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傳播學教學模式探析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5年1期) 本章:正文 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傳播學教學模式探析

    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傳播學教學模式探析

    文化傳播與教育

    作者:焦樹民,賈利芳

    摘 要:教學模式是進行教學工作設計的基本思路框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關於知識、學習、教學的觀點給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極大挑戰。基於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傳播學課程教學中運用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案例教學+小論文模式、學生上課+教師評價模式與“演示+講授+BB平台+微信”的立體互動式教學模式,並提出實施了傳播學課程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傳播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1-0156-03

    教學模式是進行教學工作設計的基本思路框架。教學中根據教學環境、學生情況、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傳播學是一門內涵豐富、外延廣闊的理論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因其理論艱深枯澀、抽象難懂,教學中教師普遍感覺難教、學生反映難學。教學中如果運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理論講授為主,教師作為主體,學生僅僅作為被動的接受者,這樣的教學不利於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造成學生對傳播學理論知識理解的一知半解,也難以吸引學生上課興趣,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並得到國內外眾多教師關注與認可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引入到傳播學課程教學模式設計中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概述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傑(J.Piaget),皮亞傑是認知發展領域最有影響的一位心理學家。他提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的。在皮亞傑的基礎上,科爾伯格、斯騰伯格、卡茨、維果斯基等作了進一步研究,使建構主義理論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雖然非常豐富,但其核心隻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1]。

    由於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建構主義較好地說明了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下麵僅從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三個方麵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知識觀認為,知識不是對現實純粹客觀的反映,它隻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和假設,隨著人們認知程度的深入知識會不斷地被變革、升華和改寫,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設;知識對客觀世界的解釋和假設也並不全是絕對準確的,也不能提供對任何活動或問題解決都實用的方法,在具體的問題解決中,需要針對具體問題的情境對原有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盡管知識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認同,但並不意味著學習者對知識產生同樣的理解。學習者的理解是基於自身的認知經驗而建構的,取決於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活動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習觀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主動進行知識意義建構而獲得。由於個體差異性、認知結構的不同,學習者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並且學習者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自身根據自身經驗建構知識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活動是一種在教師啟發指導下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活動,是培養學生主體性的創造性活動。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和地位與傳統教學觀不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充分重視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對新知識的理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關於知識、學習、教學的觀點給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極大挑戰,我國學者把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相適應的教學模式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2]”在這種模式中,教學活動中的諸要素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不再僅僅是教師傳授的內容;媒介成了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也不再僅僅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

    二、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幾種傳播學課程教學模式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多年傳播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筆者總結出了幾種傳播學課程教學模式。

    (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模式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去發現、探索、理解知識。教師則通過給自學提綱,提供一定的閱讀材料和思考問題的線索,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是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通過自學、討論交流和建構新知,變“教師講明”為“學生自悟”,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探索和領會。使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步驟是教師導學——學生自學——教師答疑——學生講解——教師點評串講。首先由教師導入新課,然後出示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自學中遇到疑難問題可請教老師,學生也可分組討論。學生自學完後抽學生講解對內容的理解。最後教師點評串講。“串講”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聯係學生的質疑問題提綱挈領地對課程內容進行分析。有了前麵自學的鋪墊,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就非常容易了。

    比如在講“傳播過程模式”一章時。筆者先講解傳播模式的定義,研究傳播模式的意義,並向學生厘清:人類對傳播模式的認識經曆了“線性傳播模式——控製論傳播模式——係統論傳播模式”的三個階段,後一種模式的出現是針對前一種模式的不足而提出的。然後提出若幹問題,作為學生自學的提綱:這三類傳播模式下麵又有哪些模式,這些模式的特點和缺陷是什?線性模式、控製模式、係統模式的異同是什?通過對模式的分析,人類對傳播過程的認識經曆了什變化?帶著這些問題,學生開始閱讀教材,思考問題。自學過程中學生有疑問當場提問,教師隨時解答,借此教師也可掌握學生學習本章知識的學情,在串接時可做到有的放矢。學生自學完後,讓三個學生主動到講台上分別講解這三種模式,對學生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這其實也是對學生自學成績的驗收。最後,教師點評學生自學成績,對本章內容進行串講。有了學生自學的鋪墊,教師的串講會使得學生從宏觀上更加理解傳播模式,理解模式方法對人們認識傳播過程的意義。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5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傳播學教學模式探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傳播學教學模式探析並對今傳媒(2015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