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唐盛世的藝術瑰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藝術品鑒(2012年8期) 本章:正文 大唐盛世的藝術瑰寶

    大唐盛世的藝術瑰寶

    物誌

    作者:李知宴

    唐代彩繪陶器的發現

    2012年5月我在韓國BIG ANTQUE ART 看到一件彩繪荷花紋塔形罐,高49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19厘米。罐分三個部分組成,即蓋、罐,底座。罐的造型特點,口微侈,圓唇,頸極短,肩和上腹圓鼓、豐滿,中下腹緩慢收下。蓋為平沿,上麵立一柱,做成多級尖錐型。底座做平麵,以下是喇叭形,下端向外張侈。蓋、罐,底座結合起來,整個罐體呈寶塔形,故稱此罐為塔形罐。

    青灰胎,細密堅致,施潔白化妝土。用礬紅,黑彩畫荷花作裝飾。它是韓中美術家研究會珍藏的藝術品中的一件。

    彩繪荷花塔形罐這類藝術品,在中國很少見到。上世紀60年代,我在陝西省西安市整理當地大建設中考古發掘出的2000多座唐墓,其中有一些墓葬有墓誌,墓誌上刻寫墓主人的生年卒月和生平事跡,就是說這些墓葬有絕對年代可考,這非常重要。對認識唐代墓葬出土的陪葬物品的生產製作和在社會上使用的年代很有幫助。一些墓葬規模比較大,死者的官階地位比較高,這些墓葬就出土有這些絢麗多姿的彩繪陶塔形罐,這些田野考在積累的資料對認識韓國出現的塔形罐很有幫助。

    彩繪陶塔形罐生產的年代

    關於這件彩繪荷花紋塔形罐的生產年代,我在1972年寫過一篇論文。題目是《唐代的瓷窯概況與唐瓷的分期》,發表在文物雜誌上(《文物》1972年3期,文物出版社出版)。論文中將這類陶罐按墓誌紀年的先後秩序追行排隊,排出一個唐代陶瓷器形發展規律圖。這件彩繪陶塔形罐生產的年代在武則天至唐太宗時代(68—762年),即7世紀80年代至8世紀60年代的時間。唐朝塔形罐生產時間很長,它有一個發展和演變的過程。最早它不是三部分,也不是塔形。這種陶罐最早出現在唐高祖時代(公元7世紀初)到武則天時代(公元8世紀中葉)。罐的特點就是一個普通的陶罐,罐口外侈,圓唇,肩和上腹豐滿,下腹較寬肥,平底。有的有蓋,蓋麵凹下。到武則天時有的罐就出現一個平麵蓋,蓋中央就出現多級尖錐體。到8世紀初,即唐中宗時,罐體較大,各部分加長,上有帶尖錐體的蓋,罐的底部變成一個喇叭形足。蓋和罐都施澆白化妝土,用黑、紅等色畫出裝飾花紋,變成一個彩色絢麗的塔形罐,隻是罐和底座沒有分開。從睿宗到唐玄宗中的景雲、開元、天寶時(公元710—756年)這個階段又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就是底罐與罐體分開,即成為蓋、罐、底座。三者一組,使用時將三者放上,組成一個塔形罐。收藏時可將蓋、罐、底座分開。韓國韓中美術家研究會珍藏的彩繪陶塔形罐就是屬於這樣一類塔形罐(圖一)。塔形罐這種器物在唐代一直延續。盛唐以後,即9世紀以後的變化是罐體加長,肩部加寬,比較秀美。唐朝滅亡以後塔形罐就消失了。

    胎體質地和裝飾

    這件彩繪陶塔形罐是灰陶,陶色為青灰色,陶質細膩,堅固致密。表麵施潔白化妝土,上麵彩繪荷花。白色墊底,黑彩勾邊,礬紅填繪細部。勾邊就是畫出荷花的輪廓線,技巧非常嫻熟,整朵荷花一筆畫成,在輪廓線內用紅彩填繪,用彩不多,很瀟灑。荷花豔麗奪目,姿態天然,突出體現荷花的美麗聖潔。

    荷花是多年生草本花卉,其花草生,有單瓣、重瓣之分,其顏色多樣,以桃紅和純白兩種為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聖潔的化身,是高雅的象征。佛教在中國盛行以後,荷花又是佛教教義的象征。佛教在唐代很盛行,從皇帝最高統治集團到各級官吏,社會各個階層都信奉佛教。宮廷、官府、寺廟、石窟、房舍裝飾、珍玩、日用器具上都有荷花,荷花是與人的生活聯係最密切的花卉。陶罐上繪荷花,用它來陪葬,一方麵表示死者生前的聖潔,一方麵希望在佛祖保佑下能夠升天,進入極樂世界。唐朝人對荷花有很深的感情,很多詩人寫詩讚美荷花。在中國,荷花又稱蓮花,白居易在《階下蓮》詩中寫道:“葉展影翻當砌月,花開香散入簾風。不如種在天池上,猶勝生於野水中。”他在《感白蓮花》中寫道:“白日芙蓉花,本生吳江。不與紅者雜,色類自區分。……月月葉換葉,年年根生根。陳根與故葉,銷化成泥塵。化者日已遠,來者日複新。”用彩色荷花裝飾塔形罐,表明塔形罐的高雅,對死者的憧憬和追思。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藝術品鑒(2012年8期)》,方便以後閱讀藝術品鑒(2012年8期)正文 大唐盛世的藝術瑰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藝術品鑒(2012年8期)正文 大唐盛世的藝術瑰寶並對藝術品鑒(2012年8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