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究題:讓我歡喜讓我憂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6期) 本章:正文 探究題:讓我歡喜讓我憂

    作文提升站

    作者:崔娟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發展確立了多個目標,其中“發現•創新”方麵提出了如下要求:“培養探究意識”、“敢於探異求新”、“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這個要求,先是在2008年的江蘇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得到體現,隨後,當年江蘇的語文試題所選用的文學類文本——汪曾祺的《侯銀匠》——所擬第4題如下:小說題為“侯銀匠”,但寫侯菊的文字多,請結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安排的理由。

    此先河一開,探究題在江蘇高考卷中站穩了腳跟:

    2009年江蘇的語文試題所選用的文學類文本——張笑天的《上善若水》——所擬第4題如下:請探究都江堰蘊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幾層深意?

    2010年江蘇的語文試題所選用的文學類文本——阿城的《溜索》——所擬第4題如下:本文寫了駝隊飛渡峽穀的故事,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考試說明》這樣闡釋這個考點:

    探究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麵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以及內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從時代背景、人物形象、環境氛圍、細節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麵切入探究。

    (2)探討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

    要求從作者經曆、所處時代、創作動機及作品影響進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體驗文本,獨立思考,發表看法。

    從考試的實踐看,第(1)點亮相頻率比較高。所謂“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往往通過寫群體的人來呈現,多體現在寫人記事的散文或內蘊豐厚的小說中,因為個體不足以代表民族,也不能體現廣闊的人文精神。通常會聯係作品的主旨,探究作品的社會意義。所謂“意蘊”,既然是“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麵”,考試時著意的不是“思考的深度”,而是“思考的廣度”,所以答題時要發散思維,多方思考,不能隻抓一點,無限生發,造成要點遺漏。我們的原則是“寧‘濫’勿缺”。至於第(2)點,“創作背景”的考查牽涉“作者經曆、所處時代、創作動機及作品影響”,作品本身一般不會提供,試卷一般也不會提供相關資料,所以考查可能性很小。“創作意圖”的探討,可以從文章結構、作品主旨、表現手法等角度展開。第(3)點難度不大,關鍵的是言之有據,支撐有力。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6期)》,方便以後閱讀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6期)正文 探究題:讓我歡喜讓我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6期)正文 探究題:讓我歡喜讓我憂並對閱讀與作文(高中版)(2011年6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