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大國崛起》看紀錄片的表現手法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5年1期) 本章:正文 從《大國崛起》看紀錄片的表現手法

    從《大國崛起》看紀錄片的表現手法

    廣播影視評論

    作者:楊靜

    摘 要:紀錄片是一種內容追求本真、貼近拍攝對象主體本身的片種,它的內涵精神就是“真”,並且注重影片的畫麵質感,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組織了一次集體學習,內容是“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的發展曆史”,這便是《大國崛起》產生的背景,而《大國崛起》的出現讓中國電視紀錄片重新受到了關注,在內容方麵另辟蹊徑,取得了較大的成功,本文旨在從紀錄片的表現手法出發,分析其表達方式的特點,隻有在表現手法中找出出彩的地方,方能引起受眾對紀錄片的關注與興趣,從而使紀錄片“飛入尋常百姓家”。

    關鍵詞:紀錄片;表現手法;特點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1-0098-02

    紀錄片是一種追求真實的電影類型,在世界範圍內,最早給紀錄片下定義的是英國的約翰·格爾遜[1]。20世紀50年代末,紀錄片在中國開始起步,到今天為止,紀錄片在中國發展了50多年,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是它的發展可以說是整個中國電視發展的縮影。

    起初的中國紀錄片,主要內容集中在風光片,人物紀錄片和政論片上,較為貼近人文社會領域,比如《古都西安》《話說長江》等,也有很好的反響;但是,將世界大國的近代發展史作為紀錄片的內容完整通俗地傳達給觀眾,《大國崛起》可以說是站在了領跑處,大部分中國觀眾隻了解我們本國曆史,而對世界其他大國的曆史卻毫無所知,本文認為,正是存在這樣的盲區,才能讓《大國崛起》大放異彩。但是,如何將枯燥而遙遠的內容傳達給現代觀眾,便是紀錄片應該考慮的問題,所以,本文通過分析該片的表現手法與方式,總結此類紀錄片應該如何拉近曆史與廣大受眾之間的距離,使觀眾在時間與空間上對紀錄片有一個更完整的認識。

    一、百年維新

    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關係,日本一直以來以模仿中國的製度來發展,然而,隨著佩將軍闖入橫須賀港,代表美國總統提出了開港通商的要求後,日本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沉淪,出人意料的是,它將此作為自己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曆史機遇,並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的欺淩、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原因在於佩在登陸之前,日本已經認識到世界是由很多國家組成的,日本是這些國家中的一個國家,因此,當佩登陸時,日本把它當成國家對國家的交涉來進行,所以,沒有“天朝上國”觀念的日本發展極其迅速。

    分析《百年維新》,不僅能看到電視紀錄片中多樣的表現手法,也能從另一角度清晰的看到鄰國的崛起之路,在今時今日,該片用曆史的眼光和全球視野為中國的發展尋找世界性坐標,促使中國本土化發展的同時借鑒他國精華,讓中國更加堅實穩固地走向世界。

    二、《百年維新》中的表現手法與特點

    1.再現。所謂“再現”,在哲學領域屬於客觀範疇,是指客觀紀實,是紀錄片的影像探索,其直接的指向是對曆史的影像追尋,在這“真實再現”在敘述時能夠增加情節性,豐富片子的影像,從而不會讓觀眾覺得枯燥;嚴肅地對曆史負責意味著其底線是不能破壞影像的真實感。《故宮》總導演周兵說:“到目前為止,我認為這一類型帶有知識性和說明性的真實再現的使用是值得鼓勵和堅持的,而另一類帶有意向性和抒情性、具有視覺想象力的真實再現的使用要十分的謹慎”。

    本集多次運用了影像再現手法,在解說詞說道:“日本靠侵略擴張在自己的國土外建立殖民地”時,鏡頭畫麵閃現出日本軍隊大兵壓境的影像,形象生動的刻畫出日本軍國主義的特點,在解說詞直接簡單的敘述中,影像的運用更增添了補充內容情節、強調畫麵細節的作用;同樣,在解釋“日本的擴張勢力的戰爭一個接著一個”時,大量的影像史料呈現在觀眾眼前,從甲午中日戰爭到九一八事變,附以影像畫麵語言的闡述,彌補了解說的空白,並且在“崛起”的曆史當中,看到了日本發展過程中的弊端,也彰顯了本片的客觀性和中國人博大寬容的胸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5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從《大國崛起》看紀錄片的表現手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從《大國崛起》看紀錄片的表現手法並對今傳媒(2015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