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國《大眾生活》雜誌研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3年7期) 本章:正文 民國《大眾生活》雜誌研究

    民國《大眾生活》雜誌研究

    文化傳播與教育

    作者:陳波

    作者簡介:陳波,男,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播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電視藝術傳播研究。]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摘要:鄒韜奮先生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創辦《大眾生活》周刊,至1936年2月29日,共出版16期。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由《大眾生活》雜誌透射出的近代新聞報刊中的人文關懷精神和新聞啟蒙思想,進而對我國媒介體係的現狀進行了思考,筆者認為引導輿論,服務受眾,培養民眾的媒介素養將一直是建設高質量傳播體製最重要的任務,從而使大眾通過日益多樣化的渠道選擇資源、整理信息、理解政府的輿論導向。利用口頭、印刷和其他媒介有效地進行文本學習,使群眾的情境感知和體驗更加豐富,有利於群眾在其中汲取信息,增強社會及自我認識。

    關鍵詞:《大眾生活》;人文關懷;媒介素養;輿論引導

    中圖分類號:G25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7-0151-02

    鄒韜先生一生創辦過六種刊物一種報紙,是傑出的新聞工作者。他主編的第二本雜誌《大眾生活》於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創刊,共有16期,適逢“一二·九”運動,隨後輾轉在香港複刊,但由於那時已脫離了“一二·九”運動特殊的曆史時期,故複刊後的《大眾生活》雜誌不在本文談論的範圍內。隨著大眾傳播的發展和人們對傳播媒介的不斷發現、反思,媒介和媒介文化的重要性逐漸凸顯。本文從文化傳播、思想的形成的角度分析該雜誌建構的媒介文化及其主要特征。

    一、《大眾生活》周刊濃鬱的人文關懷性

    (一)立足人民大眾的立場

    鄒韜奮對於《大眾生活》周刊精神的定義是與《生活》及《新生》兩本周刊一脈相承的,但是他賦予了其更深的含義,群眾的利益是他心目中的第一位,所以周刊的名字便定為《大眾生活》,此周刊每個周末出版。筆者在讀了《大眾生活》的發刊詞後深深體會到了鄒先生的良苦用心:《大眾生活》出刊的意義完全是結合當時中國的國情,因為在那種嚴酷和不足溫飽的生活中,民眾的生活質量完全無法保障,與政治、經濟也完全脫節,與其說要新聞人在各種刊物上為國情長籲短歎或為民眾當時不幸的生活喊實在是徒勞無益的,認清中國民眾在社會生活中的真實地位,明白民眾之所以過著這種水深火熱的生活的根本原因,這些弄清楚之後才能明確目標,齊頭並進,找出一條新路。由此可見,鄒主編定位新聞傳播業的性質定為“社會公共機關”。旨在“喚起服務精神,力謀社會改造”。

    《大眾生活》雜誌的關注點聚焦於民眾的利益,首當其衝的為當時社會中被壓迫最深的工人、農民、小手工業製造者而呼籲,要為他們爭取一個經濟複興、無苛政陋政的清明社會,鄒先生的願望也一直立足於自己身為新聞人的身份,為民眾的利益振臂高呼。其雜誌中短評的論題,均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反對國民政府當時的不抵抗政策,呼籲全中國的民眾團結起來,堅決抵抗日本侵略者。真切的為民眾的生活著想,為民眾的福利著想,所以發行量快速增長,在社會上有了較大的影響力,經其號召的抗日集資活動國人都積極響應,這種可貴的影響力在一定時期內團結了國人集中力量辦大事。

    (二)多方位服務滿足大眾需求

    1.時事短評新聞性和思想性兼具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3年7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3年7期)正文 民國《大眾生活》雜誌研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3年7期)正文 民國《大眾生活》雜誌研究並對今傳媒(2013年7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