對十七年電影女性形象的分析來認識女性在五四運動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後對自我意識的認知和自我價值的追求。

    關鍵詞:十七年電影; 女性知識分子形象; 意識形態構建

    中圖分類號: G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1-0090-02

    一、中國十七年電影的含義及其產生背景

    首先,中國電影在繼承三、四十年代進步電影和解放區革命文藝兩方麵傳統的基礎上,開始了新的征程,1949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共十七年,簡稱“十七年”,其發展特點是:艱難曲折、大起大落。

    其次,十七年電影產生的背景。新中國的成立使整個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影戰線也不例外。1956年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對促進我國科學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電影界也活躍了起來,並且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大步前進的有力武器。1958年毛主席在提出“總路線”的同時,也提出了“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 的創作方法。這種“二革”的創作方法,在強調革命理想、強調鼓舞作用這兩點上是一致的,幾乎這一時期所有的影片都是明朗、健康、樂觀,與當時“社會主義理想”“英雄時代”是相一致的,即便是悲劇性的結尾,也是崇高而悲壯的。新中國並不是在一個安全並且被世界認可的環境下成立,它的成立不僅是共產黨領帶人民群眾探索社會主義發展的曆史性意義,更麵臨著國內國外雙重的不利因素,國內需要在思想領域和行為方式上團結人民,對殘餘反動勢力的清掃、迫切需要進行國民經濟的恢複、對人民進行思想上的進一步鞏固樹立典型人物中的典型事跡以達到教育民眾鞏固政權的作用;國外又要麵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致排擠和對抗。

    此時,作為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服務的文藝戰線,必然需要我們的文藝方針政策與國家緊密聯係,充分體現了國家意識形態,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下,十七年電影便有了特殊的時代含義,同樣所反映出的人物尤其是這所研究的女性形象就顯現出其特殊性[1]。

    十七年時期,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中國文藝界大量而係統地參照了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這時也作為一種創作原則和創作方法。“在十七年的政治語境中,知識分子形象在工農兵文藝政策的‘規範’下,虔誠的表現了對革命英雄的仰視,並以英雄化的知識分子形象為自身的存在尋找一條合法的出路。[2]”

    在中國十七年電影中女性視角、女性形象在電影中的體現是對於研究十七年電影以及通過其所反映出現實生活中女性形象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也是在十七年電影的研究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個方麵和獨特的研究切入點。同樣符合了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倡的人性化的價值觀。

    二、十七年電影中的女知識分子形象與意識形態構建

    (一)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英雄主義的道路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5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淺論中國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淺論中國十七年電影中的女性知識分子形象並對今傳媒(2015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